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詠翔觀點:蔣孝嚴和高虹安,封建vs.科舉

2022-09-25 06:20

? 人氣

高虹安的名校說,敲碎了聯考挫敗者的玻璃心。(資料照,蔡親傑攝)

高虹安的名校說,敲碎了聯考挫敗者的玻璃心。(資料照,蔡親傑攝)

日前才感嘆今年選舉沒有「韓流」那種刺激的事件,實在有點無趣,話才講完先是媒體人周玉蔻發動無差別攻擊,先是對慈濟發動宗教戰爭,然後又對競選台北市長的國民黨參選人蔣萬安老爸蔣孝嚴猛攻、先是掀出幾十年前的老誹聞、後又拿蔣孝嚴到底是不是蔣家血緣的身世來質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接下來是新竹市繼前市長林智堅之後,參選本屆市長的民眾黨參選人高虹安也被周刊質疑學歷真假,還加碼演出名校說敲碎聯考挫敗者玻璃心戲碼。

古代選才制度變成現代選舉主軸

話說不管你認不認為蔣孝嚴、蔣萬安有沒有蔣家血統,或是林智堅、高虹安有沒有「作弊」,當年我們不管是自願還是被迫,走入了民主政治的新時代,總是會覺得這是為了告別重視血統的封建制度或是科舉考試的選才制度……,結果看到現在選舉的主要議題是血統和作弊,未免讓人覺得錯愕。

當然用現在當基準點,不管是封建的血統繼承或是科舉考試選才,都是舊時代的制度了,不過我們把時間軸換一換,換到科舉考試剛開始發展的年代,你就會發現,當年發展科舉選材,其實就是要淘汰血緣繼承制度。我們暫且放下選舉紛爭,走進歷史的時光隧道,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吧!

蔣孝嚴2005年「認祖歸宗」時,接受《新新聞》的專訪。(新新聞資料照)
選舉讓蔣孝嚴和蔣家的關係又被拿出來大作文章。(新新聞資料照)

話說周王朝的姬姓王族擊敗了殷商王朝的子姓王族後,並沒有繼承殷商王朝那種鬆散的「國協式」部落聯合(姬姓王族也是成員之一),而是把姬姓王族成員和周王朝開國功臣分封到各地,成就了東亞大陸第一個可能也是唯一一個嚴謹的封建制度。後來周王朝被異民族入侵被迫遷都,歷史稱入侵前為西周、入侵後為東周。

周王朝的建立者是一支農耕民族,生產力完全來自土地,所以周王朝封建制度的標的物就是可耕地。更多的可耕地表示可以養更多軍隊有更高的武力,周王的直屬領地──王畿要遠大於其他貴族諸侯的封地,因此有了對其他領主在武力上的絕對優勢,藉由這個優勢讓周王在異民族入侵、其他諸侯謀反、或是諸侯間起爭執時,可以用武力徹底鎮壓。而為了維持絕對優勢,周王朝對於諸侯彼此兼併的行為是絕對禁止的──若諸侯兼併行為沒被禁止,一旦有諸侯國透過兼併讓領地大於王畿,周王的武力優勢就消失了。

周王朝建立東亞大陸第一個封建制度──唯一重要的是血緣

至於為什麼周王要把土地分封給貴族諸侯呢?原因是當時還沒有提供統治那麼廣大領域的科技力,也就是說當時的諸侯不管分封地大地小,幾乎都有完全的自治權力──周王要是管得到就不會分封、而會自己統治了。也因為管轄地不大、事務也不是太複雜,需要的公務員和公務組織也不大,公務員大部分都由貴族擔任,也沒有很明確的組織分工。

周王室東遷後,王畿破滅生產力巨幅下滑,失去了絕對優勢的武力,沒有了周王的仲裁,諸侯們不管是遇到異民族入侵、鄰國想併吞自己,都沒有可以求救的對像,唯一的辦法只能靠自己,於是各諸侯國紛紛展開變法圖強的運動。

