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國家開始疏遠美國? 學者:這個原因讓中國有機可乘擴張影響力

2022-08-19 18:00

? 人氣

2022年7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會見沙烏地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AP)

2022年7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會見沙烏地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AP)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先前率團訪問台灣,中國之後在台灣周邊海域進行實彈軍演,並要求各國重申支持「一個中國」。總部位於英國倫敦的泛阿拉伯媒體《新阿拉伯》17日指出,中東國家一直以「一個中國」政策和中國往來,加上其經濟重要性提升,因此無意站在美國這邊而激怒中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阿拉伯聯盟(Hossam Zaki)秘書長薩基(Hossam Zaki)2日表明,該組織的立場「基於支持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並堅定依據『一個中國』原則」。阿拉伯聯盟由22個位於中東、北非及非洲之角的伊斯蘭信仰為主國家組成,總部設在埃及首都開羅。

義大利國際政治研究所(ISPI)高級助理研究員塔米米(Naser Al-Tamimi)向《新阿拉伯》(The New Arab)直言,國際對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問台灣的反對態度,包括中國國家的態度,不用對此感到驚訝,「此訪問都被美國本身和歐洲有影響力的人士批評,認為挑釁且弊大於利」。

中國不滿裴洛西訪台,與美國關係更加惡化,中東國家選站中國這邊,是否會影響和美國的關係?以色列亞許凱隆學院(Ashkelon Academic College)高級講師查茲札(Mordechai Chaziza)表示,此事件「會增加不愉快氛圍,但不會進一步惡化關係」。

依據「一中」與中國往來

查茲札認為,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7月的波斯灣訪問算是失敗,除了以色列的部分算成功。他直言:「可以很明確地說,美國未能把波斯灣國家從中國那邊拉回來,許多美國提出的重要要求都不徹底拒絕或無限期停擺。」他提到,中國在波斯灣地區的影響力已超越美國。

查茲札告訴《新阿拉伯》,中國想和該區域新興經濟體深化關係,確保能取得重要的能源資源,擴大商業觸及和政治影響力。他指出,中國和波斯灣國家表達透過「一帶一路」倡議進行合作及波斯灣國家相關計畫的意願,像是沙烏地阿拉伯(沙烏地)及卡達的國家2030年願景計畫。

2022年7月15日,沙烏地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右)與美國總統拜登會談(美聯社)
2022年7月15日,沙烏地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右)與美國總統拜登會談(美聯社)

美國智庫「阿拉伯波斯灣國家研究所」(Arab Gulf States Institute)非常駐研究員梅森(Robert Mason)則認為,拜登的波斯灣訪問「沒有成功或失敗」,並稱此訪問「無關形象,而是成果,且基於他能交出的有限清單」。他亦稱,波斯灣國家與中國關係漸增,主要是因美國和該區域國家關係變得較不自在。

美國「重返亞洲」(Pivot to Asia)政策幫助埃及在阿拉伯之春(Arab uprisings)浪潮中民主轉型、對敘利亞的政策、對伊朗的外交態度、自阿富汗撤軍的混亂情況、批評葉門戰爭,以及沙烏地異議人士哈紹吉(Jamal Khashoggi)慘遭殺害等事件,都成為美國與沙烏地對話的障礙。

與美關係不自在 中國才有機會出手

儘管沙烏地在拜登訪問後,同意臨時增加產油量,並簽署經濟及安全協定,還同意包括以色列在內的所有國家班機通過領空,但《新阿拉伯》認為,沙烏地將迎接到訪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從準備工作就看看出端倪,相較於接待拜登的宴會相當節制,款待習近平的宴會則是正式許多。

葉門內戰,美國空軍協助訓練沙烏地阿拉伯空軍(AP)
葉門內戰,美國空軍協助訓練沙烏地阿拉伯空軍(AP)

查茲札說,就算美國會施壓波斯灣國家,要求限制與中國的合作,但美國不會有實際的懲罰行為,因為美國正專心於提升與波斯灣國家的關係,施加額外壓力並非明智之舉。不過梅森提到,部分議題仍可協商,像是2021年美國關切中國要建軍事基地後,阿聯就沒再編列與中國進行相關技術合作的預算。

「華府當局已展現,視議題而定,通常能為其利益施加壓力,且有效遊說」,梅森向《新阿拉伯》表示,另一部分的事實是,「與中國及俄羅斯進行部分合作,是波斯灣國家提升國家自主能力的關鍵,而這樣的關係要被徹底放棄的可能性不高」。查茲札稱,安全合作仍是美國可用的利器。

塔米米指出,波斯灣國家想與中國和美國保持平衡關係,且他們有能力維持中立,像是沙烏地及阿聯的經濟重要性提升,尤其是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沙烏地和阿聯這樣的國家可以(保持中立),至少在中短期內,與美國和中國2大世界強權維持友好關係,雖然說現階段很難」。

喜歡這篇文章嗎?

簡恒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