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志克觀點:臺大邁向世界一流應有的作為

2022-10-26 05:50

? 人氣

台灣大學的世界排名大幅滑落,新任校長不能視而不見。(郭晉瑋攝)

台灣大學的世界排名大幅滑落,新任校長不能視而不見。(郭晉瑋攝)

臺灣大學的校長遴選委員於10月7日以過半數的13票,從6名候選人中選出工學院長陳文章為下一任的校長。這一次的臺大校長選舉過程相對平淡,既沒有不同校務經營理念的交鋒,也躲過了外界政治力的干擾與介入。在此同時,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THE)近日公布2023年世界大學排名,臺大從2022年的113名退至187名。雖說臺大的總體經營成效不見得需與這類排名直接聯結,但世界一流名校在類似排名都位列前茅,卻也是不爭的事實。如何讓臺大至少能與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的頂尖大學並駕齊驅,應是新校長無可迴避的重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就整體學術研究的表現,臺大有投入的領域在臺灣都有名列前茅的成績。然與世界頂尖大學相比,仍有一段距離,短期之內,可能無法一蹴可及。可是,即使在其他非學術研究的範疇,臺大事實上也沒有充分展現引導潮流的氣勢與表率社會的風範。大凡世界一流的機構對「做對的事」(do the right things)一旦認可,就勇往直行、積極投入,因為事豫則立、早作早好。臺大想躋身世界第一級的大學,就要具備這樣朝聞夕死的精神紀律和領袖群倫的自我要求。

臺大在臺灣學術研究的龍頭地位賦予其校長學界祭酒的權威與聲望。然而過去20年來,臺大校長對臺灣重大社會事件,印象中幾乎沒有發揮什麼舉足輕重的影響。政治性的事件容或因政黨競爭的利益糾葛,不宜介入;但面對其他非政治性的重大爭議,尤其牽涉到科學事實、學術尊嚴、分配公平或人民權利,當一般大眾紛紛擾擾、莫衷一是時,臺大校長如能排除個人偏好、秉持學術良知適時發聲,對導引社會討論往較公開、客觀、包容的方向演進,應可起極大的作用。可惜的是,歷任臺大校長將此崇隆的發言特權幾乎完全棄而不用,也因而未能善盡其相應的社會責任。細究其因,校長們或志不在此、或自命清高、或自掃前雪、或憂讒畏譏,始則自我設限,終致噤聲成習!

20220914-台大學生會與台大研究生協會14日舉行台大校長候選人座談會,校長候選人 台大工學院院長陳文章出席    。(柯承惠攝)
台大工學院院長陳文章當選台大校長 。(柯承惠攝)

美國的大學校長首重募款能力,包括對政府教研資金的爭取與私人興學捐款的募集。過往臺灣的大學對校長在這方面的能力要求不高,然而,隨著政府高教預算逐年實質萎縮,大學校長的募款能力將愈來愈重要。對臺大而言,過去20年間事業有成的校友慷慨捐贈,已大大提昇了校園內建築設施的品質,未來的募款方向應以提高教師待遇與研究環境為主軸

舉例來說,臺大電機系碩士畢業兩年後的平均年收入已明顯超過同系正教授的學校年薪,這樣強烈的對比與不平衡,一方面變相促使老師尋求外快,因而不能潛心鑽研;另一方面也強化「博士無用論」的錯誤印象: 讀博士當教授是經濟上沒有吸引力的生涯選擇,戕傷未來高教師資的培養。因此,如何從民間募集「教師待遇提昇」專款,突破教育部的統一薪資規定,進而吸引與穩定產業市場拉力較強的教師,乃臺大新校長重中之重的當務之急。長遠來看,臺大應逐漸向世界一流的公立大學看齊,戮力追求營運資金的自主。譬如說,加州政府提供的資金在柏克萊加大年度預算的占比,從1975年的49%,到2020年已降為14%。

一般認為臺大近親繁殖的現象十分嚴重。以這次臺大校長的遴選為例,外界批評所有的候選人都來自校內,缺乏國際與校外人才的參與和招募。這樣的現象在世界一流大學是不可能發生的。以哈佛大學來說,當校內有教師要升為終身聘教授時,哈佛會將此職位向全世界和該名教師同一領域的研究人員公開招聘,以徵得最勝任的人才。對單一教授就如此試圖廣納天下諸賢,哈佛對校長招募的力道之強可想而知。儘管有各式各樣的障礙,新任臺大校長應將制定出能吸引國際一流人才參與下任校長遴選的可行方案列為其主要施政目標之一。

再以最近沸沸揚揚的論文抄襲案來說,臺大挺直脊梁、就事論事的明快判決固然可圈可點。然而以捍衛學術名譽而言,世界一流的大學還會做甚麼呢?第一,為了未雨綢繆,主動訂定杜絕碩博士論文抄襲的檢查制度,及違規者的具體罰則。第二,為了完全平息社會的疑慮,徹底清查所有相關碩士班論文的品質與雷同度,不論災情如何慘烈,壯士斷腕,主動公布其結果。可喜的是,臺大在10月14日的教務會議已跨出了第一步,但是否會採行更能反映臺大格調與靈魂的第二步則尚在未定之天。

臺大經濟系的研究顯示,在1993到1995年出生的臺大學生中,其家庭年收入的中位數為150萬,高於全體公立大學的110萬,而臺灣年所得最高5%家庭的小孩,進入臺大就讀的機率,約是年所得最低5%家庭小孩的6倍。世界一流大學都將社經背景多樣化當作入學錄取決定的重要考量因素:柏克萊加大向以多元招生聞名,但其研發成績照樣位列世界前沿;即使在非富即貴的史丹福大學,約18.5%的2023級本部生來自雙親都無大學文憑的家庭。基於社會公平與多元教育的理想,臺大應主動破除這種富者益富、貧者益貧的不義循環,為臺灣社會階級的順暢流動善盡一分心力

*作者為清華大學合聘教授,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