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征輝專文:中共終會走下歷史舞台,但是中國會繼續存在

2022-10-01 07:00

? 人氣

如果把時間拉長、看遠,中共終將垮臺,然而中國會繼續存在。而不管中國在哪一個政權的手中,沒有哪一個領導人敢讓臺灣獨立。(資料照,AP)

如果把時間拉長、看遠,中共終將垮臺,然而中國會繼續存在。而不管中國在哪一個政權的手中,沒有哪一個領導人敢讓臺灣獨立。(資料照,AP)

「中國」是地域名稱,不是國名,早在三千年前就曾見諸歷史文獻。中國泛指華夏民族生活的「中原地區」,在這塊土地建立的政權,兩千年前叫「漢朝」,一千年前叫「宋朝」,如今則叫「中華人民共和國」。本書自此章節以後,「中國」指的是五千年悠久歷史、地域性的中國;至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由於現階段北京的政策是以黨治國,為了與「中國」區隔,因而簡稱「中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縱觀人類王朝更替的興衰,沒有千年不垮的政權。不管當世如何繁榮富強,終有沒落,走下歷史舞臺的一天。也因此,如果把時間拉長、看遠,中共終將垮臺,然而中國會繼續存在。而不管中國在哪一個政權的手中,沒有哪一個領導人敢讓臺灣獨立。

誰敢,誰就是李鴻章,縱然貴為一代能臣,也只會留下千古罵名!

一、中國是好戰的民族?

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祖禹以畢生心血撰寫《讀史方輿紀要》,他參考數百部史籍,計算發生在中國的大小戰役,從黃帝蚩尤之戰到明代土木堡之變、倭寇入侵,共計六千一百九十二次。若再加上日後白蓮教起義、太平天國之亂、甲午戰爭、對日抗戰、國共內戰……,次數恐怕在七千次以上。如此算來,中國平均每年發生一.四次大小戰役,說中國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戰爭史的組合,實不為過。

人類早年科技落後,軍事力量難以突破地理環境的限制,因而國界多半由高山大川所形成,例如中俄邊界的烏蘇里江,區隔中印的青康藏高原。此外,中國這片廣袤的領土遍布峻嶺崇山、名川巨泊,這些天險理應形成自然國界。二○一六年以前,中共將中國劃分為七大軍區,軍區的設定基本上就參考了天險。換言之,若軍隊戰力受限於地理環境,中國理應形成七個國家。可是,中國自秦始皇以後歷朝歷代都在追逐「統一」的政權;如此看來,中國豈不是一個好戰的民族?

秦始皇能統一六國,最重要的是靠這2個政策。(圖/取自youtube)
中國自秦始皇以後歷朝歷代都在追逐「統一」的政權。(示意圖/取自youtube)

著名歷史學家黃仁宇,在其著作《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探討了這個問題。大體而言,正由於中國領土廣袤、地勢險峻,所以容易形成大旱或洪水。再據學者姚善友從《圖書集成》與其他資料統計,中國在民國以前的二千二百七○年期間,見諸官方報告的旱災有一千三百九十二次,水災一千六百二十一次,這還不包含蟲災。而每逢災荒,鄰近國家若不願意接濟,人民為了生存就會發生戰事。又由於中國的天災過於頻繁,所以「治災」始終是各王朝穩定統治的基礎。

如何治災?方法有許多,然而重中之重在於各地區的相互配合。例如共同疏導治水,而不是各自築堤,相互妨礙彼此的安全。又例如饑荒時統一調度與分配糧食。不管如何,與其存在許多小國,各自為了爭水爭糧導致戰火頻傳,不如形成一個大一統的強勢政權,因為中央政府統一控制的資源越多,賑災卹鄰便更有效,那才是天下蒼生之福。

地勢險峻的中國天災頻傳,因而單單是為了治災、照顧蒼生,就趨向於「打出一個」統一的王朝。

二、中國具備侵略的民族性?

