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動搖國本的高教危機 從論文風波到大學招生缺額新高

2022-08-18 07:20

? 人氣

林智堅論文事件連鎖爆出相關案例反應出:各大學研究所在職碩士專班已不顧學術規範、偏離在職教育正軌在惡搞。(取自國政基金會直播)

林智堅論文事件連鎖爆出相關案例反應出:各大學研究所在職碩士專班已不顧學術規範、偏離在職教育正軌在惡搞。(取自國政基金會直播)

一個月之間,台灣高等教育接連曝露出兩個大危機:先是新竹前縣長林智堅論文事件,它連鎖爆出相關案例反應出各大學研究所在職碩士專班已不顧學術規範、偏離在職教育正軌在惡搞;接著,大學入學缺額創新高,說明了少子化衝擊下,高等教育資源配置失當不再只是某些末段班私立大學退場可解決的嚴肅問題。教育是國家社會發展之本,但從大學部到研究所,從私立到公立,整個國家教育資源配置都出現動搖國本的大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首屆大學分發入學放榜,在統計各種分發管道後發現,今年除了錄取率創新高達98.94%,也創下更今人咋舌的逾3成6的缺額率──總錄取人數2萬5028,缺額卻高達1萬4493、比去年暴增1萬1761名。今年只有11所大學招生滿額;51所大學缺額,其中有22所公立大學,包括頂大清華的幼兒教育學系有2個缺額。招不滿學生的大學裡有7所缺額達9成;總計1900個科系參與分發,竟高達650科系招不滿一半學生,甚至有180個科系招生數零蛋。其中外語學群缺額62.47%最高,其次為管理學群53.09%。

私校危機重擊社會窮人出頭天

20220722-SMG0035-吳尚軒_D收入最低與弱勢生比例最高私校
 

私立大學缺額情況的確較嚴重,缺額最高的前三名都是私大:文化(缺額2378)、淡江(缺額1037)與義守(缺額1007)。過去政府要解決高等教育供過於求提出高校退場機制,是聚焦於如何讓已奄奄一息的後段班私校「安息」,所以今年五月實施了《私校退場條例》。但今年缺額前三高的私校,並非大家印象中那些已病入膏肓的學校,而且很清楚地,少子化已是難以逆轉的趨勢,缺額問題恐怕只會更嚴重,而且這將造成一個惡性循環──私校招生缺額愈多、學校資源經費愈不足、經營更困難,也更難吸引學生。若高教不加速改革,這些私校也將步上窮途。

這個問題已不只是私校經營者的私人利益問題,而是影響社會公平、階級流動的重要議題。

雖然近年來透過繁星等多元升學管道,讓較多偏鄉弱勢族群可進入較好的公立大學;事實上,大多數窮苦人家的小孩都還是念學費較貴的私立大學。因為弱勢家庭社經資源少、對子女教育投資不如中上階級,在升學競爭中也只能進入排名相較公立大學差的私校。經濟弱勢學生大約占全體學生15%,而據《新新聞》整理分析,去年度弱勢生比例最高的前10私校多是較末段的私校,其中占比排名第一的花蓮大漢技術學院,逾48%的學生來自弱勢家庭。

2020年教育部針對弱勢助學金、學雜費減免的補助64億元,其中私校占8成2。但政府另一方面也限制私校學雜費的調漲,這也讓私校經營更困難。後段班的私校靠著政府補助弱勢學生的助學金、學雜費減免來吸引弱勢學生,但又沒有其他資源用來提高教學品質,結果就是來自弱勢家庭的學生名義上進入了大學,其實接受到遠不如於公立大學水準的「野雞」教育,對他們的向上流動並沒有幫助。

高教投資太少,只有OECD1/3強

2022.05.19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指台灣高等教育經費占GDP的0.39%,輸給OECD會員國(高教工會提供).jpg
高教工會指台灣高等教育經費占GDP的0.39%,輸給OECD會員國(高教工會提供)

在大學放榜前,私校協進會理事長、大同大學校長何明果就向《新新聞》表示,過去少子化倒閉潮是發生在技職體系,「今年開始會延伸到一般大學」。大學分發入學放榜結果應證了他說法──一些前、中段班的私校今年也面臨嚴重缺額,未來經營也將更困難,可能會用緊縮教學資源、降低教學品質以平衡學生流失的收入減損。

