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烏克蘭,明日東亞?!俄烏戰爭促使日本國防政策轉向,未來5年軍費節節高升

2022-09-14 20:00

? 人氣

日本海上自衛隊。(自衛隊臉書)

日本海上自衛隊。(自衛隊臉書)

根據日本媒體8月報導,日本政府將在2023財政年度放棄設立防衛預算「天花板」,把軍費提升至6萬多億日元,並於五年內加碼到十萬億日元,GDP佔比增加至2%。對此,《經濟學人》指出,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和近期的台海緊張局勢,是促使日本政府加快提升國防預算的關鍵原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今日烏克蘭,明日東亞

二戰結束後,戰敗國日本在美國指導下頒布「和平憲法」,其中第九條規定載明,日本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而為達前項目的,日本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亦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

同一時間,日本政府也宣布信任「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正義和信仰」,並以「和平主義」作為該國戰後的主要安全政策基調,僅用「自衛隊」形式保留自我防衛所需的武裝勢力。

不過,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及中國對台威脅漸增,日本開始意識到專制政權對全球地緣政治造成的威脅,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更多次以「今日烏克蘭,明日東亞」一話,暗示日本既有安全政策有必須改變的急迫性。

日本現任首相岸田文雄。(AP)
日本現任首相岸田文雄。(AP)

民眾渴望提升國防能力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13日指出,隨著全球地緣政治局勢震盪,國防政策近來也躍升為日本國民最為關注的議題之一。據日本自由派媒體《朝日新聞》今年的民調數據顯示,64%的日本人贊同加強國防能力,這是該報自2003年進行相關調查以來,支持比例首度突破60%大關。

而在保守派媒體《讀賣新聞》的相關民調中,也有72%日本國民支持政府組建更強大的軍隊,該報1988年進行類似調查時,支持比例僅有不到10%。其他民意調查則指出,日本多數國民支持政府購入遠程導彈,好讓自衛隊有能力打擊日本領土外的目標,但此舉顯然有違返日本憲法第九條之虞。

《經濟學人》表示,雖然日本民眾對國防的態度開始轉變,但日本政府在政策方面尚未出現明顯的轉折點,一切情況恐要到今年底才會更加清晰,特別是岸田政府即將著手修改《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戰略》(NSS)和《防衛計劃大綱》等重要國防安全文件。

《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最早是由時任首相安倍晉三於2013年推出,旨在推翻「日本執行非軍事化越徹底,世界越和平」的消極和平主義,轉而走向積極和平主義。當時,習近平治下的中國正大幅擴編軍費,北韓也加快了飛彈及核武開發,再再證明了抑制日本軍備發展,顯然無助於緩解亞洲的緊張局勢。

日本自衛隊。(美聯社)
日本自衛隊。(美聯社)

未來五年內,日本國防預算將達GDP2%

另外,隨著美國國力衰弱(尤指川普執政期間)及俄烏戰爭爆發,日本也再次感受到調整國防政策的必要性,並決定加速擴編防衛預算。《經濟學人》指出,目前當家的自民黨正打算在未來五年內擴編日本的防衛預算,將其GDP佔比增至北約(NATO)規定的2%,打破該國自1976年以來把軍費控制在GDP佔比1%內的慣例。

一位自民黨籍資深官員表示,如果日本繼續維持現有的微薄軍費預算,當台海發生危機時,日本向西方尋求協助的請求便會顯得「令人難以信服」。《經濟學人》指出,依照日本現在的經濟發展水準,若其防衛預算提升至GDP的2%,它將成為世界第三大的軍事支出國,僅次於美國和中國(日本目前是世界第九大軍事支出國)。

事實上,烏克蘭戰爭不僅影響日本的防衛預算金額,也改變了預算的分配。一名前日本國防官員向《經濟學人》表示,日本如今的國防政策已從「紙老虎威懾」轉為「實際威懾」。另名知情人士則說,如何維持彈藥庫存、備件等供應鏈的穩定,是日本當局目前最關注的問題,其次才是加強空軍基地掩體和改善後勤運作等抵禦措施問題,後者尤指在南西諸島(又稱「琉球列島」)地區。

(翻攝海上自衛隊臉書)
(翻攝海上自衛隊臉書)

資源分配問題浮現

由於日本防衛預算長期不足,在即將擴編預算之際,日本政府也出現支出需求大增,但卻不知如何制定優先順序的窘境。《經濟學人》指出,日本在太空、網路、自駕車等方面都極需經費,這讓預算分配問題陷入僵局。此外,鑒於中國與俄羅斯近日在北太平洋的合作增加,日本官方將該區資源撤出並填補他處的可能性也大幅降低。

部分日本軍方人士則質疑,當國內照顧老人的成本不斷攀升,在防衛政策上「大撒幣」是否明智。對此,自民黨友黨「公民黨」的成員雖表示贊同,但也抱怨日圓貶值導致政府在國外採購軍武的價格仍居高不下。

《經濟學人》也直言,單純擴編軍費並不會讓日本更安全,日本自衛隊亦需要進行改革。隨著國內人口減少及勞動力市場緊縮,自衛隊不僅招募困難重重,日本民眾的「鄰避效應」更大幅地限制了自衛隊訓練及部署士兵的空間,讓自衛隊的發展每況愈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