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廖亦武》新冠病毒到底從哪來?紀實小說《武漢》用「下載備份」留真相

2022-08-21 09:00

? 人氣

流亡德國的中國異議作家廖亦武,2022年出版紀實小說《武漢》。(陳艾伶攝)

流亡德國的中國異議作家廖亦武,2022年出版紀實小說《武漢》。(陳艾伶攝)

2020年1月23日,中國武漢市新冠疫情全面爆發,中共連夜宣布封城,全市1108萬人被迫在家「坐牢」,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亂。數百萬網友如螻蟻傾瀉,全衝上網哀嚎悲鳴,貼出一則則病死、跳河、求援的訊息。當時遠在柏林的中國異議作家廖亦武,隔著螢幕關注武漢的一舉一動,爭分奪秒下載備份資料,只為了趕在網警刪除之前、趕在國家機器抹殺一切之前,替歷史留點真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流亡德國11年的中國異議作家廖亦武,在武漢封城三周內,夜以繼日地守在電腦前,把中國網上關於武漢疫情的所有圖像、影片、微信、推特、電子郵件、官方新聞和民間輿論,一五一十地下載儲存,接著像私家偵探一般爬梳事件始末,試圖拼湊出一個真相:世紀病毒究竟從何而來?

隨後他把追查真相、紀錄大時代悲歌的過程,寫成了紀實小說《武漢》,並藉由書中真實與虛構人物的對話、新聞時事和網路輿論的相互辨證,回顧病毒2019年是如何在武漢現蹤,最終成為禍延全球的世紀瘟疫。

今年1月26日,該書於德國率先出版,旋即引起當地文壇熱烈迴響,一週內五十多家德語媒體爭相報導,讓病毒溯源問題再次回到公眾輿論的中心。8月,廖亦武帶著兩個月前剛在台灣發行的《武漢》中文版,在信義區接受《風傳媒》採訪,分享寫作的心路歷程。

流亡德國的中國異議作家廖亦武。(陳艾伶攝)
流亡德國的中國異議作家廖亦武。(陳艾伶攝)

病毒從何而來?

廖亦武自述,這部小說的靈感來自中國年輕公民記者李澤華,他1995年出生,曾任中國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是目前唯一因調查「武漢P4實驗室」遭到逮捕且失蹤的人。在小說裡,李澤華化身公民記者Kcriss,冒險調查病毒源頭,卻慘遭國安局追捕圍攻,從此人間蒸發。

新冠病毒是從法國協建的「武漢P4實驗室」外洩一說,被外界認為是右派「陰謀論」,各方至今仍爭論不休。但廖亦武直言,病毒是人工或自然的都不是重點,核心問題在於:病毒到底是怎麼從蝙蝠傳到人類身上的?而又是誰打開了那個「潘朵拉的盒子」?

2020年初,中共連夜把武漢封閉,拒絕外國記者及任何調查人員進入,真相和數千萬市民一併遭到獨裁者原地封印,只能枯坐等死。廖亦武在書中氣憤地寫道,「要死多少人,才能買得到一點點教訓?要死多少人,才能阻止西方眾多高科技項目將中共排除在外?」

2003年,中國廣東省出現SARS疫情,地方政府起初掩蓋消息,否認疫情的嚴重性,導致全球8千多人染疫死亡,引起社會極度恐慌。時隔17年,從SARS到升級版SARS,人民仍是無區別地逆來順受,任人宰割,但中共改變了嗎?獨裁者極力掩蓋真相的背後,究竟藏了什麼?廖亦武心中最想問的是這個。

流亡德國的中國異議作家廖亦武。(陳艾伶攝)
流亡德國的中國異議作家廖亦武。(陳艾伶攝)

遺忘是人的本性,備份才能留住真相

六四期間曾因朗誦長詩〈大屠殺〉而入獄的廖亦武,深知獨裁者湮滅真相的速度和力道。在武漢封城初期、中國網路全面失控的20幾天內,他每天傍晚至清晨5、6點,堅持守在柏林住處內,盡可能地把網上所有資料「搶救」出來,備份至行動硬碟留存。期間,他的電腦甚至一度遭到攻擊,螢幕瞬間黑屏,他無奈地說:「只有寫這本書的時候,才會這種戰爭的感覺。」

遺忘是人的本性,分批備份則是留住真相的方法。廖亦武說,武漢封城這段歷史除了這本小說之外,沒人動筆紀錄,因為這是「禁區中的禁區」。不過,自稱「時代錄音機」的他,認為知識分子有「懷疑、追問」的責任,因此仍有必要寫下一切,對抗那些被他稱為「政治傻子」的獨裁暴君,同時也為武漢人在歷史上留下真相。

2022年ˊ6月,中國流亡異議作家廖亦武在台灣出版紀實小說《武漢》。(陳艾伶攝)
2022年6月,中國流亡異議作家廖亦武在台灣出版紀實小說《武漢》。(陳艾伶攝)

十多家英文出版社拒絕《武漢》

今年初,擁有大批海外讀者的廖亦武,先後在德國、台灣、日本、義大利出版了《武漢》一書,但卻遲遲不見英文版發行。他解釋說道,新冠肺炎是前所未見的全球性傳染病,病毒源頭眾說紛紜,沒人知道真相為何。在此情況下,西方出版社認為發行此書的風險很高,多不願貿然合作,至今已有十多家英文出版社拒絕該書。

他也坦言,西方出版社與中國市場有著龐大利益關係,若發行中共極欲掩蓋的內容,恐怕是自毀前程。2021年,德國卡爾森出版社(Carlsen Verlag)遭中國官方要求修改其兒童讀物《安娜和莫裡茨的新冠彩虹》(Ein Corona-Regenbogen für Anna und Moritz),因為該書寫道:「病毒來自中國」。最終,卡爾森為了商業利益,無奈向北京屈服。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廖亦武,自然不願向獨裁者低頭。有一回,經紀人找來的編輯建議他,把小說改成「卡夫卡式」的故事,集中講述虛構主角艾丁在大疫下回不了家的悲哀,或許西方出版社就會同意合作。聽聞,廖亦武斷然拒絕對方提議,抵死也不願刪除書中的新聞時事和網路輿論,並稱那些是「我知道但西方記者一點兒也不知道」的真相。

面對獨裁者無盡的殘暴,上一個罪惡來不及被記住,下一個罪惡便已經來到。廖亦武在訪問尾聲掏出手機,說要把預先寫給德國讀者的短詩,也分享給台灣讀者,藉此呼籲眾人記住真相。

他捧著手機緩緩念道:

記住武漢,記住「武漢病毒」來源於這裡。

記住「武漢病毒」侵略並顛覆全人類的生活方式。

它殺死了數百萬人,我們至今還沒有擺脫它的陰影,我們不知道未來還會發生什麼。

如果獨裁者從人類記憶和歷史中抹去了「武漢」,他們就又再一次獲勝了;

如果「武漢」因為一本書,而被人們牢牢記住,我們就獲勝了。

自由和民主也將因此獲勝。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