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祥觀點:台灣民主的含金量還剩多少?

2022-10-05 06:40

? 人氣

20220930-台灣維新台北市長參選人蘇煥智(右二)、台南市長參選人許忠信(右一)、桃園市長參選人鄭寶清(左二)、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左二)等人30日出席「台灣二次民主運動連線」成立大會。(顏麟宇攝)
台灣維新台北市長參選人蘇煥智(右二)、台南市長參選人許忠信(右一)、桃園市長參選人鄭寶清(左二)、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左二)等人30日出席「台灣二次民主運動連線」成立大會。(顏麟宇攝)



這些問題都未獲徹底解決,其陰魂還繼續發威中:一黨威權體制再現、民主轉型不完整、對中立場撕裂社會、憲政體制權責不明、政黨對立嚴重、立委席次過少而助長濫權等問題長存不解。

在普遍性趨向與獨特性因素疊加之後,台灣民主制度的運作愈益失靈,出現了「民主去鞏固化」危機。台灣如同世界許多民主國家,由於民眾對現實政治高度不滿,所以對民主機構的信任基礎越來越薄弱,對民主治理績效不彰的反感不因政黨輪替而化解;愈演愈烈的藍綠對立問題,與美國越來越尖銳的紅藍對抗問題神似;台灣由於立場對立、各堅持己見、絕不妥協而導致國家認同與公共政策議題陷入而僵局無法解決,與政治學者為解釋美國政府治理能力癱瘓所提出的「否決政治」(vetocracy)模型如出一轍。

有學者認為,人類政治發展歷史可能已經進入「全球民主蕭條」階段,台灣也在這個風潮中。全球各地近年捲起反民主傾向的民粹政治運動風潮,民主正當性基礎備受衝擊。台灣的民主無法超脫全球自由民主體制所普遍面臨的政治衰敗與合法性危機,特別是民主治理危機不得善解,且持續惡化。

從第一次政黨輪替開始,台灣民眾不但未體驗到政權輪替帶來的民主改革紅利,反而飽嘗政局衝突與動盪造成的經濟衰退惡果,經濟除了半導體產業一枝獨秀之外,產業升級瓶頸始終難以突破,國內投資意願長期低迷,經濟邊緣化問題也日益嚴峻,民眾更感到民主體制不僅無力回應當前台灣生存與發展所面臨的各項重大挑戰,反而使其日益惡化。

由於民眾對於民主治理品質普遍失望,各階層、各年齡層普遍瀰漫著迷惘、失落與挫折感。尤其是面對中國大陸的快速成長,更感到壓力倍增,而執政者除了鼓動反中激情之外,也提不出對應善策,致使民眾更感到彷徨無助。

民主治理危機也動搖了台灣民主體制的正當性基礎,民眾對於民主體制優越性普遍信念走低,全面執政的民進黨不斷將權力極大化,侵犯憲政體制核心機構的自主性,並將權力伸延到社會各領域,特別是操弄媒體與運用網軍,更加重了民眾對體制的不信任感,動搖了對民主制度的信心。

台灣如同許多民主後進國家,民主發展本來就有揠苗助長的意味,民主憲政穩定運作所需要的一些基本條件尚不完備,諸如專業化的文官、獨立的司法與媒體、中立的情治單位與軍隊、成熟而專業的公民社會。台灣民主原本先天不足,所創造的有限成果也被濫用的、腐化的權力嚴重侵蝕,令人懷疑台灣民主的含金量究竟還有多少?

一些政黨、政客與民眾熱切擁抱民主體制,固然有其信念上的緣由,也不乏是基於民主有其工具價值,可以打擊異己,可以掌握與瓜分國家資源,可以追求獨立夢想。許多民眾不知民主也有黑暗面,天真地期待民主可以帶來良好治理,促進經濟發展,帶來社會公平正義。台灣經過幾輪政黨輪替之後,證明政治體制無法有效回應這些需求,對民主的支持逐漸動搖。現在大家越來越明瞭,民主無法畢其功於一役,必須不斷精進,需要第二次乃至永不休止的改革運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前中央通訊社董事長,前中選會委員,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