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日武觀點:防疫瞞上欺下,或執政團隊集體自戀?

2022-10-13 06:40

? 人氣

但執政團隊的相信,也可能是來自於他們的集體自戀。簡單的說,陳時中是他們屬意的衛福部長,任內表現得愈優異,他們愈有面子,因此陳時中和指揮中心高官固然眷戀那穩坐1年多的神壇,他們何嘗不眷戀 “Taiwan Can Help” 和「世界怎麼追得上台灣」的優越感,因此不無可能選擇性的偏聽偏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論是受到部屬矇騙或偏聽偏信,都是領導者的大忌,可能帶著個別企業甚或整個國家衝向無底深淵,背後有一大票同樣受到矇騙或偏聽偏信的狂信徒就更可怕了,但這點需要冗長的篇幅推敲論證,本文就不討論了。

當然,我無法排除最後一個可能性──執政團隊心知肚明,講那些話只是「選舉語言」,用來哄老百姓、騙選票的。但我承擔不起「汙衊」或「損害名譽」的罪名,所以那只是我無法排除的一個可能性,不是我的主張!

防疫績效的評估與比較

本文在提示瞞上欺下和集體自戀的可能性之外,主要目的是延續詹長權和邱淑媞的簡短言論,徹底的把台灣的防疫績效攤在陽光下。但想要做到這點,就必須交代為何採取特定的防疫績效評估與比較方式。

首先就績效指標而言,流行病學同樣以過程(process)和結果(outcome)來分類,於是出現指揮中心邀功時所提示的給藥率和疫苗施打率等等。然而,防疫的主要目標其實只有兩點,其一是盡可能減少民眾染疫,其二是盡可能減少染疫民眾的死亡,給藥率和疫苗施打率都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因此,最合理的防疫績效只有3個──顯示民眾染疫比例的確診率(case rate),顯示民眾染疫確診後死亡比例的染疫死亡率或確診死亡率(case fatality rate),以及兼顧兩者的總人口死亡率(mortality rate),3者之間的關係如圖1所示。

三大防疫績效指標的關係。(作者提供)
圖1,三大防疫績效指標的關係圖。(作者提供)

其次,新冠疫情並非單一病毒株所致,而是原始株和多種變異株的共同產物。這些病毒株差異很大,Delta及以前的主要攻擊下呼吸道,傳染力低但致死率高,Omicron及其變異株則攻擊上呼吸道,傳染力高但致死率低。將這些病毒混為一談並進行跨國比較,顯然並不合理,因此本文根據各病毒株擴散狀況和台灣疫情發展,以去年4月底和12月底為分界點,區分為3期來比較。

第3,影響各國疫情但並非政府所能控制的宏觀性因素很多,例如人口密集度、都市化程度、工商業活躍程度、乃至於民眾的個人主義傾向等等,而且許多國家都可能隱藏了可觀的染疫與死亡黑數。這種情況下的跨國比較意義有限,因此本文先選擇全球、亞洲、和美國這3者做為參考點,然後把重點擺在同屬於集體主義偏高,經濟發展接近或優於台灣,而且都屬於海島或準海島的國家,包括澳洲、紐西蘭、日本、南韓,最後加上經常被納入比較的新加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