2022年5月,北京街頭的毛澤東掛像。(美聯社)
毛澤東帶領的中共高呼打倒封建,但封建在東亞大陸諸王朝已經絕跡兩千年以上。(資料照,美聯社)

大約西元前4世紀,位處偏遠西方的秦公國在策士商鞅的協助下,發展出了中央集權制度,後來秦公爵自封為王(在周王朝的制度下天下只有一個人能稱王──就是周天子,諸侯有自封為王的行為,其實就表示不再尊崇周王朝的秩序,可以說是「獨立宣言」),後來更統一天下,而秦王國的中央集權制度也跟著推展開來,東亞大陸的封建時代一去不再回來(所以華文圈的左派共產主義者,每天喊打倒封建不知道是要打倒什麼東西,因為東亞大陸的諸王朝不用封建制度已經很久了)。

周王朝對東亞大陸後來陸續出現的諸王朝最大的影響,就是對血緣的重視。周王朝大部分的封地諸侯都和姬姓王族有血緣關係,又因為宮內的公職都由封地貴族兼任,所以內臣也多半和姬姓王族有血緣關係。行政業務大部分由血緣者擔當,而負責戰事必須有地養兵、可以想見可以建軍功的人是血緣者。因此在周王朝的天下,能力學識一點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要和姬姓王族在血緣上沾得上邊。

秦王朝的中央集權讓公務員需求暴增

但從秦王朝將中央集權制度推開後,各級政府需要大量的官吏,就不能講求這些人都必須有皇家血統了,從秦王朝開始的各個王朝,為了維持中央集權制度,都必須想盡辦法徵才,最早是有軍功的人,進入戰爭減少的年代後,獲得軍功的機會變少,就開始採用官僚推舉、地方推薦等手段。結果被推舉的人和推舉人統統有「關係」,形成「世族」──做官的家族,在世族權力幅度最大的時候,將世族分為九品,不同品第的世族基本上是不互相通婚的,甚至曾有下品世族憑功績上位、想娶上品世族家的女兒,要求皇帝作媒,而皇帝坦承自己做不到的事件。

世族的出現當然大大的壓縮了王權,中央集權的君主需要更寬廣分散的徵才管道,避免權力旁落。「科舉」就是因這種時代需要出現的產物,唐朝皇帝李世民在京中看到一群群的考生時,可是忍不住開心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中國年度國考29日登場,共計近140萬人爭取2萬7000個職缺。(取自推特)
高呼破四舊立四新的新中國,仍得使用國考制度選材。(取自推特)

儘管唐王朝時代的科舉才剛創辦,制度粗糙弊端一大堆,但皇帝並不是真的要透過科舉找到最好的人才,而是可以在世族之外,找到另外一群人進入朝廷,不讓世族把持整個官僚系統。後來科舉進入最後一關──殿試的考生,都被稱為「天子門生」──皇帝的學生,可見比起世族推薦的那些世家子弟,皇帝更把科舉系統得來的人才當成自己人。

科舉考試是皇帝選拔自己人的管道

科舉考試是皇帝選拔自己人的管道,但主持科舉考試的還是各級官僚,也因此後來科舉弊端會被王朝視為「大案」,主考官甚至可能因此掉腦袋,原因恐怕是考場弊端代表專屬皇帝的徵才管道受到扭曲,在考場作弊夾帶自己人的行為被視為挑戰皇權的造反行為。

儘管這些舊世代的制度並未隨著民主政治的開展而消失,目前台灣公務機關的主要徵才管道仍是科舉──現在稱為國家考試,甚至政府用聘請臨時工的方式繞過國家考試徵才,都會引起相當大的爭議。而政二代則附身於選舉,創造出新的政治家族。

儘管如此,看到血統和作弊變成選舉的主要議題,仍給人一種怪異的感覺就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