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讀隨想李光耀:洛克,柏拉圖,還是馬基維利?

2015-03-24 16:00

? 人氣

讀者不難意會Zakaria其實在用滿有同情理解的方法去進行那次訪談,讓李光耀得以從容地高談闊論他的「亞洲模式」(反而是李光耀的言談有點過度好勇鬥狠)。像Zakaria、Gardels這類西方知識分子並不罕見,當你對世界的這一邊愛之深責之切,就想去世界的另一邊尋找睿智,李光耀是熱門人選,因為他想到、敢言、成事。普立茲新聞獎得主Tom Plate在訪談錄Citizen Singapore: How to Build a Nation(2010年初版)更嘗試用政治哲學大師Isaiah Berlin有關狐狸與刺蝟的寓言去定義李光耀:他可以對老百姓的政治、社會生活大大小小方方面面都「設想周到」,在波譎雲詭的冷戰當中游刃求生,狐狸的諸般聰明表露無遺;抑或,千頭萬緒還不過是為了國家建構和安全,專心致志一如刺蝟?在政治領導上,他的信念則近似柏拉圖主張的「哲王」治國。李光耀也坦言,與其奢談一人一票的純潔,他只對行得通的、成功率高的、在此時此處能夠獲得最好(here-and-now, the best-we-can-get)的方法感興趣。雖然一直自稱自己對政治哲學不感興趣,但讀《去問李光耀》(2013年出版),你可以聽到李光耀向馬基維利致敬: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被敬愛和畏懼之間,我一向相信馬基維利是對的。如果沒有人怕我,我就沒有任何意義。……至於群眾在不同時刻怎麼看待我,我認為完全不重要。……即使大家都反對,只要我知道這是對的,我就勇往直前。……我的職責是在下一次選舉前,確保有充分表現,向人民顯示,我可以讓他們轉過來支持我。」


李光耀:如果你相信民主,你就必須無條件地相信它。如果你相信人應該自由,那麼他們就應該擁有結社自由、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等權利。

大家當然可以拿民眾的一些怨言大做文章(例如近年的房價、新移民問題,2011年大選的得票率新低,等等),去想像新加坡領導人其實面對這樣那樣的威脅。可是,立國以來新加坡何曾不是面對種種威脅?但威脅產生「畏懼」,「畏懼」令群眾「團結」,新加坡領導人不因威脅而選擇隨波逐流,而是藉「團結」去行使權力,改善劣勢,這也許正是The Big Ideas of Lee Kuan Yew(2015年出版)告訴讀者「李光耀思想」的吊詭之處。因為第二次工業改革成績欠佳,行動黨在1991年大選得票率低落,跟2011年的一次其實分別不大,但1997年大選不是強勢回升嗎?1998年民調雖然發現近五成民眾埋怨政府施政前沒有徵詢民意,只有不足三成民眾認為政府能夠接受批評,但信任政府治國能力的卻高達九成,三年後2001年大選行動黨的得票率更創造三十年來新高。過去十多年來多項民調都發現,受訪者認為「作為新加坡人很自豪」的比率大多高至九成以上,2010年的一次是97﹪。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