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昭南專欄:台灣「反併吞」的戰略基調─讓中共奪島失敗就算贏!

2022-10-15 07:10

? 人氣

科恩最近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採訪時透露,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已要求解放軍說,他希望在2027年前具備以武力控制台灣的能力。此前,國家情報總監埃夫麗爾·海恩斯( Avril Haines )五月份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的聽證會上也說,從現在到2030年,台灣面臨的威脅是「嚴重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李喜明最經典戰略:讓中共奪島失敗就算贏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在此前的一份專訪中也提出其憂心:台灣根本不要問解放軍會不會武統,而是要注意什麼時候會動手,關鍵在於「我們準備好了沒有?」

李喜明在近日出版《台灣的勝算:以小制大的不對稱戰略,全台灣人都應了解的整體防衛構想》專著中,力倡整台灣體防衛構想(ODC)為理論基礎,提出建構台灣不對稱戰力的具體方案。其中最經典一個戰略概念即是「讓中共奪島失敗就算贏」。

對照烏克蘭戰爭的經驗以觀,俄羅斯軍隊強力進攻基輔受阻並失敗後,立刻遭遇後勤補給線的全面催毀,而導致攻勢的癱瘓並被迫撤軍。惟,台灣有一道海峽天險,共軍侵台補給線的難度遠超過俄軍N倍以上,縱使共軍費盡萬難登陸台灣,也絕難維持其糧食彈藥的源源補給。甚至還可能徒令登陸共軍成了台軍甕中捉鱉的獵物。前提是,共軍必須要遭遇台灣全民的堅強抵抗並讓他們寸步難行。

長期以來,威懾戰略一直是支撐美軍優勢的重要理念之一,旨在迫使對方判斷採取行動的成本遠高於收益,從而決定放棄採取該行動。在台灣問題上,讓中國明白它在台海戰爭中必敗無疑的威懾被稱為「拒止性威懾」(deterrence by denial),相對的另一種威赫策略--「懲罰性威懾」(deterrence by punishment)是指試圖讓中國相信,並使其覺悟:即使獲勝成本也會遠遠超過任何可能的收益。

職是,台灣全民對於入侵者的堅強抵抗的決心與意志就成了最關鍵的一種「戰力」考量。

李喜明對此有所闡釋。他說明,在時間有限下,每年固定專注訓練數次,由特戰部隊資深軍士官擔任領導幹部,以輕兵器或人攜式刺針飛彈、標槍飛彈訓練;武器平時則儲放在地方警察、海巡駐所。但他也強調,此舉非焦土戰,更不是叫人民去死,而是提供一種「深層嚇阻」,即便海、空軍被摧毀,共軍登陸後還要面對數不盡的國土防衛戰士,彼之作戰計畫會變得既難且複雜,這會讓共軍想清楚,如果一直沒有好的計畫,就不會動手。

20220927-前參謀總長李喜明接受《風傳媒》專訪。(柯承惠攝)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的「不對稱戰略」是不讓中共奪島成功就是贏。(柯承惠攝)

龍應台只敢說「反戰」,她為何不敢說「我反侵略」?

我的意思,特別是對曹興誠所倡議的建立「百萬各型作戰無人機」的生產鏈與作戰體系,再搭配百萬具的刺針飛彈及微型飛彈突擊艇、岸置反艦飛彈,其戰鬥力難道會遜於幾百架F16戰機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昭南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