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盈隆專欄:台灣人最新的政黨認同傾向

2018-07-07 06:50

? 人氣

民進黨執政兩年就讓政黨認同出現逆轉變化。圖為國民兩黨立委在立法院各自為其支持的法案舉牌。(顏麟宇攝)

民進黨執政兩年就讓政黨認同出現逆轉變化。圖為國民兩黨立委在立法院各自為其支持的法案舉牌。(顏麟宇攝)

公元2016年1月16日台灣總統暨國會大選,民進黨以「秋風掃落葉」的態勢贏了大選,歷史上第一次同時掌握行政與立法權力。2014年底九合一地方大選,民進黨大贏4都9縣市,國民黨大輸,僅拿下1都5縣市,遭受空前的挫敗。台灣接連兩次從地方到中央的選舉,宛如兩次「超級民意海嘯」,對馬英九領導的中國國民黨政權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根本地改變台灣政黨政治的結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換言之,兩年前,一個全新的、以民進黨為中心的政黨體系已經出現,它的結構特質並不是西方典型的兩黨制,而是「一大一中兩小黨」,一大黨就是民進黨,一個中型的政黨就是中國國民黨、兩小黨是指時代力量和親民黨。雖然就外表來看,這個新的政黨體系和和2008年立委與總統選後的政黨勢力比例很類似,但本質上已經發生革命性的改變。中國國民黨和民主進步黨這兩個長期對立、對抗、競爭的政黨,經過2014及2016兩次大選的對決,形勢已經改變。2008年,民進黨被國民黨打趴在地;2016年,國民黨被民進黨打趴在地。民進黨首次完全執政兩年後的現在,儘管權力結構依舊,但台灣人民對主要政黨的心理認同是否有新的發展?新的變化?非常值得大家關切。

政黨認同(party identification)的現象自六十年前被幾位美國政治科學家發現,並開始從事有系統的經驗研究後,早已經是當代選民投票行為研究的中心概念。政黨認同是一種較長期的、穩定的心理機制,它對個人如何理解外在政治世界影響甚巨,它不但影響個人對各種公共議題的立場,也左右個人對候選人的認知、喜好和評價。當然,政黨認同並非一旦形成就不會改變,政黨認同可視為一種連續不斷的回顧性評價的結果。政黨的日常作為或具代表性的政治人物的問政表現當然也會對政黨認同有所影響。

在過去兩年中,台灣民意基金會共完成25次調查,政黨認同就被列為幾乎每一次都納入的重點觀察項目。由於,台灣基本上是以兩大黨為主軸及數小黨構成的政黨體系,所以政黨認同的測量在相當程度上可以較精確地反映藍綠勢力的大小與分布。

台灣人最新的政黨認同:五分類與七分類

我們問:「目前國內有兩個主要政黨,國民黨與民進黨,請問哪一個政黨的理念和主張跟您較接近?」結果發現:7.9%強烈民進黨(深綠),21.6%溫和民進黨(淺綠),43.7%中性選民,19.3%溫和國民黨(淺藍),3.9%強烈國民黨(深藍),3.5%不知道、拒答。換言之,在台灣當前藍綠勢力的分布,大體上是29.5%綠,23.2%藍,43.7%是中性或獨立選民。簡單的說,以全國為範圍的調查結果顯示,目前綠大於藍約六個百分點。請參看圖1。

圖 8:台灣的政黨認同(2018/6)。(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
圖1:五分類的台灣人政黨認同 (2018/6)。(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

當前台灣中性選民或獨立選民(independent voters)的規模顯然相當壯觀,有必要進一步加以解析。圖2呈現了一個台灣人政黨認同的七分類狀態。根據這個圖,我們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中性選民可以細分為三類:一類是「真正不偏不倚」的中性選民有32.7%,另一類是「中性偏綠」有3.7%,還有一類是「中性偏藍」有7.3%。整體來講,在台灣選民中,深綠加淺綠再加中性偏綠,大約有33.2%,而深藍加淺藍再加中性偏藍,大約是30.5%。換句話說,總體綠藍支持者各佔三成出頭,綠大於藍約三個百分點。

圖2:七分類的台灣人政黨認同 (2018/6)(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
圖2:七分類的台灣人政黨認同 (2018/6)(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

