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傳說,有趣的習俗:《有溫度的台灣史》選摘(1)

2018-07-16 05:10

? 人氣

(取自台灣控)
日本政府於殖民初期在各地進行鎮壓,其中太魯閣族最為驍勇強悍,日兵雖多次征伐,卻屢遭失敗。(取自台灣控)

戰爭結束後,為了壓制反抗力量,山上的太魯閣人被強迫遷往平地,分散各地居住,無法聯絡起事,受到強勢監控,並進行日本化教育。然而太魯閣人的歷史傳承並未消失。他們一直自認是原住民族中自主性與反抗性最強者,跟泰雅族和塞德克族都不同,發展出自己的文化認同,乃要求正名為太魯閣族,在2004年獲得通過,正式成為台灣第十二個原住民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早期移入台灣的原住民族到底有多少一直有不同說法。清朝以歸順與否區分,有「生番」、「熟番」之別。1895年之後,日本學者土田滋是以語言作為主要的判準,將台灣的原住民族分成高山族和平埔族兩大類。前者包括住在台灣山地和東部的九個族群:泰雅族、賽夏族、布農族、鄒族、魯凱族、排灣族、卑南族、阿美族,和達悟族。後者則包括原居於台灣北部和西部平原,現已幾近消失的十個族群:凱達格蘭族、噶瑪蘭族、道卡斯族、巴宰族(巴則海族)、巴布拉族、貓霧捒族、洪雅族、邵族(水沙連)、西拉雅族和猴猴族。

1998年,「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成立後,開始制定認定辦法。欲達到認定完成,須提出申請,考究其族群存在的證據,以及完成一定數量族人之署名,經核定後,即合法保障該族群的利益和權利。截至2014年5月,已經完成認定十六個族群。

由於台灣是一個島嶼,生存環境狹小競爭。歷來各民族之間為了生存空間而戰鬥不斷。

日本學者伊能嘉矩在一八九七年的調查報告:最初定居在如今名為深澳的凱達格蘭族,因為族群的人口日漸繁衍,土地已不夠養活這麼多人,祖先於是把整個部落分為兩半,取該地的草莖,抽草籤來決定命運。抽得長籤的,可以永久居住在平地曠野;抽得短籤的,就必須入深山狹谷居住。而且一經抽籤,就不能後悔,互相還埋石塊於地下發誓。最後抽得長籤的成為平埔族,抽得短籤的,就成為「生番」或「山番」。

然而,時間推移,平地居住的人口漸增,他們決定擴展生存領域,於是向山地推進。「山番」非常憤怒,認為既然平埔族都已經取得了平地,還不滿足,想侵占山地,仇恨愈結愈深,凡是在山路遇見平埔族,必定仇殺才會甘心,後來就慢慢演變為「馘首」的風俗。

兩族結怨日益擴大之後,漢人逐漸從閩南、廣東一帶移民而來。凱達格蘭人面臨雙重夾擊,上有山番,下有漢人,雙重擠壓。在優勝劣敗的情況下,他們只能選擇一邊。「最後我民族選擇了歸順清廷」。這是口述歷史者給的最後答案。

不僅是凱達格蘭人,生存於台灣北部與西部平原的所有平埔族,最後都沒有脫離這樣的命運,同化於不斷移入開墾的漢人之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