一四九二年八月,哥倫布(Cristoforo Colombo)在西班牙君王的贊助下,以三艘帆船、九十位船員的規模從歐洲啟航,艦隊向西航行一千一百餘浬橫越大西洋,先後抵達中南美洲古巴、海地、多明尼加等國。他發現當地原住民非常友善,使用削尖的木頭、骨頭做武器,沒有進步的戰術,幾乎還活在新石器時代,訝異之餘,哥倫布不自禁在日誌透露出殖民者心態,認為只需要五十名船員就可以輕易征服這些島嶼,接著可以任意掠奪島上豐富的資源,大量原住民則可隨他們的喜好處置與奴役。

次年三月,哥倫布返回西班牙,興奮地對皇室進行遠航探險報告,燃起皇室征服異域,建立海外殖民地的野心。哥倫布第二次啟航時艦隊規模擴增到十七艘船、一千五百名船員,隨後在海地島建立第一塊殖民地,印地安人被課以重稅,或被驅使到金礦從事奴隸勞動,有的則被捕捉運回歐洲販賣。

哥倫布(圖/維基百科)
哥倫布。(圖/維基百科)

哥倫布為歐洲開啟了殖民美洲的大門,然而對於美洲原住民,卻是野蠻和殘酷大掠殺的開始。十七世紀初,英國加入移民美洲的競賽。十八世紀美國脫離英國獨立,而後展開西進運動,在這個歷程中,美國統治階級不斷地血腥壓迫與殺害印第安人。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前,保守估計美洲原住民在一億人以上。其後經過西班牙、葡萄牙、英國等國的移民入侵,如今生活在美洲的原住民不超過四百萬人。

一九九一年蘇聯解體,俄羅斯從世界一等強權逐漸淪為二流國家,國內政治團體經歷多次競合,終而在二○○一年成立「統一俄羅斯黨」。望文生義,不難理解此政黨的政治訴求是什麼。

自從「統一俄羅斯黨」成立至今,俄羅斯經歷四次總統大選,該黨支持的候選人不僅都以高票當選,且得票率分別為百分之七十二、七十一、六十四、七十七。有什麼樣的人民就有什麼樣的政府,也難怪二○一四年俄羅斯侵占克里米亞半島,二○二二年出兵烏克蘭。

一個民族是否具備侵略性,歷史記載得清清楚楚。

十五世紀初,明成祖下令鄭和率領艦隊下西洋,首航為一四○五年,前後計七次,每次平均航程約兩年,總歷時二十九年。鄭和艦隊都由兩、三百艘大小帆船,搭載官兵兩、三萬人組成,訪問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到達非洲東岸、紅海、麥加,規模之大,至今人類史也不曾再現。

鄭和首航比哥倫布首航早了八十七年,如果當時明成祖眼光夠遠、懷抱壯志,以鄭和艦隊的實力,所到之處定然望風披靡。果若如此,十八世紀大英「日不落國」的傲人成就,對十五世紀的明朝而言,不過是囊中物、甕中鱉。然而鄭和艦隊不打、不殺、不搶,官兵言行幾乎等同今日的敦睦艦隊。兩相比較,說中國人酷愛和平、不具備侵略性,沒有幾分道理嗎?

印尼三寶瓏鄭和遺跡(新華社)
印尼三寶瓏鄭和遺跡。(資料照,新華社)

中國漫漫五千年歷史,元朝是意外的篇章,來得又急又猛,淪亡之速更如電光石火。嚴格地說,元朝是蠻夷侵略中國,再轉而征服歐亞的短暫過程,在歷史上曇花一現,不應列為中國正史的一部分。

撇開元朝,中國歷代領導人,哪一個曾經表現出征服世界的野心?又有誰採取具體行動?如果不曾出現一位,原因是什麼?

