呂恆君觀點:張愛玲、蕭爾茨與柏林圍牆

2022-11-13 06:50

? 人氣

回望柏林牆下,每當偉大的西方領導人如甘廼迪總統與雷根總統發表演講,澎湃的激情與感動的淚水總是構成一幅動人心弦的名畫;而當柏林牆終於倒下三十幾年,柏林街頭的一則紀念廣告則動情地描述了一對戀人在牆下走失、尋覓、而又重獲美好浪漫的親吻擁抱。只是,與此同時,一部題為《柏林牆, 1961》(Die Mauer - Berlin '61 )的影片,卻向我們展示了最嚴酷的事實:一對平凡的年輕父母與幼子竭盡全力還是被柏林牆無情地分開。三十年後,他們終得重逢,但卻成為精神上的陌生人:站在牆下,年輕一代的眼裡黯然無光;他們彼此不訴摧殘,但已麻木地形同陌路。因此,在記住「戈爾巴喬夫先生,打開這扇門;戈爾巴喬夫先生,拆掉這堵牆!」的同時 ,我們或許也應注目那並未渴求公眾掌聲的蕭爾茨總理:在世界一片艱難與迷惘的時刻,他親身跨過了正在施工的牆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作者呂恆君(Dr. Hangkun Strian),德國漢學家,在柏林洪堡大學亞非研究所獲得哲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及興趣領域 為文學史、電影、基督宗教本土化、國際關系等。本文原刊德國之聲,授權轉載。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 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2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