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從哈佛校務基金看風險資本(中)

2015-04-24 05:40

? 人氣

風險資本作為一個獨立的資產類別,到底多高的風險水準和預期回報才是合理的,值得探究。取自網路。

風險資本作為一個獨立的資產類別,到底多高的風險水準和預期回報才是合理的,值得探究。取自網路。

風險資本作為一個資產類別

在發展了三十多年後,現代金融市場接納風險資本的方式,是將其視為一個獨立的資產類別(asset class) ,或者將其併入更大的私募股權(private equity)資產類別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資產類別」其實並不是什麼很複雜的觀念,在投資的世界中,具有同質性的不同資產自然而然會被放在同一個類別中處理。關於這些類別沒有硬性的規定,傳統上來說有些類別是機構投資人普遍接受的,例如美國大型股、新興國家股票、美國公債、歐元公債等。「私募股權」因為與其他資產類別截然不同的現金流模式和低流動性,基本上被視為一個獨立的資產類別,而具有同樣基金結構的「風險資本」是被視為其中的一個次類別。

這裏就帶出了我所要說的重點:風險資本理應作為投資組合的一部分而存在。

理解到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在下一篇文章會看到風險資本本身的預期回報雖然很高,但風險更是離譜的高,如果不放在投資組合中讓別的資產類別協助分散降低整體風險,根本上會是不適合投資的。

反過來說,風險資本的投資者(通常稱為Limited Partners,簡稱LP)理論上也多半會是管理投資組合、具有長期投資能力的機構投資人,例如退休基金、資產管理公司、美國大學校務基金、國家主權基金和家族辦公室(family offices)等。

以下我們將會以哈佛校務基金為例,讓我們看看風險資本在其投資組合中扮演的角色。舉世聞名、眾校稱羨哈佛校務基金是由哈佛管理公司(Harvard Managing Company,簡稱HMC)所管理,基金每年的外部淨流入資金來自校友捐贈,基金本身採取長期投資概念,所產生的獲利用來支付校務運作的需求。由於美國私立名校營運成本年增率近來遠大於通膨率,所以哈佛校務基金另一個宗旨是要追求基金總值長期的高幅度成長,以確保能夠跟上校務開支的成長幅度。

哈佛管理公司去年九月公布的年度報告(其會計年度截止於每年六月)中 ,2014會計年度他們實現了15.4%的年度回報率,會計年度截止時的資金淨值為364億美金。根據報告中揭露的,哈佛校務基金的標準投資組合(policy portfolio,根據基金的受益人短期和長期需求所制定的投資組合)如下:

風險資本
 

可以看到哈佛校務基金大致把資產分配在四大類:

股權(49%)
實體資產(25%)
絕對回報/避險基金(15%)
固定收益/債券(11%)

括弧中的百分比是四大類資產在2014年會計年度所佔的比例。其中股權的部分又分為四小類:

國內股權(11%)
國外股權(11%)
新興國家股權(11%)
私募股權(16%)

也就是說,在哈佛校務基金的總共配置了16%在私募股權這個資產類別中,按照公開資訊估算大概有60億美金左右的淨值。另外可以注意到的是相較於2008年只配置了11%在私募基金,這個比例到2014年上升到16%,而且預計下一個會計年度會來到18%。

根據年度報告,私募基金這個類別在上一個會計年度的表現如下:

風險資本
風險資本, 由 windsummer 發表

整體來說哈佛校務基金所投資的私募基金類別,其回報率在2014會計年度達到20.3%。共分為三個次類別:「美國企業金融」、「國際企業金融」以及我們這篇文章的主題「風險資本」。其中前兩個項目裏所謂的企業金融其實指的就是槓桿收購基金(Leveraged Buyout Funds,簡稱LBO Funds),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色香味俱全的暢銷書《門口的野蠻人》或同名電影來瞭解一下槓桿收購的「表象」世界。

 

哈佛管理公司並未公佈他們在這三個不同的私募股權類別的配置比例。以私募股權的低流動性和低估值頻率來說,這三個私募類別的估值誤差會很大,就算有公布也就是僅供參考,以本文的主題來說沒有必要特地深究,只要充分了解兩個要點就好:

對於哈佛管理公司這樣的專業投資管理機構來說,風險資本是他們投資組合中的一部分
在2014會計年度,哈佛校務基金中的風險資本達成了32.8%的回報率

 

根據這份年度報告, 32.8%回報率的表現大幅超越目標的22.5%,可以說是表現優異。但32.8%到底算高還是算低呢?目標的22.5%會不會低估了?

 

或更正確地說,風險資本作為一個獨立的資產類別,到底有多高的獨立風險和系統風險?又需要多少的預期回報才合理?

 

我們將在本系列最後一篇文章中(試圖)回答這個大哉問。

 

*作者台灣大學電機系與研究所畢業,在台灣、矽谷和巴黎從事IC設計超過十年,包含創業四年。人生前半段表面上照著資優生樣本走,骨子裡卻是不折不扣的舒適區恐懼症患者。因為受不了矽谷生活之乏味,接受獵人頭挖角來到巴黎,邊工作邊進入名校HEC Paris攻讀MBA,同時於半年內通過CFA一級和二級考試。在管理超過七億歐元的Truffle Capital工作半年後,加入Hardware Club成為合夥人,在全球各地投資新一代的硬體新創公司,使命是領導硬體革命、翻轉世界。(作者另有一個以英文寫作的VC部落格:http://jmyang.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