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偉雄專文:時光有滋味─追憶王宣一

2015-04-13 05:20

? 人氣

王宣一的烹飪,除了有滋味,還有時間。(詹宏志提供)

王宣一的烹飪,除了有滋味,還有時間。(詹宏志提供)

得坦白說,和宣一姊的淵源實在不夠深,但說不深,卻又有點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九八三年,在台大代聯會參與舉辦第一屆「學苑影展」,採訪當時的新聞局長宋楚瑜,編出一張夾敘夾議的特刊小報,深覺風光。六部參展片子中,《海灘的一天》(楊德昌)、《小姐撞到正》(許鞍華)、《愛殺》(譚家明)讓人印象深刻,學校主管暗示:學生的滿意度投票,務必讓國片拔得頭籌,這一消息走漏到社辦隔壁敵對性的社團《大學新聞》那兒,就變成了一樁黑影幢幢的「弊案」。

沒多久的一個中午,兩位大姊造訪了代聯會社辦,一位是《中國時報》的影劇記者,另一個就是《時報周刊》的宣一,我記得她摘下太陽眼鏡,遞上名片,對著眼前略為顫抖的小主辦人說:「別緊張,你慢慢地說,這過程真的有作弊嗎?」

王宣一
王宣一。詹宏志提供。

第二次應該是在一九八五年,剛開完第二次年終演唱會的羅大佑準備揮別台灣,我打工的黨外雜誌《前進周刊》約訪這位黑衣王子,當時的總編輯吳祥輝主問時事,我這個小編輯問搖滾樂,地點就選在詹宏志開的麥田咖啡,當時旁聽席是戴著一副超大眼鏡的蔡琴,宣一和我未來的老闆則忙著泡咖啡。記得羅大佑還調侃說:台北終於有一家純粹賣咖啡的咖啡店了,他新生南路工作室樓下的咖啡店面積很大,但光去喝咖啡是會遭白眼的。那期他當封面人物,一頭捲髮墨鏡加黑衣,手握我們買給他的一把玩具黑色左輪,拍照的依稀是後來開「阿才的店」的阿才。

第三次是一九九八年,《數位時代》雜誌創辦前夕,當時由雅虎、亞馬遜、eBay所捲起的網際網路狂潮正方興未艾,但創刊團隊成員卻為雜誌該取個什麼樣名字拿不定主意,董事長詹宏志約了所有人到他遠眺大屯七星山景的高樓家中,開腦袋風暴會議,但重點是進行一場「國宴級的家宴」,用外插法來解決線性邏輯的難題。這場馬拉松式的飲食在宣一的運籌帷幄下,優雅又美味地終結,微醺之際,老詹發下一張張便條紙,叫我們每人寫下數百字對此雜誌的mission statement,一邊解釋今日「羊肩肉」是事先到某家天母肉鋪預定才靠譜等等;最終,他挑出眾人文中最常出現的「數位」與「時代」兩組關鍵字,幫雜誌定了位。

第四次,也許是二○○六或七了,詹先生從城邦集團退休後,似乎是矢志和宣一要擴大、深化、綿延他們的廚藝人生,包括盛大改裝家中廚房到三十坪大(希望我沒聽錯),每週末都有盛宴且每週都試新酒。

王宣一
詹宏志與王宣一夫妻倆都能做菜也愛吃菜。詹宏志提供。

《Shopping Design》總編輯黃威融因此和我策畫飲食專輯,與宣一約在一家義大利食材店兼小餐館,為她做了一場小小的訪問,她熱心的傾囊相授,包括各種市場的攻略,這是最後一次見到宣一姊,屈指一算,竟也八年了。

宣一姊在二○○三年出版的《國宴與家宴》一書,乍看之下是一本美食散文,但內在隱伏的,卻是一個藉著滋味逆溯時間、探查烹飪經驗的本真情意,繼而完成世代整合的自省敘事。身為讀者,滿口好味好料之餘,似乎可見王媽媽身著旗袍豪情擺桌,卻又優雅內斂,站在時光永不殞滅角落的那般模樣。

聽詹先生私下說,他走上烹飪之路,有兩道路牌隱隱指引,一是成立城邦出版集團後,旗下必得有「食譜書」這個必備的板塊,既然台灣可參考的不多,便到國外買經典來參照,哪知買多讀多,反受圖文吸引而入門成為學徒;另一則是:王媽媽臨終之際,居然惦念著他學做不久的「馬賽魚湯」(Bouillabaisse),讓他深受鼓舞。

中年之際,不免縱情於烹飪,這是甚麼機轉呢?我私下猜想,是否和時間有關呢。

普魯斯特寫下他那漫長七大冊的巨作小說《追憶似水年華》,以悲傷至近乎悲愴的文字,鉅細靡遺(以某種耽溺的任性)地描寫往昔某段片刻(物質、光線、氣味、話語、撫摸、姿態……)時光的甜美,抗拒著傳統小說依時間軸線性前行的慣性,因而幾無戲劇性的情節推演,年輕時讀了大半輩子,每覺枯燥而久攻不下,直到自身躍入中年,身體不再能高跳、記憶恆常地遺失,方才察覺普魯斯特字裡行間的「消逝」,是一種中年狀態的特有焦慮,可親且可感──當死亡逼近,過往的「美好」非但不能永恆,甚且愈行愈遠;我們仍能還活著,不因未來有哪些新的可能,而只是因為不會遺忘。…

印刻四月號
印刻四月號。

*作者為學學文創志業副董事長、《數位時代》總主筆、《Soul》運動生活誌/《Gigs》搖滾生活誌/《短篇小說》雙月刊創刊人。本文選摘自2015年4月號《印刻文學生活誌》悼念王宣一專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