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言堂》敏感資訊給政府高官「內參」 習近平治下照樣層層審查

2022-11-01 21:00

? 人氣

2022年10月23日,中共二十大一中全會,最新一屆政治局常委亮相,習近平。(AP)

2022年10月23日,中共二十大一中全會,最新一屆政治局常委亮相,習近平。(AP)

為了不讓中國共產黨執政有負面批評,包括《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官媒,會把其他建議以「內參」方式提交給高層決策者,但《美聯社》10月31日指出,隨著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大權在握,任何質疑政策的建議都具有風險,就算寫在內參,也可能被上級層層刷掉,決策者更無法得知基層聲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聯社》指出,《新華社》記者廖君、黎昌政2019年12月31日引述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說法稱,開始蔓延的COVID-19疫情尚無人傳人現象,但這只是讓大眾知曉的內容,而廖君在給中共決策高層的內參中,則提醒未知的危險疾病已浮上檯面。

廖君2020年1月29日也報導在疫情擴大前,8人因「散布謠言」而被捕。《美聯社》表示,實際上這8人是醫生,且只是在聊天群組內互相提醒有新興病毒出現。廖君同樣有寫內參,提到武漢市衛健委的報告在網路上流出,但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楊大利稱,她的報告恐怕使決策高層認為疫情受到控制。

「這是體制問題」,楊大利告訴《美聯社》,「他們運作的體制,阻擋能促使良好決策的資訊」。他直言:「有權力的領導階層成了人質...... 他們活在保護層中,受到保護的同時,也掩蓋應讓大眾知道的資訊。」《美聯社》說,各媒體和智庫有提供內參給地方政府的管道,但《新華社》是直達中央執政者。

敏感資訊寫內參給官員

《美聯社》稱,中共把內參視為秘密武器,行動如「眼耳」,進行宣傳如「喉舌」。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的中國媒體專家雷普尼柯娃(Maria Repnikova)說,這些寫內參的人考慮周到、心胸開放,且經常批評政府,「但對內容依然小心謹慎,因為還是有守門員」。

《美聯社》提到,就算這些寫內參的記者得到政府支持,仍會面臨風險和脅迫,因為官員會用盡一切手段,阻止壞消息傳到上級耳裡。曾在中國擔任記者吳木鑾(Alfred Wu),見過當時在福建省任職的習近平,直言習近平相當熟悉內參作法,且與《新華社》、《人民日報》記者搞好關係,為自己仕途加分。

參加中共二十大活動的《新華社》記者(資料照,AP)
參加中共二十大活動的《新華社》記者(資料照,AP)

「他常和記者打成一片」,吳木鑾向《美聯社》表示,「他的街頭智慧(street smarts)幫到他許多」。習近平2012年上台後,開始抑止不同聲音,並藉由打擊貪腐來關押政敵,使得記者寫內參時更加謹慎。吳木鑾還說,《新華社》通常是向中共第2號人物、國務院總理報告,但現在都已是向習近平報告。

《美聯社》引述消息稱,先前寫內參讓國有企業高層落馬的《新華社》記者,現在已不能寫任何東西,就算內參體制依然有力、活躍,但寫這些敏感資訊的風險也增加。消息人士說:「他先前能揭露這些事情,因為《新華社》能保護他,現在則告知他不能寫任何東西。」

官媒對記者已無保護力

另外,內參體制同樣有貪腐問題,官員和商人會藉此來遊說自身利益。《美聯社》提到,陝西省官員就想用現金和金塊收買記者,避免奪走38條人命的採礦意外事件不要曝光。習近平的反貪腐行動排除他的競爭者,而低階官員不想在缺乏高層明確許可下做決定。

參加中共二十大活動的中國媒體記者(資料照,AP)
參加中共二十大活動的中國媒體記者(資料照,AP)

由於數十年前,官員鮮少有管道知道一般大眾的想法,因此內參極具價值,但隨著網路讓人人能發聲,使得內參難以分析的資訊驟增,加上習近平透過大數據來控制網路言論,並推動打擊網路謠言,導致內參內容愈來愈多網路貼文,且習近平收緊網路言論,送給高層的內容會更加扭曲。

1名現任和前任官媒記者告訴《美聯社》,國家的監控不只針對異議分子,官員和專家也被監控。《美聯社》亦稱,許多中國外交政策專家的看法與黨不同,只是這些多元想法恐怕都沒傳到決策高層,且消息人士透露,中國社會科學院有本俄文書籍被禁止譯成中文,因為內容批評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

1名專家在內參建議中國和烏克蘭2國外交部長應通電話,而在內參送出1周後,雙方外長就通話,之後有其他專家說,應建議習近平和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通電話,而建議外長通話的專家直言:「若我這樣建議,就不能再寫任何報告了。」

參加中共二十大活動的中國媒體記者(資料照,AP)
參加中共二十大活動的中國媒體記者(資料照,AP)

不想被審查 直接發布文章批評

烏克蘭戰爭2月爆發以來,習近平尚未與哲連斯基通電話。不少專家也憂心,中國為了討好俄羅斯而與歐洲疏遠。此外,中國國務院參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胡偉3月曾發表文章,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研究員趙通透露,胡偉擔心內參不被上級許可,因此直接發布文章。

胡偉在文章中直言,中國應選擇站在歐洲這邊。「資訊泡泡很嚴重」,趙通向《美聯社》表示,「我不確定當局對特定觀點真的受歡迎程度的掌控有多少」。胡偉發布的文章有超過10萬人閱覽,但數小時後就被下架,不過仍可在美國非營利組織「卡特中心」旗下「中美印象」網站上看到。

喜歡這篇文章嗎?

簡恒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