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抗戰時到底有沒有國共合作?

2022-08-14 07:20

? 人氣

就如同1958年中共發動八二三砲戰失敗,中共不打台灣,並不是因為他有同胞情或者同胞愛,而是因為他沒有實力。(資料照,取自維基共享資源,原作者為行政院新聞局)

就如同1958年中共發動八二三砲戰失敗,中共不打台灣,並不是因為他有同胞情或者同胞愛,而是因為他沒有實力。(資料照,取自維基共享資源,原作者為行政院新聞局)

裴洛西訪台後,兩岸關係高度緊張,大家都對爆發新的台海戰爭深感憂慮。筆者認為兩岸開打的機會雖然不是完全等同於0,但是現階段開打的機會仍舊不高,不是因為中共對台灣心存善意,而是共軍目前尚短時間內一舉攻下台灣的能力。一旦陷入持久戰,中共不只會如同俄羅斯般遭遇大量傷亡,還會遭到國際孤立,乃至於經貿產業的崩盤。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所以中共不打台灣,並不是因為他有同胞情或者同胞愛,而是因為他沒有實力。就如同1958年中共發動八二三砲戰失敗,在沒有辦法奪取外島的情況下面子掛不住,只好編一個所謂國共合作反對美國逼迫蔣中正從金門撤軍的謊言來給自己台階下。中共不打台灣,從來不是基於民族大義,純粹就是怕自己輸了丟面子,導致自己政權不保而已。

20220810-1943年8月13日蔣中正事略稿本的內容,已明確表達重慶的立場是等待盟軍打贏日本,要把國軍集中起來剿共。(作者提供)
1943年8月13日蔣中正事略稿本的內容,已明確表達重慶的立場是等待盟軍打贏日本,要把國軍集中起來剿共。(作者提供)

那麼過去兩蔣時代的國民黨,是否在這方面就表現得比中共還要好?今年是抗戰爆發85周年,對日抗戰是國共兩黨都給予正面評價的一場民族聖戰,至少國共兩軍表面上是槍口一致對外的,總該有精誠團結的時候吧。正如李君山教授在今年國民黨舉辦的研討會上強調,只要中國人能夠攜手團結,任何的外患都無足畏懼。

可事實上,筆者與李君山老師都知道,正是因為中國人,尤其是國共兩黨從來沒有團結過,國民政府才會被日軍打到快要亡國的地步。最後如果不是因為美國參加二戰,以壓倒性優勢的工業與動員能力擊敗日本,蔣中正恐怕連到台灣來流亡的機會都沒有。而且在與日軍交鋒的同時,無論蔣中正還是毛澤東都沒有一天放棄過消滅對方的想法。

甚至為了消滅對方,國共兩軍都不惜與侵略者從事直接或間接的勾結,民族大義看在蔣中正和毛澤東兩人眼中都是十足的笑話。這也能解釋為什麼當抗戰勝利後,蔣毛兩人都能對日軍「以德報怨」,卻對彼此非要「置之於死地」不可。那麼是什麼樣的原因,讓蔣毛兩人可以到1941年「新4軍事件」爆發前還能維持脆弱又表面的合作關係呢?

20220810-對日全面抗戰爆發後,中共順應民族主義潮流,發表《共赴國難宣言》。(作者提供)
對日全面抗戰爆發後,中共順應民族主義潮流,發表《共赴國難宣言》。(作者提供)

中華民族的怒吼

蔣中正與毛澤東之所以能維持4年的合作關係,關鍵來自於「九一八事變」後被激發出來的中華民族主義。當年毛澤東尚未入主中原,蔣中正也沒能統一整個中國,說穿了只是國民政府之下幾個武裝勢力當中最大的一隻。張學良的東北軍、閻錫山的晉綏軍、馮玉祥的西北軍、李宗仁的桂軍以及劉湘的川軍都不願意為了鞏固蔣中正的政權去與共產黨撕破臉。

