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日武觀點:防疫瞞上欺下,或執政團隊集體自戀?

2022-10-13 06:40

? 人氣

在國慶連假期間,台灣悄悄的創造了一項「超越美國爸爸」的紀錄──10月9日,台灣的確診率達到28.80%,後來居上的超越確診人數排名長期穩坐全球第1的美國,為台灣的疫情惡化立下一座新的里程碑。(美聯社)

在國慶連假期間,台灣悄悄的創造了一項「超越美國爸爸」的紀錄──10月9日,台灣的確診率達到28.80%,後來居上的超越確診人數排名長期穩坐全球第1的美國,為台灣的疫情惡化立下一座新的里程碑。(美聯社)

日前,或許是因為選舉將至且解封在即,在台灣7日平均確診率持續高居全球前3名,死亡率持續高居全球前5名之下,執政團隊仍然屢次對台灣的防疫成效歌功頌德,讓我不禁懷疑,究竟是疫情指揮中心瞞上欺下,還是執政團隊陷入集體自戀而不可自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而就在國慶連假期間,台灣悄悄的創造了一項「超越美國爸爸」的紀錄──10月9日,台灣的確診率達到28.80%,後來居上的超越確診人數排名長期穩坐全球第1的美國,為台灣的疫情惡化立下一座新的里程碑。

其實,早在多日前,Yahoo新聞新冠疫情專頁就已經顯示,台灣確診人數排名全球第19,即將超車第18名的墨西哥。只要大腦還在活動,就知道台灣的防疫績效已經超難看了──台灣人口在全球排名55開外,確診人數卻是全球第19!

可貴的是民間聲浪果敢湧現,國慶連假期間有幾位「是個咖」的名人發聲了。例如,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指出台灣的「累積死亡率亞洲第19」,相對而言「不好也不壞」,前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坦言「已經把先前的防疫紅利虧空了」,以及網紅醫師沈政男警示「疫情高峰還沒來,即使來了也還有高原期」等等。

瞞上欺下和集體自戀的可能性

稍早,前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談到台灣疫情時,仍然大言不慚的宣稱「我們在世界的成績是好的,是國際前段班」,而近期他本人的「負面聲量」或「仇恨值」比較高,則是「因為好學生容易被挑毛病」。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相信陳時中的自拉自唱,但以公開言論來看,總統蔡英文相信了,而傳聞中蔡英文屬意的接班人,前副總統陳建仁也相信了,因此才會在站台助選時端出防疫績效力捧陳時中──至少,陳建仁的讚美和指揮中心邀功的內容雷同,甚至同樣都把唯一用途是推估染疫死亡黑數,根本不屬於防疫績效指標的超額死亡(excess death)也納入。

蔡英文和陳建仁相信台灣防疫成效良好,有可能是受到疫情指揮中心的欺瞞矇騙,因為在陳時中擔任指揮官時,就至少用選擇性揭露的方式向台灣社會邀功了兩次,新任指揮官王必勝雖然沒有邀功,但還是用確診死亡率排名全球前20表達委屈之意──這是集體自戀(collective narcissism)的徵兆,覺得自己所屬的團體很偉大,但外界並沒有給予足夠的讚美與表揚。

實際事件也支持自戀的人經常展現強烈攻擊性的研究發現。詹長權只是根據Our World in Data網站公布的資料,說了一句「死亡人數13天翻倍」,就被陳時中用「亂比一通」罵了回去。綠營網軍也出現類似徵兆,堪稱是「犯我防疫神話者,雖遠必誅」,邱淑媞宣稱自己「被10天10夜鋪天蓋地的抹黑鞭打」,足以說明台灣防疫神話神聖不可侵犯的程度。

但執政團隊的相信,也可能是來自於他們的集體自戀。簡單的說,陳時中是他們屬意的衛福部長,任內表現得愈優異,他們愈有面子,因此陳時中和指揮中心高官固然眷戀那穩坐1年多的神壇,他們何嘗不眷戀 “Taiwan Can Help” 和「世界怎麼追得上台灣」的優越感,因此不無可能選擇性的偏聽偏信。

不論是受到部屬矇騙或偏聽偏信,都是領導者的大忌,可能帶著個別企業甚或整個國家衝向無底深淵,背後有一大票同樣受到矇騙或偏聽偏信的狂信徒就更可怕了,但這點需要冗長的篇幅推敲論證,本文就不討論了。

當然,我無法排除最後一個可能性──執政團隊心知肚明,講那些話只是「選舉語言」,用來哄老百姓、騙選票的。但我承擔不起「汙衊」或「損害名譽」的罪名,所以那只是我無法排除的一個可能性,不是我的主張!

