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中國半導體雄心遇挫,但美國不可掉以輕心

2022-10-14 11:30

? 人氣

拜登政府致力推動美國半導體發展,企圖扭轉美國在晶片市場的劣勢。(美聯社)

拜登政府致力推動美國半導體發展,企圖扭轉美國在晶片市場的劣勢。(美聯社)

不要誤以為中國試圖成為全球最大晶片生產國的願望落空了。看到曾經的冠軍企業紫光集團Tsinghua Unigroup陷入破產,加之中國高調地逮捕了數名業內官員及高管,諸如此類的困境促使一些人得出了上面的結論。持有這種看法的人認為,如果中國眼看就要失敗,美國政府為何還要大費財力地推出產業政策來補貼國內的半導體製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種分析符合典型的西方思維習慣,在這種思維模式下,人們往往會低估中國經濟、政治體系以及產業戰略的實力與韌性。中國的計劃經濟模式固然存在地方性浪費、資本錯配以及腐敗問題,中國也不會僅僅因為北京方面的主觀意願就一定會成功,但如果認為上述逮捕與破產事件預示著中國的失敗,這種想法還是缺乏依據。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來看看太陽能產業與造船業。與半導體類似,太陽能技術最初是在美國發明並實現商業化的,隨後才被中國的經濟規劃者納入發展目標。2012年,在持續數年的大規模補貼和過度投資之後,中國最大的幾家太陽能企業開始遇挫,並引發大量關注。天合光能(Trina)等企業為保持盈利不得不減產;江西賽維(LDK Solar)等企業雖得到地方政府救助,但仍有海外債券違約;中國太陽能產業曾經的寵兒、納斯達克上市企業尚德太陽能(Suntech)則於2013年破產。

然而時至今日,中國的太陽能產業已然佔據主導地位,以至於美國和歐洲的綠色能源目標要依賴於中國的太陽能產品出口。目前,全球80%的太陽能產量(涵蓋所有供應鏈環節)都來自中國,多晶矽產量中,來自中國的比重更是接近95%。更糟的是,中國的太陽能產業利用了新疆等地維吾爾族穆斯林的強迫勞動,因此從中國進口更多的太陽能面板往往意味著支持奴役。

造船業同樣如此,通過提供補貼以及制定扭曲市場的政策,加上政府願意承受經濟損失,北京方面很好地實現了自身利益。2002年,時任中國總理朱鎔基號召中國成為世界第一造船大國,北京方面也將實現這一目標的年份定在了2015年。當時,中國在全球造船業中的產量佔比僅為5%。2003年,中國出台了一項全國性的造船計劃,隨後推出大手筆補貼計劃,並輔以其他支持性的產業政策。

2005-2009年間,中國新增的造船廠數量達到了全球領頭羊日本和韓國的30倍。路透社(Reuters) 在2011年報導稱,中國的造船廠「因訂單枯竭而陷入困境」。但其他國家造船廠遇到的麻煩更大。到2017年時,由於中國在全球造船產量中的比重急劇上升,一些曾經的市場霸主如韓國的大宇造船(Daewoo Shipbuilding)和日本的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不得不大幅收縮,或是向政府求助以維持運轉。還有很多企業則退出了這一行業。

儘管在浪費性的過度投資中損失了數百億美元,但中國政府終究實現了目標。通過有意在全球製造過剩產能、擠壓行業利潤以及把外國競爭對手逼向破產,中國成為了全球最大造船國。如今,它控制著全球造船業約50%的銷售額。(美國造船業已出現供應短缺,以至於就在2016年,美國國防承包商還考慮過聯手中國企業提升乾船塢產量。)

史丹佛大學(Stanford)近日的一項研究顯示,被中國「五年計劃」列為目標的行業中,新成立的中國企業數量大幅增加,而相應行業中的美國企業無論是在創建數量、產量、就業還是收益上,均大幅下滑。

這些歷史教訓同樣適用於半導體行業。以某些指標衡量,中國政府的政策見效了。中國目前的晶片產量超過美國,在全球產量中的佔比約為15%。其晶片製造巨頭中芯國際(SMIC)最近生產出了7奈米晶片。雖然未達到全球前沿技術(3奈米甚至更小),但或許已有實力與英特爾(Intel)這樣的美國一流企業一較高下。

中國政府的產業政策也反映出令人不快的現實。半導體鑄造廠(也稱晶圓廠)的建造成本如今已變得十分高昂——一座尖端晶圓廠的造價接近200億美元——以至於企業在建造此類工廠前幾乎無一例外地都需要政府支持。2012-2020年間,也就是美國議員開始著手制定補貼計劃的時候(該計劃於今年夏天得到實施),全球新建的擁有領先節點工藝的高產量晶圓廠大部分都在中國、韓國以及台灣,企業在這些地方不僅可以享受到政府補貼,還可以獲得隱性擔保。

在以上背景下,美國最近才通過了晶片法案(Chips+ Act),按照該法案,美國聯邦政府將對美國半導體製造業提供補貼——美國在全球產量中的佔比已從1990年時的37%降至12%。補貼會造成扭曲、滋生腐敗,因此我們需要機智的管理和透明度,還需要輔以限制舉措。然而,在將半導體製造業拱手讓給那些依靠補貼來獲得戰略優勢的國家後,美國已經對受迫於中國的海外市場的出口品形成了一種危險的依賴。

決策者應該能認識到美國實施自身產業政策會帶來哪些挑戰,同時不妄下結論認為中國的目標已然失敗或是注定會失敗。無論中國的半導體行業今天遭受了何種令其顏面掃地的失敗,出於歷史教訓和戰略上的謹慎,美國都要認真對待北京方面的野心,在為時已晚之前投入資金,予以反擊。

Rick Switzer是「特別競爭研究項目」(Special Competitive Studies Project)高級研究員。David Feith是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助理高級研究員,曾在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部門任職,2017-2021年間擔任美國國務院負責東亞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