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外國企業妥協!中國施壓改名讓台灣「名亡實存」 未來參與國際恐失主導權

2018-07-10 14:10

? 人氣

淡江大學中國研究所助理教授黃兆年認為,短期內,中國贏了面子,但長遠來說,中國或許「輸了裏子」,因為中國不是以「軟實力」去說服大家心甘情願地作出改變,而是使用它們的銳實力,以市場力量作威脅,迫使民間企業認同「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他認為這等同是製造另外一種「貿易障礙」,各國會意識到中國與自由世界的價值差異,失去了別國對中國的尊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China's Foreign Minister Wang Yi (R) gestures beside Burkina Faso's Foreign Minister Alpha Barry as they attend a signing ceremony establishing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Beijing on May 26, 2018.
5月份,台灣失去兩個邦交國,中國外長王毅(右)呼籲台灣邦交國轉投中國懷抱。(BBC中文網)

中國試圖限制台灣國際地位的舉措,固然不是新鮮事。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71年取代了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中國席位,聯合國從未討論、考慮、或決定台灣地位的問題。而在國際體育比賽,台灣也只能以「中華台北」這個名稱參賽。台灣只能在外國設立「經濟文化辦事處」去執行使領館的工作。國際組織不把台灣列為獨立個體會有甚麼影響?從世衛事件或可看端倪。

台灣連續兩年沒法參加世界衛生大會──台灣醫學界確實擔心,不在世衛體系裏,是具有實質性風險。「無國界醫院」策展團隊成員、醫勞盟發言人姜冠宇醫師曾經公開撰文表示,台灣在通稱「SARS」的非典型肺炎、H7N9、伊波拉、MERS(中東呼吸道綜合症)等傳染病爆發時,未能透過世衛第一時間拿到檢體作比對,而是要透過其他國際民間合作機構,獲得有關資訊,防疫工作或有所延遲。此前,有個別國家把台灣旅客定位「結核病患同班機接觸者」,但有關資訊只通報中國的衛生部,結果台灣方面5個月後才獲悉有關資料。

Taiwan's health Minister Chen Shih-chung (C) gives a thumb up as he poses with demonstrators after a press conference on the sideline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nual Assembly on May 21, 2018 in Geneva.
雖然台灣沒獲邀請出席世界衛生大會,但台灣福利部部長陳時中仍然帶代表團到場表態。(BBC中文網)

這些實實在在的風險是台灣醫學界希望爭取台灣要在世衛有一定程度參與的原因。黃兆年認為,連番遭中國打壓對台灣更大的影響,是世界各國對台灣的理解和印象,或許會受到重新建構,讓大家認為「台灣是中國一部分」,黃說這是「這是台灣需要擔心的地方」。

台灣好像是處於「名亡實存」的階段,雖然名字被抹去了,但實體上仍然有主導權,但長期下去,或許連這種主導性也會失去。當每個國家把「台灣視為中國一部分」時,台灣在區域內謀求經濟合作也更舉步為艱。

黃兆年說,在經濟方面,台灣在區內早已因為「中國因素」而被邊緣化,在多邊合作框架上,中國在區內影響愈來愈大,台灣均難以佔一席位。陳以信說,台灣在這「改名風波」其實沒有反擊的能力,而如果堅持要把自己在國際舞台上稱自己為台灣,不是這麼容易的事情。

「我們在很多國際組織用現成的名義,我們不滿意,但還能夠留在這些地方,例如亞洲開發銀行、國際奧委會……如果我們不滿意、不接受(名稱),新的(改稱台灣)就會有嗎?新的不會有、舊的又不要,你是要撤退嗎?這牽涉到很現實的問題,」陳以信說。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