防疫績效的評估與比較

本文在提示瞞上欺下和集體自戀的可能性之外,主要目的是延續詹長權和邱淑媞的簡短言論,徹底的把台灣的防疫績效攤在陽光下。但想要做到這點,就必須交代為何採取特定的防疫績效評估與比較方式。

首先就績效指標而言,流行病學同樣以過程(process)和結果(outcome)來分類,於是出現指揮中心邀功時所提示的給藥率和疫苗施打率等等。然而,防疫的主要目標其實只有兩點,其一是盡可能減少民眾染疫,其二是盡可能減少染疫民眾的死亡,給藥率和疫苗施打率都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因此,最合理的防疫績效只有3個──顯示民眾染疫比例的確診率(case rate),顯示民眾染疫確診後死亡比例的染疫死亡率或確診死亡率(case fatality rate),以及兼顧兩者的總人口死亡率(mortality rate),3者之間的關係如圖1所示。

三大防疫績效指標的關係。(作者提供)
圖1,三大防疫績效指標的關係圖。(作者提供)

其次,新冠疫情並非單一病毒株所致,而是原始株和多種變異株的共同產物。這些病毒株差異很大,Delta及以前的主要攻擊下呼吸道,傳染力低但致死率高,Omicron及其變異株則攻擊上呼吸道,傳染力高但致死率低。將這些病毒混為一談並進行跨國比較,顯然並不合理,因此本文根據各病毒株擴散狀況和台灣疫情發展,以去年4月底和12月底為分界點,區分為3期來比較。

第3,影響各國疫情但並非政府所能控制的宏觀性因素很多,例如人口密集度、都市化程度、工商業活躍程度、乃至於民眾的個人主義傾向等等,而且許多國家都可能隱藏了可觀的染疫與死亡黑數。這種情況下的跨國比較意義有限,因此本文先選擇全球、亞洲、和美國這3者做為參考點,然後把重點擺在同屬於集體主義偏高,經濟發展接近或優於台灣,而且都屬於海島或準海島的國家,包括澳洲、紐西蘭、日本、南韓,最後加上經常被納入比較的新加坡。

這個抉擇有多篇學術研究支持。例如,疫情最嚴重的北美、南美、和西歐,都屬於「政府不敢多管,人民我行我素」的社會,和台灣的「政府管東管西,人民不敢不從」完全是兩個世界,全部納入比較幾乎毫無意義可言。總之,綜合前述3項考慮,只有近鄰的日、韓、星比較適合比較。至於紐、澳則同時符合高所得與海島國的要求,而且其疫情發展也和台灣類似。

從神話期到破滅期的事實

表1到表3提示了比較結果。台灣在表1當中的排序顯示,在去年5月之前,即使對政府的防疫規定多有微詞,也沒有人會否認台灣創造了1個「防疫神話」,而這也是陳時中能夠坐上神壇的主因。

防疫績效之跨國比較-神話期。(作者提供)
表1,防疫績效之跨國比較-神話期。(作者提供)

表2顯示,不論是否是因為3+11造成破口,總之就是「防疫神話破功」,雖然其中兩個指標仍然不差,但高達5.16%的染疫死亡率,顯示從染疫到確診再到醫療的流程當中,必定存在相當重大的缺陷──例如直到今年5月份的統計才發現,近半數染疫往生者並未及時獲得醫療救助,在確診當天甚或之前就已經死亡。

防疫績效之跨國比較-破功期。(作者提供)
表2,防疫績效之跨國比較-破功期。(作者提供)

表3是今年以來的狀況。顯然,雖然確診率在亞太6國中居次,但每天都以千分之2左右的速度追上,而染疫死亡率居於6國之末,總人口死亡率也是倒數第2。因此以今年而言,我們已經淪落到「台灣怎麼跟得上世界,怎麼跟得上亞洲」的地步,而這個結果也正如邱淑媞所言,我們「已經把先前的防疫紅利虧空了」。

防疫績效之跨國比較-破滅期。(作者提供)
表3,防疫績效之跨國比較-破滅期。(作者提供)

最後,如果您還是想知道全球排名,那麼以下資料給出最新的數字:到10月10日為止,台灣的累計確診率在全球2百多個國家/地區當中排名第166,染疫死亡率排名第19,死亡率則是第90。整體而言只能用詹長權所言的「不好也不壞」來形容,但台灣每天的疫情數字顯示,確診率和死亡率的排名仍然在緩慢但持續的惡化中!

*作者為大學退休教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