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法修法論壇》資訊不透光,大學成了民主黑箱

2022-08-18 05:50

? 人氣

兩個實務案例供大家參考,第一是國中老師的考績被打乙等或丙等,他要求調考績資料,但某國中校方都不給。理由在於教育部本身有個考績辦法,說要保密等等。分離原則是在某些資料會涉及到個資,但個資裡面某某人可以被槓掉,只要能分離,其他會議跟決議資料仍然應該要提供。後來這位老師有救濟成功,高等法院判決考績評分資料跟會議紀錄必須給老師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另一個課綱微調決策的會議紀錄,這是最讓大家注意的案例。當時教育部說決策一切合法,後有高中生去抗爭臺權會以團體名義提告教育部,要求教育部公開會議紀錄。有一位課綱代表對過程很不滿,突然政黨輪替,換了部長,結果就去中國化,把之前的決定都推翻。臺權會提起訴訟,要求課綱微調的決策會議紀錄。但最後判決是讓他們看,但開會名單不得公開,這是一個教育上的里程碑。

我們對教育環境不斷變動的資訊掌握,可能沒辦法在立法一次完成,要碰到個案時才會想要求資訊公開。國防法立法的時候有課責國防部定期發布「國防白皮書」,或許修大學法要求教育部定期公布「高等教育白皮書」和 「私立學校監理白皮書」。至於要公開什麼資訊,可由民間來倡議,讓其更完整。

與談人: 徐光成

Clark於1983年發表過影響過高等教育的三股力量:國家、市場、學術。在國家層次上,政府會直接制定相關政策跟管理工具來治理大學。這幾年台灣高教出了很多變化,除了高教深耕計畫外,也有退場條例,馬上就有很多大學提出要退場。可見國家端對高教體系的影響力,清大前陣子也被國家提醒不能跟中國有不合法的學術交流。

市場端的部分,很多大學會有企業冠名贊助的場地、設備,除了資金來源,也有管理辦法上的調整。企業在大學當中取得了更大的影響力,比如總會有「企業最愛用大學」排名,大學其實很在意市場端怎麼看待自己,及自己的學生在市場上有沒有競爭力。

學術的部分,在清大和竹教大的合併案中,兩校都有數學系,因此數學系在合併時受到重大衝擊。我在清大聽到兩校數學系在發展上有落差、合併會有困難。當時校方在校務會議上拿出一個數據,兩校數學系論文引用數不相上下,研究量能應該是差不多的。但清大的數學系老師馬上跳腳,說數學系更看重長期的影響力,不只是引用數,引用數是可操作的。不同的學科都有自己判斷,跟市場和國家是不同的,也可說是一種學術的堅持。

我們應該去在意不同行動者對大學經營狀況不同的期待,他們也都有去檢視大學經營狀況的需求。比如老師會想要不要為了經費去做一個相對不感興趣的研究。此三端如何判斷大學經營是否符合自己的期待?關鍵因素就是資訊的揭露。若要掌握大學發展,資訊公開是十分必須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