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近乎不可思議的集體成就:《解密IPhone》選摘

2018-06-22 05:10

? 人氣

「共有四條不同的排線將面板組件跟手機剩下的部分連接起來,」戈柏說:「其中一條用在接收觸碰輸入的數字化儀上,這樣才能跟嵌在玻璃裡的一整組觸控電容器一起作用。你其實看不到它們,不過當你的手指碰到這裡⋯⋯它們可以偵測到你觸碰的位置,所以這是它要用的排線。液晶顯示器有自己的排線,指紋感應器也有自己的排線,然後這邊最後一條排線是給前端組件跟相機用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本書試圖循線追索,不只探查手機內部,更要貫通整個世界與歷史,以求對於最終形成一個如此普及、如此理所當然的裝置,所涉及的技術、人文及科學突破,能有更清楚確鑿的認識。iPhone身上交織著為數驚人的過往發明與洞見,有些則遠溯至上古時代。事實上,它說不定是一個最有說服力的象徵,顯示促成當代技術進步的引擎,彼此間是如何深深地相互關聯。

*  *  *

不過,卻有一個人物,而且只此一人的身影籠罩在iPhone的發明之上,那就是賈伯斯,因為在蘋果為iPhone所申請最為重要的專利裡,此人通常掛名頭牌。可是事實上,賈伯斯只占iPhone英勇事蹟的一小部分而已。

「坊間有種對賈伯斯超乎尋常的狂熱崇拜,似乎認為他是這個翻轉世界的小玩意發明者,其實不然。」歷史學家大衛.艾傑頓說:「諷刺的是,在資訊與知識社會的時代,竟然流傳著最為古老的發明迷思。」他指的是愛迪生迷思,或獨立發明家的迷思,也就是以為有某個人,在無數的日子裡焚膏繼晷地工作,然後福至心靈,構想出一個改變歷史進程的發明。

新技術只有單一發明家,或甚至單一負責團隊的情況很罕見。從軋棉機、燈泡到電話,大多數技術都是在同時或近乎同時之下,由兩個或更多個團隊各自獨立運作所發明出來的。點子真的就像專利專家馬克.萊姆利所說的「瀰漫四處」。不管任何時候,都有無數的發明人才在研究尖端技術,尋求前進之道。很多人跟神人愛迪生一樣勤奮努力,可是會被視為指標性發明家的,往往是那些最終版產品在市場上賣得最好、把發明故事說得最令人難忘,或是贏得最重要專利戰的人。

iPhone絕對是一種近乎不可思議的集體成就。從躺在iFixit台上這一大堆手機元件便可看出,iPhone是一般人通稱的融合技術,它是一艘貨櫃船,乘載著許多世人未能完全明白的發明。譬如賦予iPhone互動性魔法,讓人可以滑動、捏拉、縮放的多點觸控便是其一。儘管賈伯斯公開宣稱這是蘋果自己發明的,但早在幾十年前,從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的粒子加速器實驗室,到多倫多大學,到致力於賦能身心障礙者的新創公司,一路上已有各個地方的先驅開發出多點觸控技術,諸如貝爾實驗室和歐洲核子研究組織這類機構孕育研究及實驗,政府也傾注數億美元給予支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