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宏祥觀點:潛艦國造與國艦國造的迷思

2022-10-04 07:10

? 人氣

20201118-共機運8反潛機。(空軍司令部提供)
2021年解放軍共出動戰機961架次侵入台灣防空識別區,超過17%的假次為運8反潛機。(空軍司令部提供)

國防部從未公開解放軍在台灣附近的水下活動,這樣的「黑箱作業」令人不解。鑑於解放軍戰機,幾乎每天侵入台灣領空,而其戰艦也在台灣 12 海浬的領海基線附近虎視眈眈,我們幾乎可以肯定,解放軍潛艦亦應已在台灣週邊近接海域活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於國防部震耳欲聾的沉默,我們可能獲得二種可能解釋:首先,如果國防部宣布解放軍潛艦侵入,但沒有任何手段將其擊沉或至少迫使其浮出水面,軍方可能會害怕丟臉;其次,由於台灣缺乏類似水下聽音陣列的感測器偵知敵潛艦活動,軍方可能對水下威脅渾然不覺。無論如何,國防部「處處是機密」,看似保密,實則為戰略無知,令人搖頭。

戰術上潛艦無法阻敵

潛艦操作需要多年的培訓和積累經驗,絕非一蹴可及。尚在藍圖階段的台灣新潛艦,就算成軍以後,可能會部署在幾個水域,8艘各負責一個水域,互不干擾。這種守勢部署,在台灣潛艦人員操作尚未嫺熟前,可避免友軍誤擊。

但由於跨海的敵人艦隊勢必有空中、水面和水下的反潛武力護航,台灣潛艦就算能全部發揮戰力,阻止解放軍艦隊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因爲,一艘潛艦攻擊一群水面戰艦,實際上是「自殺任務」。潛艦在發動攻擊後,不可避免地會暴露位置。而由於潛艦速度慢,將很難從敵方反潛武力網下逃脫。即使我軍潛艦有機會發射幾枚魚雷而不被擊沉,也必須立即躲藏,等同於退出戰場,使花費巨資建造的水下武力失效。

因此,建立一支潛艦部隊來保衛台灣的成本效益非常值得懷疑。反倒是美方建議台灣部署大量反艦飛彈,能擊傷或擊沈解放軍戰艦的成本效益極高。而且我軍反艦飛彈並不一定要部署在水面艦艇(例如微型飛彈突擊艇),因爲面對敵軍空中攻擊的存活率甚低。反倒是部署在陸地上、隱蔽良好的反艦飛彈更能重創解放軍。

「潛艦國造」能「如期如質」的目標似乎遙不可及

台灣自行建造潛艦的前景不容樂觀,除了缺乏設計、製造、整合、和測試潛艦的經驗與技術外,這個雄心萬丈的計劃還飽受醜聞和管理不當的困擾。加上軍火掮客内訌和外國技術人員無法保密,「潛艦國造」能「如期如質」的目標似乎遙不可及。

要廢止「潛艦國造」政策,對執政黨的「政績KPI」可能損傷,喊停有困難,但這並不意味不能改變方向。如果台灣真要建造潛艦,應從較小潛艦開始,然後逐步升級,按部就班地積累工程和操作經驗,對建立有效的水下威懾力量至關重要!除此之外,別無它途。

話説回來,台灣真的需要潛艦嗎?

*作者曾任麥道航太駐台代表、戰爭學院榮譽講座,原文發表於2022年9月號的美國《外交學人雜誌》,由〈新時代論壇〉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