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在二十大前發動「晶片割喉戰」 《紐時》專欄作家:美中兩強合作雙贏的希望破滅

2022-10-14 14:00

? 人氣

2022年10月6日,美國總統拜登參觀IBM的量子電腦。(美聯社)

2022年10月6日,美國總統拜登參觀IBM的量子電腦。(美聯社)

就在中共二十大登場的10天前,美國商務部宣佈最新出口管制措施,企圖全面封阻中國製造先進晶片的所有關鍵技術與設備。此舉被對岸半導體業稱為「中國晶片被打回石器時代」,曾三度獲頒普利茲新聞獎的《紐時》專欄作家湯馬斯.佛里曼也說,「這場衝突雖然不發一槍一彈,影響卻不下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不過當拜登決意扼殺中國的半導體產業,佛里曼也無法確定雙方的戰線將延伸到何處,美中兩強共同解決全球問題的希望也宣告破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7日宣布的出口管制清單,被認為是美國迄今在對中科技戰所發動的最猛烈攻勢,也證明了美國試圖扼殺中國先進科技產業的決心。佛里曼12日在《紐時》專欄引述季辛吉(Henry Kissinger)的忠告——「永遠不要同時與俄羅斯及中國作戰」,但美國如今確實正與俄羅斯以及中國同時處在衝突之中。佛里曼承認,這對於保護國家利益來說也許是必要的,但美國確實身處未知水域,他只希望這些衝突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美國總統拜登(AP)
美國總統拜登(AP)

當然,美國其實並沒有向俄羅斯及中國「宣戰」,也沒有跟這兩個國家直接發生軍事衝突。不過美國正在對烏克蘭持續支援軍事物資與情報,迫使俄羅斯的軍隊撤出烏克蘭。烏克蘭軍民的英勇毋庸置疑,但俄烏戰爭究竟何時才能結束?佛里曼坦言「沒有人能告訴你」;至於美中之間除了談不上軍事衝突,衝突之中更不曾發出一槍一彈,但佛里曼認為這場透過電晶體進行的「科技戰」,對䲡球權利平衡的影響之大,卻不亞於烏克蘭戰爭的結果。

佛里曼提醒,美中晶片大戰「與台灣的關係不大」,這似乎意味著美國與台灣的利益不見得完全重合。這幾天以台積電為首的半導體股價大跌,更讓台灣自豪的「矽盾」蒙上一層陰影。佛里曼指出,美國及其夥伴在半導體領域居於領先,但中國企圖迎頭趕上,而「晶片大戰」的本質正是美國不願其領先地位被中國取而代之。因此拜登政府的最新管制措施,相當於告訴中國「我們要確保你們在半導體領域不會趕上我們」,或者用中國官員的話來說:「這是典型的科技霸權主義,將中國永遠控制在產業鍊低端。」

拜登政府致力推動美國半導體發展,企圖扭轉美國在晶片市場的劣勢。(美聯社)
拜登政府致力推動美國半導體發展,企圖扭轉美國在晶片市場的劣勢。(美聯社)

佛里曼並不完全認同中國對美國發動科技戰的詮釋,因為當半導體產業在晶片上面塞進更多電晶體、獲得更強的處理能力,就意味著不可能由單一公司進行半導體的設計與製造。當前的做法也確實是由整個聯盟共同進行,「台積電之所以是全球頂尖的晶片製造商,是因為聯盟裡的每個成員都信任台積電不會洩漏他們的商業機密,這些商業機密才得以融合與利用,進而讓整個聯盟受益」。

問題是中國半導體業者恰好在台積電的對立面——聯盟夥伴不相信中國不會竊取他們的智慧財產權,因此北京自己「土法煉鋼」、嘗試複製現成的晶片,就像他們在2017年偷走台積電的28奈米技術一樣。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則表示,為了保護美國、美國的盟友、以及由聯盟成員研發的晶片技術,當然要防止中國進入下一步,而且也不能讓美國及其盟友設計與製造的「最尖端晶片」落入中國手中、甚至用於軍事目的。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美聯社)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美聯社)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否認管制新規「等於戰爭行為」的說法,不過她也承認「這是美國的防禦戰略」,因為北京明確表示「要在最先進的技術上完全自給自足」以及「軍民融合發展」,而雷蒙多認為「我們不能忽視中國的意圖」。當美國完全沒辦法生產那些用於人工智慧、衛星、軍事的尖端晶片時(雷蒙多說,美國的尖端晶片有9成來自台積電、1成來自韓國),美國當然要讓更多最先進晶片在美國製造,這也是拜登政府推動《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ct),投入527億美元的主要原因。

雖然雷蒙多也對佛里曼表示「我們不想要(跟中國發生)衝突,但我們必須睜大眼睛保護自己」,她甚至認為雙方應該緩解衝突。但佛里曼坦言,雖然他也不想被一個利用科技在國內實現絕對控制、在國外投射可怕武力的國家所宰制,不過他也無法判斷這場科技戰會延伸到何處為止。畢竟如果美國陷入了永遠不讓中國獲得先進科技的僵局,那麼美國與中國在氣候變遷、網路犯罪等全球問題上合作共贏的可能性也不復存在。佛里曼質疑,美中其實面臨共同的威脅,雙方又是能夠發揮影響力的唯二大國,當雙方注定無法合作,這將帶來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