鄭和下西洋的歷史告訴我們,中國有充足的「能力」征服世界,然而缺乏「意圖」。再講白了,就是「沒興趣」。

早年中國根本認為自己就是世界,其他民族全是偏居一隅的蠻夷。征服蠻夷有什麼好處?要教化他們、管理他們、養活他們,何苦自尋煩惱呢?管他去死去活,只要「人不犯我」,中國基本對外政策就是不搭理他們。

除此以外,中國皇權至高無上,虎視眈眈者眾,因而皇帝必須把大部分的精力耗費在防範野心分子奪權篡位。好比鄭和下西洋,不是為了敦親睦鄰,也無心宣揚國威,而是搜尋政變失蹤的建文帝──任他海角天涯,只要對皇權有威脅,上天入地都要誅滅。

皇權是首要考量,其次是「維穩」──人民不要造反、不要鬧事,個個都能安分過日子。很不幸,中國人口太多、天災頻傳,各種政治問題又太複雜,「國泰民安」四個字對中國領導人就是一大挑戰。所以不管是內在或外在因素,「以中自居」的中國領導人根本無心向外擴張。講好聽是酷愛和平,其實是家大業大,搞定內部已然不易,何苦再生事端、自尋煩惱?

三、中國的實力

如今全球經濟掛帥,探討一國的實力,首要指標就是「國內生產毛額(GDP)」占全球經濟總量的百分比。以當今世界超級霸主、經濟第一強權美國為例,二○二一年GDP占全球經濟總量二十七.六%;排名第二的是近幾年才竄升上來的中國,占比為二十一.○一%;而日本即使經濟失落了二十多年,仍高居世界第三,以六.○四%緊追在後。

從以上數字不難理解,一國的GDP若占全球經濟總量的廿五%以上,那就是不得了的成就。

知道早年中國強盛時期的GDP,占全球經濟總量的百分比嗎?遠的不談,先看一八四○年鴉片戰爭之前,清朝GDP占全球經濟總量三十二.九%。

別以為清朝是特殊時期的特例。事實上,清朝平均GDP占全球經濟總量的比重,僅居中國歷朝排名的第九位。排名在清朝之前的朝代,依序為:宋、唐、明、元、隋、漢、晉、秦。例如排名首位的宋朝,經濟實力最強大的時候,GDP占全球經濟總量的八十%!

因而從GDP來看,基督文明的兩千年期間,中國雄霸世界一千八百年。直到爆發第一次鴉片戰爭,西方列強開始如秋風掃落葉般地入侵,這才打垮了中國,也徹底摧毀了中國人的自信。

古時中國經濟實力之強大,遠非今人所能想像。

當然,這中間的部分原因是中國歷史過於悠久,早年能夠以「國家」體制和中國競爭者,全球沒幾個。好比美國建國於一七七六年,在此之前美國根本不存在於這個世界。因而中國的經濟實力雄霸基督文明的一千八百年,是又如何?

如果您也這麼認為,不妨看看二戰以後,中美經濟發展的轉變。

一九四九年中共建國,由於早期政策錯誤,搞得國家一窮二白。直到一九七九年中美建交,鄧小平採取改革開放的政策,短短十二年,中國GDP從一九七八年的三千六百四十五億元,增加到一九九一年的二萬一千七百八十二億元,足足增長了六倍。縱然如此,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仍然非常巨大。例如一九九一年美國GDP為六.一六萬億美元,總量是中國的十六倍,人均GDP是中國的七十三倍。

如此巨大的差距,再經過三十年發展,如今中國製造業攻城略地、勢不可擋。截自二○一八年,中國工業產值相當於「美國+德國+日本」的總和。再看二○一九年,美中貿易戰開打之初,中國GDP產值為美國的六十六.九二%。等來到二○二一年,經歷美國兩年全面貿易制裁,中國GDP依舊成長到美國的七十七.四三%。

三十年不過是人類歷史的一彈指之間。中國經濟發展之快之猛,前所未見。難怪拿破崙曾說:「中國是一隻沉睡的獅子,當這頭睡獅醒過來,世界都會為之發抖!」

*作者美國波士頓大學系統工程學碩士。曾任海軍總部武獲室「先進戰系(小神盾)」專案參謀,成功艦首任副艦長、獵雷艦艦長、張騫艦首任艦長。 二○○○年退伍成為專業作家。本文選自作者新著《終極和戰:兩岸戰爭與和平,統獨最短的距離》(時報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