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最快何時攻打台灣?美國海軍最高將領:中國20年來「說到做到」,今年就可能動武

2022-10-20 20:00

? 人氣

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的壯盛軍容。(第七艦隊臉書)

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的壯盛軍容。(第七艦隊臉書)

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吉爾迪19日接受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專訪,討論美國海軍該如何因應這個不確定時代的挑戰。大西洋理事會先前已訪過美國陸軍司令與太空軍司令,這回輪到海軍最高將領上陣,當訪談記者問到「您認為中國最快何時會攻打台灣」時,吉爾迪將著名的「戴維森窗口」(即美軍印太司令戴維森2021年給出的著名判斷:中國6年內可能攻打台灣)極度壓縮,並稱「最快就是今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吉爾迪(Michael Gilday)官拜五角大廈海軍部的作戰部長,看來像是國防部的幕僚,其實他的地位類似其他國家的海軍司令或海軍參謀長,可說是美國海軍的最高將領。但在美國「文官治軍」的傳統之下,海軍作戰部長還是必須聽命於海軍部長(文職首長)。不過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的海軍代表就是海軍作戰部長,與陸軍參謀長、空軍參謀長、陸戰隊司令等人地位相當。

吉爾迪在訪談中表示,今年在歐洲東部竟發生了地面戰爭,這證明了美軍確實要「為今晚的戰鬥做好準備」。不過他也坦承,海軍必須根據總統與國會的決定進行備戰,艦隊現代化的工作只能在今後10年完成70%,最終海軍的空中戰力將有4成採用無人機, XL UUV無人潛艦的原型船也會在2023年下水,這些都是海軍未來作戰能力的中堅。

此外,海軍也會積極培訓官兵、確保他們能夠完成任務,也「確保我們的彈匣裝滿彈藥」(他提到更先進的電子戰設備、增進網路戰的軟殺傷能力、繼續研發部署潛射飛彈與更強大的魚雷、MQ-25無人加油機、戰斧飛彈與長程飛彈等等)。他也提到,中國從2018年開始成為討論焦點,這確實是一場「大國競爭」,今天中俄日益嚴重的挑釁也說明了問題所在。

美軍新任印太司令四星上將戴維森,早年曾擔任過美國售台的派里級「泰勒號」巡防艦(USS Taylor FFG-50)艦長,來台後稱為銘傳號。(取自www.afcea.org)
美軍前印太司令四星上將戴維森,早年曾擔任過美國售台的派里級「泰勒號」巡防艦(USS Taylor FFG-50)艦長,來台後稱為銘傳號。(取自www.afcea.org)

針對吉爾迪的說明,大西洋理事會的艾克斯坦(Megan Eckstein)直接從習近平二十大工作報告切入,並且提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所說的「北京已加快統一時間表」。她問吉爾迪是否曾考慮過2027年的「戴維森窗口」(Davidson window of 2027)?中國這幾天的表態對美國海軍來說又意味著什麼?如果吉爾迪要盡量讓海軍做好準備,那麼海軍該如何更快獲得一支「準備好」的艦隊?

吉爾迪表示,二十大所發生的最新情況確實值得列入討論,不過無論習近平說了些什麼,事實上中國人過去20年一直在這麼做—他們兌現了所有的承諾,甚至比當初所說的時間還要更快。因此當我們談論所謂的「2027窗口」,吉爾迪認為就應當成「2022窗口」或者「2023窗口」來準備。吉爾迪強調,他並非想要危言聳聽,只是確實無法排除這種可能性。

當吉爾迪把話題拉回到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他說這場衝突讓美國海軍認識到當前部署的船艦應該盡可能做好準備。他承認這確實「需要時間」,就像美軍航母如今仍在努力追上輪值進度。不過吉爾迪也強調,當美軍決定要讓哪些軍艦退役時(大西洋理事會在訪談中就質疑,是否應該暫緩某些船艦的退役時程),重要的是美國究竟能負擔的起多大的艦隊規模,他強調海軍有6成預算膨脹的比當前的通膨率還高,因此就必須正視「維持美軍艦隊非常昂貴」這項事實。

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與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出席二十大。(美聯社)
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與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出席二十大。(美聯社)

針對二十大的最新情勢,艾克斯坦繼續追問吉爾迪「中國將台灣歸類為內政問題,對美國海軍在台灣海峽一帶的行動有何影響」?吉爾迪的回答是「沒有影響」。他強調美國海軍高達275億美元的預算案正在國會討論,他希望國會議員能通過這筆美國史上最高的造艦預算,讓美國海軍及其造船工業走在更健康的道路上,也讓海軍的投資可以迎頭趕上。

吉爾迪也強調與盟國合作的重要性,他說中國跟俄羅斯對美國擁有很多合作夥伴很不開心,他甚至用「不對稱優勢」(asymmetric advantage)來形容雙方的差距。吉爾迪批評俄羅斯人對於國際秩序的破壞幾乎是「縱火犯」,至於中國人雖然表現微妙,但他們在修改國際規則這方面卻非常大膽。因此為了維護國際規範和法律,若有兩位數的國家能夠堅持國際秩序至關重要,也希望隨著時間推移,能夠改變中俄的行徑。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