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譽觀點:別窄化課綱的轉型正義,讓番膏與台北大空襲再現

2018-06-17 06:50

? 人氣

作者認為,記取「番膏」與「台北大空襲」這兩件台灣重要的歷史事件,才能為台灣帶來多元文化共榮並珍惜和平與生命的永續經驗。(資料照,盧逸峰攝)

作者認為,記取「番膏」與「台北大空襲」這兩件台灣重要的歷史事件,才能為台灣帶來多元文化共榮並珍惜和平與生命的永續經驗。(資料照,盧逸峰攝)

12年國教新課綱明年(2019)上路,新課綱強調「素養培育」,這素養指的是「適應現代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需的「知識、能力與態度」。行政院促轉會有委員認為,課綱草案「窄化轉型正義」,且未列入某些重要歷史事件的條目,筆者念成功高中時,潘紀男歷史老師常說:「真正的歷史,都在字裡行間」。教學時數有限、課綱篇幅有限,但知識無窮,如何在有限的時空條件下,將眾專家學者所重視的歷史事件排入課綱中,是個捉襟見肘的難題。但不能因為要塞很多東西,要解決枝微末節的爭議,而忘記原本轉型正義的初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讓學子擁有面對現在與未來的知識態度,絕非課本能完成,要靠教學前線的教師,對課綱解讀後的傳授。轉型正義因為政客、媒體、家長會、學生自治等的牽扯與妥協下,剝奪原本對教師傳承知識的賦權(empower),造成教育系統性崩壞,原本翻轉階級的教育,卻成資本化後,階級落差加劇的主因。在重練的新課綱中,如何莫忘初衷的推動轉型正義,就要先回頭檢視何為「轉型正義」。

到底什麼是轉型正義?

轉型正義不該只是政治口號,簡單而具體推動方式,就是改掉過去以人群觀點為出發的傳記式、神格化式史觀,而改以土地為起點,訴說土地上曾發生過的事。平和、多面向且實證的報導,避免單一意識型態,才能讓培養未來公民的教育過程,有多元思維的共存,也才有養成思辨能力與態度的空間。透過百年樹人的教育,在課綱與史觀詮釋中,從政治意識型態,轉型成土地思維,使用多元的科學方式進行調查研究,對歷史重新進行詮釋與再現,減少政治性、臆測性、煽動性的意識型態說法,才能落實社會的轉型正義。

法理學者Ruti G. Teitel的⟪Transitional Justice(轉型政治)⟫(2000)書中,談到轉型正義的範圍包括刑事正義、歷史正義、補償正義、行政正義和憲法正義。轉型正義也有許多具體作為:真相調查、追思與紀念、制度改革、和解措施(Reconciliation initiatives)等。轉型正義不僅是從威權轉為民主的重建過程,要建構現代社會的正當性與法治觀念,並將撕裂的社會,重新導向穩定與和解的和平目的。

20170208-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景美人權文化園區,前身為戒嚴時期的警備總部景美看守所,曾關押許多白色恐怖時期的政治犯。(盧逸峰攝)
景美人權文化園區,前身為戒嚴時期的警備總部景美看守所,曾關押許多白色恐怖時期的政治犯。(資料照,盧逸峰攝)

轉型正義,是要讓我們認知,在這塊土地上,時間流逝,但人無法真正與過去做次元刀式的切割,現在的我們都是過去所累積,在事件發生之後,應要儘速讓社會恢復常態,並且積極面透過教育、歷史、政治或道德的論述,讓社會累積經驗與智慧,並永續發展。因此從土地所發生過的事為視角,台灣重要的歷史事件,就不能漏了「番膏」與「台北大空襲」。記取這兩件歷史事件,才能為台灣帶來多元文化共榮並珍惜和平與生命的永續經驗。