政府對於私校調漲學費一直抱持謹慎態,畢竟多數學生是在就讀於私校,這個衝擊是相當大。教育無法完全市場化,那麼就必須倚靠政府資源更大量的投入。據高教工會指出,投入台灣高等教育的政府預算約為新台幣724億強,僅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0.39%,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平均則是GDP的1%,台灣只有其1/3強。

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投資不能只著重公立大學,畢竟多數學生、而且是弱勢比重較高的學生是就讀於私校;政府資源投入必須在公私立大學間取得平衡。除了補助私校弱勢生的學雜費,也應提供誘因與資源讓私校願意投注更多經費增加教師人數以提高教學與研究品質。全國私立學校產業工會理事長尤榮輝也建議,公私校同步減招、發給私大學生每學期新2萬5千元的教育券等,以平衡公私校資源。

除了大學部缺額問題嚴重,林智堅論文事件引發的後續問題暴露出各大學研究所為了搶錢、搶資源,建立人脈,棄學術規範如敝履,瘋狂發展在職專班。

在職專班美意已遭嚴重扭曲

20220815-南投縣議會議長何勝豐碩士論文引發外界質疑。(取自南投縣議會網站)
南投縣議長何勝豐去念一個和自己職業完全無關的亞洲大學生物資訊與醫學工程研究所碩專班。(取自南投縣議會網站)

首先必須肯定在職專班做為終生學習的一環,對於個人的成長以及產業的進步有積極意義,這也是在職專班的初衷,但是如今在職專班已然質變。正如世新大學教授黃德北等人發起的聯署指出,他們不反對透過在職專班,讓無緣擠進研究所的社會人士有機會獲得碩士品質的教育,「但反對目前這個制度成為政客和大學之間權勢交換的管道,使黨、政、軍變相公然重返校園。」

南投縣議長何勝豐就是個活生生例子,這位政治專業人士卻去念一個和自己職業完全無關的亞洲大學生物資訊與醫學工程研究所,做的題目還是令一般人卻步的思覺失調與內分泌及代謝疾病的關係。實在很難想像,這個系所是基於什麼標準會收這位高材生?而且還有能力指導他完成這個與其專業完全不相干的高深研究。

台灣超過5萬2千名在職碩士生已成了各大學的金雞母,高額的學雜費成了系所重要收入來源。據《新新聞》統計分析,台大在職進修班便學雜費收入約2.9億元,佔全校學雜費收入的14.38%,政大全10.6億元的學雜費收入中,在職專班3.1億更將近超過三成,政大在職專班收入也是國立大學最高的。其他前段國立大學在職班收入多占學校總學雜費收入15%左右。

除了帳目上的收入,在職專班的學生們都是社會各領域中堅菁英,這為系所與教授搭建起良好的社會網絡,有利於未來各種相關計畫的申請與推動。象牙塔裡的學者也希望建立良好社會關係,這種無形資源的貢獻不會低於學雜費收入。此外,對授課教師而言,還有優渥的鐘點費可領。

20220718-SMG0034-N02-吳尚軒_04_國立大學在職班學雜費收入佔整體學雜費收入比例

高教資源配置出錯會動搖國本

學術工作者擁有知識這項文化資本,可以用來和其他擁有財富、權力的人交換,這是種正常的社會互動,但重點是對於這種社會資源交換要有一套規範機制。更重要的是,各大學瘋在職班最根本原因還是在資源不足,國家教育與學術研究主管單位必須思考:高教資源到底有多少比例要投入基礎研究、有多少比例可以放到職教育這種終生學習機制中?如果政府投資在高等教育的資源不足,各大學系所只好發揮渾身解術「自謀生存」,從接學術成分低的政府委託案,到擴張在職教育。這些計畫都有其社會貢獻,但如果本末倒置、影響到學術研究教學的根本,那就如同飲鴆止渴。

林志堅論文風波不只是表面呈現出的一場政治鬥爭,更重要的是底層透露的高等教育資源配置失當的危機。從研究所到大學部,整個國家高教資源配置都出了問題,這是會動搖國本的大問題。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