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7月3日──20世紀重量級小說家、《變形記》作者卡夫卡生日快樂!

2018-07-03 08:00

? 人氣

1906年,約23歲的卡夫卡(Wikipedia/Public Domain)

1906年,約23歲的卡夫卡(Wikipedia/Public Domain)

卡夫卡是奧匈帝國使用德語創作的猶太作家,也是歐洲知名的表現主義作家。他深受尼采等哲學家影響,對政治事件始終抱著旁觀態度,故其作品多採用變形荒誕的形象和象徵直覺的手法,表現被充滿敵意的社會所包圍的孤獨絕望的個人。卡夫卡生前默默無聞,逝世後才成名,並在全世界掀起了「卡夫卡熱」,至今不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卡夫卡的親筆簽名(Wikipedia/Public Domain)
卡夫卡的親筆簽名(Wikipedia/Public Domain)

出身猶太家庭 工作之餘投入寫作

1883年7月3日、135年前的今天,卡夫卡(Franz Kafka)出生於奧匈帝國波西米亞的布拉格中產猶太家庭,卡夫卡在世時,布拉格的大多數人都說捷克語,當時說捷克語的捷克人與說德語的奧地利人之間的分歧日趨明顯,住在布拉格的猶太人介於兩者之間,卡夫卡能流利地講這2種語言,並選擇德語為母語。

卡夫卡的父親赫曼.卡夫卡(左)與母親茱莉(Wikipedia/Public Domain)
卡夫卡的父親赫曼.卡夫卡(左)與母親茱莉(Wikipedia/Public Domain)

卡夫卡的父母忙於工作,因此卡夫卡的童年在孤獨和寂寞中度過。卡夫卡主要由家庭教師及僕人撫養長大,他與父親赫曼.卡夫卡(Hermann Kafka)的關係相當糟糕,這深深影響了卡夫卡的文學創作,他在長達103頁的《致父親的信》抱怨了父親的獨裁苛刻對自己影響極深。

5歲的卡夫卡(Wikipedia/Public Domain)
5歲的卡夫卡(Wikipedia/Public Domain)

1901年,卡夫卡被布拉格德語查理-斐迪南大學錄取(Deutsche Karl-Ferdinands-Universität),進修化學,但不久後轉而學習法律:卡夫卡其實對法學不感興趣,但畢業後,法律專業可以帶來較多的就業機會,而且也能讓父親感到滿意,此外,法學的課程較多,這樣他留在學校的時間就會更多一些,這讓他有了學習德語及德國藝術歷史的時間。

卡夫卡《致父親的信》第一頁(Wikipedia/Public Domain)
卡夫卡《致父親的信》第一頁(Wikipedia/Public Domain)

1906年,卡夫卡獲得法學博士學位。1907年11月,卡夫卡獲得義大利忠利保險公司(Assicurazioni Generali)聘用。工作之餘,卡夫卡開始創作短篇故事,但他常抱怨不得不將大量時間投入工作,難有充裕的時間從事寫作。

卡夫卡在1908年7月15日辭職,不久卡夫卡又獲得波希米亞王國半官方機構「勞工事故保險局」聘用,他在此工作長達14年,直至1922年因病退休。卡夫卡在勞工事故保險局上班時,通常在下午2點下班,這樣一來,他就有更多時間花在文學創作。

終身未婚 曾有幾位女友

卡夫卡終身未婚,但有過幾個女朋友。卡夫卡的性生活很活躍,他成年後多次去過妓院。卡夫卡的傳記作者賴納.施塔赫(Reiner Stach)指出,卡夫卡的生活「不斷追求女色」,而他也充滿對「性障礙」的恐懼,卡夫卡需要女性和色情時,自信心低落,認為「性」很污穢,並且對自己的身體感到羞澀。

1912年8月13日,卡夫卡在聚會上認識菲莉絲.鮑爾(Felice Bauer)。接下來的5年內,他與菲莉絲大多透過書信交往談情,兩人訂婚過2次,但始終沒結婚。卡夫卡不是對菲莉絲沒有感情,他在1912年出版的著名小說《判決》(Das Urteil)封頁寫著「將此書獻給菲莉絲」。

1917年,卡夫卡與菲莉絲.鮑爾

傳記作家施塔赫指出,1920年左右,卡夫卡與沒受過教育的貧窮女服務生沃律切克(Julie Wohryzek)訂過婚,兩人不久就解除婚約。在這段時間,他一直與小自己12歲的女記者米蓮娜(Milena Jesenská)書信來往甚密,兩人也有過一段情,卡夫卡寫給她的信件後來出版為《給米蓮娜的信》(Briefe an Milena)。

《變形記》初版封面(Wikipedia/Public Domain)
《變形記》初版封面(Wikipedia/Public Domain)

1923年6月, 40歲的卡夫卡在德國北部城市格拉爾-米里茨(Graal-Müritz)度假時,認識了人生中最後一位情人、25歲的猶太女子迪亞曼(Dora Diamant)。當年9月,卡夫卡到德國柏林和迪亞曼特同居。

40歲死於結核 生前無名、死後風靡世界

1917年8月,卡夫卡被診斷喉頭患有結核。1924年3月,卡夫卡從柏林回到布拉格,卡夫卡的結核開始惡化。同年4月10日,卡夫卡與亞曼一起往奧地利的克洛斯特新堡(Klosterneuburg)療養院進行療養;同年6月3日,卡夫卡在療養所去世,享年40歲。卡夫卡的遺體運回了布拉格,1924年6月11日在布拉格濟之科區(Žižkov)的新猶太公墓(Nový židovský hřbitov)火化。

卡夫卡之墓(gl:User:Kikooo1984@Wikipedia/CC BY-SA 3.0)
卡夫卡之墓(gl:User:Kikooo1984@Wikipedia/CC BY-SA 3.0)

卡夫卡的代表作品包括《變形記》(Die Verwandlung)、《審判》(Der Prozeß)、《城堡》(Das Schloß)等,這些作品有著鮮明的主題,並以現實生活裡人們的異化與隔閡、心靈的兇殘無情、親子衝突、迷宮一般的官僚機構為原型。然而,他沒有一部完整的小說,主要是因為卡夫卡與迪亞曼在柏林居住的那段時期,他焚毀了自己9成左右的作品。卡夫卡在世時出版少數作品未獲得太多關注。1978年開始,在德國聯邦政府的資金支持下,來自世界各國的一群德語文學專家開始按照當代學術標準來編輯卡夫卡的小說、日記、書信、遺稿,並由德國費舍爾出版社(S. Fischer Verlag)出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

廖綉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