近兩年台灣人政黨認同的趨勢

圖3呈現的是民進黨2016年5月重返執政兩年來台灣人的政黨認同趨勢,可以簡單分五點加以說明:

第一,2016年5月,蔡英文高票當選總統,立法院民進黨攎獲68席,民進黨以完全執政的姿態重返執政,當時民進黨認同者多達49.3%,相對之下,國民黨彼時被兩次超級民意海嘯打癱在地,政黨認同者只剩16.6%,兩黨認同者差距高達32.7個百分點,是史上最大的一次。但此情此景大約只維持了兩個月,民進黨認同者在六月達到最高峰後,開始出現逐月下滑的現象,主要是因中央執政表現不符社會期待所致。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今年五月全國性民調發現,除了年金改革以外,其他五項核心施政作為包括經濟、兩岸、國防、外交和司法改革,不滿意的人都超過百分之五十以上,明顯超過滿意的人,尤其是蔡總統的經濟和兩岸表現。

圖3:台灣人的政黨認同趨勢(2016/5—2018/6)(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
圖3:台灣人的政黨認同趨勢(2016/5—2018/6)(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

第二,民進黨認同者比例從2016年7月開始出現下降以來,一路走下坡,到2018年4月走到新的谷底26.2%,過程中偶有兩三次小幅回升,但相較之下都微不足道;2018年5月,民進黨執政兩週年,帶出了一波小高潮,有36.7%的認同者,那是自2016年11月以來最高的一次。從整體角度看,民進黨認同者從一開始49.3%,到最高的51.9%逼近美國民主黨曾有約五成二認同者的歷史記錄,然後一路下滑到最近的29.5%,在短短時間內,總共流失22.4個百分點,幅度之大,恐怕也是世間少有的現象。更具體一點地說,根據現有的資料,2016年民進黨政黨認同平均數是43.14%,2017年是31.82%,2018年前半年是30.1%,每況愈下。這種政黨認同在短期間內大起大落的現象,某種角度來看,反映的是曾經有大量社會支持者對民進黨二次執政充滿期待,但好景不常,不到兩年,這群大量的支持者的希望漸漸消失;簡單的講,是一個希望破滅的過程。

第三,國民黨認同者自2016年5月到2018年6月,這25個月的期間,最高是25.2%,最低是16.6%,政黨認同比例起伏較小,只有8.6個百分點,和民進黨認同者的大起大落形成強烈的對比。更具體一點地講,2016年國民黨認同者平均數是20.56%,2017年是22.88%,2018的現在是23.1%,似乎有慢慢再爬起來的樣子,但差別都在三個百分點的誤差範圍內。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反映的是一個曾經叱吒風雲、不可一世的獨大政黨,因不能與時俱進,硬是被民意拋棄、被歷史擠壓到角落的辛酸。

第四,中性選民2016年平均數是32.96%,2017年是42.26%,2018的前半年是42.8%。中性選民的數量空前壯大,主要是因為社會對主要政黨失望和不滿的長期累積所致。中性選民規模空前龐大,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政黨選民解組」(Partisan de-alignment)現象,其直接的後果是增添選民投票的不可預測性,以及增添選舉結果的不確定性。

第五、從另一個方面看,在過去的兩年中,兩大黨認同者加起來最高曾佔有成年人口的70.5%,最低則是49.4%,直到目前兩大黨認同者也只佔52.7%;整體來看是呈現出一個規模不小的「政黨選民解組」(partisan de-alignment)現象,也可以說是台灣政黨認同相對低潮的時刻,莫怪政治素人像柯文哲、侯友宜一個個繃出來,像哥吉拉或大金剛一樣,對2018民進黨雙北選情構成巨大的威脅。

在蔡英文總統兼黨主席領導之下,民進黨完全執政兩年,台灣人對民進黨的認同減少、感情變冷、執政能力備受質疑,使得藍綠社會認同的力量慢慢縮小,綠色的力量本來佔絕對的優勢,但現在雙方已經很接近了,這是一個讓人完全料想不到的發展。而這是否意味著民進黨政黨形象大壞?值得民進黨人深刻反省、檢討、改進。

*作者為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前台灣政治學會會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游盈隆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