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詠翔觀點:誤解「基本盤」 林耕仁、姚文智嘗苦果

2022-11-13 06:20

? 人氣

林耕仁罵錯人連同黨同志都反彈

民進黨在野時的2016年選舉很清楚的了解這一點,推出「在野大聯盟」,很多選區都和非國民黨的小黨合作,不一定要推民進黨候選人,包括這次以無黨籍身分參選台北市長的黃珊珊,也是當初「在野大聯盟」的其中一員。這個「只要國民黨候選人落選就好」的策略,因為成功地將「讓我討厭的人落選就好」的選票最大化,終於讓國民黨首次嘗到失去國會多數席次的滋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8年已經獲得中央完全執政權的民進黨,自然產生「肥水不落外人田」的想法,在首都打著「讓國民黨當選也沒關係,只要拉下柯文哲就好」的戰爭,結果不但姚文智只獲得17.3%的選票──連20%門檻都失守,還讓「讓國民黨當選也沒關係」的想法外擴到其他縣市,結合總總原因釀成完美風暴,讓民進黨苦嘗21世紀以來的空前敗仗──甚至比扁案爆發後的選舉還慘。

20221009-民眾黨新竹市長參選人高虹安(前排右二)9日上午在台中市長盧秀燕(前排左二)陪同下,前往台中建國市場參訪交流。(取自高虹安臉書)
盧秀燕(前排左二)和高虹安(前排右二)同框,多少反應了其他縣市國民黨籍候選人的意向。(資料照,取自高虹安臉書)

林耕仁陣營顯然沒有感受到為國民黨保住「反綠第一品牌」的重要性,也沒從2018年綠營在台北市長選舉的策略導致全台大敗的例子裡獲得教訓,選擇攻擊高虹安而不是沈慧虹,雖然才短短幾天就收手,但已經開始被貼上「綠營側翼」的標籤──可悲的是,這種標籤根本無助於取得任何一張綠色選票(連你幫忙打倒高虹安有功,我們家5張票配1張給你那種機會都沒有),甚至還對其他縣市同黨候選人的選情會造成影響。

──事實上,根據《風傳媒》記者的報導,已經開始有其他縣市的國民黨候選人致電抗議了,根據林耕仁自己的利益不能接受自己墊底,而有只要不墊底誰當選都沒差的想法,不代表其他縣市候選人可以接受「讓民進黨當選沒關係」的想法滲透進來(根據報導這也是林耕仁草草收兵的原因之一)。

姚文智、林耕仁的唯一生機

當然更慘的是,如果林耕仁對高虹安的攻擊真的生效,但因為民調數字遠遠落後,不但不會讓「讓綠的候選人落選就好」的選票因為「反正輸定了,那我回去投正藍好了」而增加選票、改變自己墊底的窘境,反而會讓「反正高虹安會贏,我可以安心投藍」的選票跑去鞏固高虹安的勝選可能性,反而讓自己的得票率降低。

事實上姚文智、林耕仁的生機只會在一種狀況下產生,當國民黨(民進黨)候選人的實質支持度低到3成以下,代表自己陣營和那個「多出來的」的陣營即使正好平分其他的7成選票,也不會讓選民最討厭的那個政黨當選,這時候選民就會脫離那個「我雖然最喜歡你,但投給你可能讓我最討厭的人當選」的窘境做自由選擇,所以理性的選擇還是把主要攻擊目標放在目標選民最討厭的人身上。

20181110-台北市長參選人丁守中出席參加公視電視辯論,並於會後召開記者會。(簡必丞攝)
雖然有綠營自願擔任側翼攻擊手的幫助,丁守中最後仍沒能當選台北市長。(資料照,簡必丞攝)

其實選民──尤其是台灣的選民,都很有自己的想法,用「基本盤」這種概念把選民當政黨所有物,不談道德上不尊重個人意識的問題,其實往往會讓自己選定策略時掉進思考的偏誤,2018年北市綠營是一個例子、今年新竹市林耕仁又是一個例子。

無奈的是,整個政治圈的共犯結構,讓搞政治的人必須要相信自己可以任意地操弄選民,連周圍評論者雖然會拿這個來批判政治人物,但其實也是用另一種方法幫「政治人物和政黨可以操控選民」的想法背書,這種忽視選民是人、人會有自己的自主思維和選擇的思維,理所當然會產生一堆跌破一堆眼鏡的評論啊。

PS. 國內親中派的評論常常指控民進黨操弄「抗中保台」導致台海兩岸關係惡化,其實厭中、抗中已經是國際主流思維,台灣在東亞國家裡面的厭中指數已經算比較低的了(拜仍有一定數量的中國人身分認同者所賜),民進黨只能說是跟著潮流走而已,說他們創造操弄什麼潮流,還真是高估政治人物和政黨的能力。

不過這些評論者也不見得是那麼無知啦,會批判民進黨走抗中保台路線,比較像是之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反對發放重陽敬老金,被藍綠粉臭罵的狀況,有點大家說好一起闖紅燈,有人卻烙跑沒跟上的那種憤怒感。其實親中派評論者也知道中國顧人怨,卻覺得大家應該壓下怒氣投降,忽然有人跑出來罵投降很可恥,導致產生一種「為什麼你不一起使壞」的憤怒。其實做錯事、做壞事是需要更多人的陪伴,才能降低罪惡感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