1945年5月31日的台北大空襲

2018年6月4日下午,北台灣進行萬安41號演習,眾人談笑間只覺得戰爭的遙不可及,演習浪費時間。遠離戰禍的台灣人,記得統治階級的白色恐怖,卻完全忘記更嚴重的戰爭災難曾在這島嶼所留下的印記。

1945年5月31日,美軍對日治的台北市進行戰略轟炸,史稱台北大空襲。台北大空襲雖已舉辦過數次展覽,但國人仍知之甚少,相關研究也少。1941年太平洋戰爭開打,美軍採用跳島戰略挺進日本,美軍登陸並佔領菲律賓與沖繩,跳過台灣,雖然未對台灣進行登陸佔領,但1943年開始就對台灣各地進行轟炸,總督府下令在各地修建防空壕、防空洞與蓄水池設施。

台北市軍政要地都是空襲轟炸的重點,包括:蓬萊町大聖堂、總督府(現總統府)、觀音山取水池(現公館自來水博物館)、台北橋、台灣軍司令部、台北郵局、帝大附設醫院(現台大醫院)、台灣銀行、台北市役所(現行政院)、北警署(現新文化運動紀念館)、艋舺龍山寺、北一女中、台北一中(現建中)等。柯市府拆除建成圓環後,重修「建成圓環廣場」,廣場公園中1943年建的「大稻埕圓環防空蓄水池」重現天日,這就是台北大空襲的戰爭遺產。

當日上午十點至下午一點,美軍的空襲行動,一天就造成台北市約3100人喪生,3小時的密集式轟炸,投下約3800枚炸彈。美軍燒夷彈的威力,使當時的台北市城區陷入火海、烈燄焚城,並燃燒至深夜。已故台大醫院教授張寬敏的回憶,景象猶如「羅馬城的末日」,當年6月初,夜間經過總督府,還能聽到呼救的聲音,這些躲藏在秘密坑道者,最後可能都因受困而慘死。

記取空襲的歷史,不是要控訴戰爭下的任何人,而是為土地留下文字,喚起轉型正義,並為未來永續發展提供案例。

台北大空襲後的空拍照。(Air Force History Research Agency, United States @wikipedia/public domain)
台北大空襲後的空拍照。(Air Force History Research Agency, United States @wikipedia/public domain)

轉型時刻,用科學方法帶出歷史正義

228是重大的人權事件,但事件死亡人數有數套不同的推估,最新研究,2017年⟪紀念二二八事件70週年學術研討會⟫中台大社會所博士生林邑軒、碩士吳俊盛所發表的⟪重探二二八事件死亡人數:性別死亡比例的推估⟫,以不同於以往的科學方法,人口學方式重估事件中的死亡人數為1304至1512人之間。該文作者以「性別死亡比例」的人口特性,做出假設並檢定,男性與女性自然死亡人數有穩定的比例,1947至1951年逐月的性別死亡比例為1.05到1.20之間,男性死亡率較女性高。1947年,3至5月,超過原本自然死亡男性比例的數量,則推估為228事件死亡數。該論文完整內容,本篇不詳述。該篇論文研究方法沒問題,但因為推估人數較以往為少,在發表後引起相當大的爭論、爭議與震撼。但有更多視角的討論,更多科學、跨領域的研究方法加入,都是記取經驗永續發展的方法,番膏入課綱亦同。

意識型態是社會科學中,最難以把握的概念,並在探究我們最基本觀念的基礎和正確性。意識型態就是基本內涵存在激烈爭論與爭議的概念,是日益多元化的社會產物,服務於局部利益競爭性的群體間。在課綱中,去除特定群體的意識型態,轉化為以土地為出發點的視角,重新面對在這塊土地上所有發生過的重大事件,無需刻意的切割或假裝沒發生,「面對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轉型正義的真相調查、追思、改革到和解,不特定服務於一種意識型態,而是同樣改以土地為出發點,才能讓這島嶼上共同生活的島民,一同珍惜這塊土地,並能和解共生、宜居永續。

*作者為台北市政府陳副市長室主任研究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國譽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