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蔚然專文:政客與嘮叨老人好好說話的指南與戒條

2022-09-16 05:50

? 人氣

to go(離開) to quickly go(趕快離開)

to scold(怒罵) to madly scold(瘋狂怒罵)

中文沒有這方面問題,但英文用法裡,右邊的寫法在以前是會被老師罵的。不過這個禁忌早已廢除,如今是否使用分裂不定詞但憑作者決定,而作者的選擇通常是基於韻律考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老人家請注意

語言不斷改變,人們不停抱怨。那批抱怨「語言大不如前」的人士往往於年少時期改變了語言,導致上一代怨聲載道。可以保證,他們將來對下一代的語言也勢必深深不以為然。「隨著人們變老」,平克說到重點:

他們把自我身心的改變誤以為是世界的改變,亦將世界的改變誤以為是道德衰敗—此為執著於黃金往昔所致的幻覺。因此每個世代都相信現在的年輕人正在降低語言品質,也連帶拖垮了文明。

平克列舉史上「世風日下、語言不古」的嘀嘀咕咕,其中一篇寫於1978 年,另一篇寫於1889 年,有的甚至早於1785 年。他說,諸如此類的怨言不但可回溯至十五世紀印刷術問世之際,亦可追尋至西元前五世紀泥板楔形文字(clay tablets):其中有些內容述及年輕人的語言程度越來越差。從遠古至現今,每隔數年便有知識分子疾呼語言的素質每況愈下。憂心忡忡之士相信如下神話:

很早以前,人們在乎恰當地使用語言。他們會參考字典,以便得知字詞意義與文法構造的正確用法。這些字典的負責人乃規範者(Prescriptivists):他們規範正確的用法。

規範者捍衛卓越的標準,以及堅持對於文明精要之尊敬,儼然對抗相對主義、民粹主義和人文素養弱智化之堡壘。

1960 年代受語言學與進步教育論調啟發,一股相對的學風崛起。這幫學派之惡首即描述主義者(Descriptivists):他們描述語言實際使用的狀況,而罔顧使用規範。

平克語帶自嘲,他自己就是描述主義者。語言不只活在規範裡,亦同時演化於規範之外。規範派早已失勢,如今之追隨者只剩自我中心的「老年人」。於此,老年人需加引號,因為它不一定指六、七十歲的老人家,而是泛指那些日日聲稱語言日漸墮落之義憤者。

平克的論點值得我這種老人警惕。我老了,生理與智能的改變讓我以異於壯年的心境看待世界,透過這面有色濾鏡,眼裡的世界變了,於是以為世界變得不像話、不如我願,心中只剩怨懟,動不動發牢騷。有關今不如昔的論調,平克之於語言的追溯,令人想起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於《鄉村與城市》的考掘:對於自然業已消逝的哀嘆並非始於工業社會二十世紀;我們可搭乘時光倒轉的手扶梯,一路上升回溯至十八、十九世紀,甚至中古時期,一直到古希臘。同一性質的哀鳴日日可聞,躲也躲不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