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秦觀點:俄烏戰爭給臺灣八個反省

2022-08-13 05:40

? 人氣

2022年7月16日,俄羅斯攻擊烏克蘭黑海大港奧德薩(AP)

2022年7月16日,俄羅斯攻擊烏克蘭黑海大港奧德薩(AP)

瀰漫全球獨裁與民主的對抗氛圍,讓俄烏衝突遠不只是莫斯科跟基輔的愛恨糾葛,更是自由與極權世界大戰的第一炮。而普遍聲音認為,「害怕下一炮會打在臺海」。同樣是小蝦米力抗強權,臺灣難免有「下一個烏克蘭」的既視感,但就跟香港、阿富汗的道理一樣,用任何過度化約的方式類比截然不同的兩件事,既不理智也不可靠。以下簡單提出筆者在俄烏戰爭中的幾項觀察,並提出臺灣可參考處,讓「今日烏克蘭」的身教,反駁「明日臺灣」的恐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俄烏衝突的非物質性因素

俄侵烏的「烏克蘭化、去俄羅斯化」,與烏國境內國族認同分裂問題,或許是大家最直接聯想到兩岸的相似處。無可避免,臺灣必須謹慎考慮北京的國安及族群問題,無限上綱的意識形態,恐怕只會讓臺北的博弈提早結束。

俄烏力量不對稱但戰爭長期化(實力相抗)

俄烏物質實力雖不對稱,但卻能相抗衡,大概是戰爭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部分。很大程度上,這是依靠非物質力量補充物質實力的不足。臺灣必須考慮我們該如何用非物質力量彌補兩岸實力上的差距?備戰意識的建立、對自身身分的認同、明確的敵人與目標都是關鍵。

俄烏力量不對稱但戰爭長期化(地緣因素)

地緣環境是另一個彌補物質實力不足的因素。俄烏以地面戰為主,搭配有限的空中、海上衝突,戰場面積大。俄烏力量相抗,地面作戰傷亡高,一定程度地限制了雙方的行動時間與空間,因此戰爭得以被拖延。臺灣必須考慮在沒有戰略縱深、人口密度高、開發密集的前提下,是否願意承擔戰爭長期化的犧牲?(愈長期只會增加破壞)這就是投降接受統一與戰到一兵一卒的抉擇;而如願承擔,臺灣則因思考,如何在缺乏廣大土地的優勢下,克服力量差距,達成戰事長期化?

世界援烏但不參戰

各國對烏施以各種程度的幫助,但始終沒有參戰,尤其美國與北約。一方面考量俄終究是核武大國,另一方面烏亦非美主要利益。臺灣必須需思考,中國大陸同樣存有核子武器,且正在發展更成熟、最有效的對美嚇阻,這是否會影響美國與盟國參戰意願?臺灣雖為美國主要利益,但臺灣非主權國家,美國是否有足夠理由參戰?

對俄經濟制裁

西方對俄羅斯施以極限經濟制裁,包括凍結其外匯存底、停止正常貿易,甚至逐出國際金融體系。然而俄羅斯經濟實力在世界上之影響本就不大,臺灣必須考慮中國大陸之於世界的影響力,是否有空間允許西方因制裁而犧牲。同時中國大陸是否也將加速建立自身集團經濟,並增加戰爭打擊強度,以盡快結束戰事?

烏不對稱作戰

烏對俄採取不對稱作戰,激起臺灣對於不對稱作戰的呼聲與提倡,但臺灣必須考慮自己是否也具有如烏克蘭那般的抵抗意志(即非物質力量的強化)?也要反思,因不對稱作戰將增加武統成本,反而使北京提升第一擊與後續打擊強度,力求盡快結束戰事。至此,共軍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使用可能、對平民的無差別攻擊、不惜犯下反人道罪行等情況,都必須考量。

斬首與反斬首

俄烏戰爭開始後,澤倫斯基沒有逃離,反而鎮守基輔,又不時錄製談話或短片,鼓吹世界關注戰事、對烏援助,並激勵烏國人民抵抗意志,一定程度地提升了烏克蘭的非物質強度,補足物質性軍事經濟力量的不足。然而,臺灣必須反省,北京對於這種「澤倫斯基模式」看在眼裡,因而增加對於斬首行動的重視的話,臺灣又要如何提升反斬首策略與力量?

俄民族主義支持

俄羅斯極為旺盛的民族主義,使侵烏有正當性支持,聚旗效應抵銷經濟制裁效果。其定調「特殊軍事行動」而無全國動員,相對也降低了社會的反抗。臺灣必須反省中國大陸也同樣有高漲民族主義呼聲,「收復臺灣」成偉大復興一環,統一乃至武統在中國大陸有更高的合法性與正當性,由此可知,對岸的非物質力量將提供其軍事行動有力後盾,而臺灣非物質與物質力量的綜合是否足以抵抗?

掉了這麼多「物質」、「非物質」的書袋,說到底,臺灣就是要反省我們是否準備打仗?能否接受犧牲?改進兩岸關係已難成避戰萬靈丹,我們遲早將丟失避戰主動權,如依舊活在「中國大陸就是紙老虎,臺灣有世界民主自由理念支持」的空泛想像,仗勢而疏忽謹慎備戰,妄自輕敵挑釁,這才是真正「明日臺灣」的禍源。

*作者為軍事評論員、自由作家,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