唯一能把這幾支軍事力量團結在一起的,只有以日本為目標的中華民族主義,為什麼是日本呢?日本並不是鴉片戰爭以來第一個侵略中國的國家,也不是侵略中國最嚴重的國家,為什麼會成為中華民族主義的頭號針對目標?除了日本是到了20世紀30年代,唯一以武力入侵中國的國家,最關鍵的是中國人無法嚥下被日本這個國家爬到頭上的氣。

畢竟日本是列強中唯一的東亞國家,受中華文化影響最深,也曾經向中央王朝稱臣朝貢。如今翻了身的日本不只沒有提攜過去的老大哥,還反過頭來給予老大哥各種鄙夷、羞辱、侵略與屠殺。無論是從侵占中國領土面積還是屠殺中國百姓的數量來看,俄羅斯給中國帶來的傷害都遠高於日本,但是沒有任何傷害是比讓中國人「沒面子」更傷害中國人自尊的。

回到30年代的時空環境,日本無疑同時遭到信仰左派和右派的中國人所痛恨,迫使蔣中正與毛澤東必須回應這股民意。凡是任何違反這股民意者,就會立即遭到民族主義吞噬,蔣中正知道背後有蘇聯扶持的中共對他的威脅比日本還要大,主張「壤外必先安內」,結果馬上遭到手下張學良、楊虎城劫持,被逼著調整政策聯共抗日。

中共作為主張暴力推翻國民政府的武裝團體,本身的包袱就比名義上是中央政府的國民政府要少,只要順應民意就能死裡逃生。所以共產黨的策略,就是把「抗日」的口號喊得比任何人大聲,甚至還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名義對日本宣戰。抗日的話語權於是被中共搶了過去,順應民意接納與包容共產黨也就成了國民政府唯一的選擇。

20220810-史達林、羅斯福與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等三巨頭的需要,迫使國共必須暫時妥協。(作者提供)
史達林、羅斯福與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等三巨頭的需要,迫使國共必須暫時妥協。(作者提供)

不可忽視的蘇聯因素

可實際上中共同樣是蘇聯在的代理人,因此所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並非如今日中國大陸方面所宣傳的那樣,是國民黨與共產黨兩黨之間的平等合作,也不是台灣方面所謂中共發表《共赴國難宣言》後,加入國民政府接受蔣委員長領導投入對日抗戰。實際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背後,其實代表的是中華民國與蘇聯的合作。

當然中蘇雙方的合作,是建立在共同的利益而非意識形態之上,史達林(Joseph Stalin)憂慮蘇聯同時遭受德國與日本夾擊,蔣中正則需要軍事援助來抵抗日本入侵。事實上蔣中正內心期待的,還是能夠優先與美國合作,不只是因為雙方有類似的意識形態,同時還建立在中國人遠交近攻的傳統思維上,認為可以美國的力量來同時平衡日蘇的威脅。

不過美國當時尚未走出孤立主義,曾經讓反共的蔣中正一度尋求德國與義大利的合作,然而德國與義大利到了30年代都落入了納粹黨以及法西斯黨的手中。納粹黨與法西斯黨都主張和日本合作,挑戰英美法主導下既有的國際架構,使得蔣中正難以同這2國合作下去。既然蘇聯成為了唯一的選擇,蔣中正自然要停止對共產黨的武裝壓制。

站在史達林的立場上,他未必希望毛澤東徹底擊垮蔣中正,因為他深恐毛澤東不夠聽話,若成功奪權將帶領中共挑戰蘇聯共產主義老大哥的地位。當然史達林也不希望蔣中正殲滅毛澤東,導致中國徹底倒向美國,所以最好的選擇還是逼使蔣毛兩人合作共同抗日,讓國共雙方的影響力相互平衡,使中國成為美蘇雙方的緩衝區。

所以抗戰初期確實有國共兩軍在戰場上共同抗日的情況,但那是面對日本步步進逼,不得不仰賴蘇聯的外交政策所導致,絕對不是蔣委員長的本意。事實上當時多數與共軍合作的部隊,多數不是蔣中正的中央軍,即便是少數與共軍合作的中央軍,比如郭寄嶠將軍的第9軍也非蔣中正的嫡系部隊,顯然蔣中正對共產黨的提防是無時無刻不存在的。

20220810-胡宗南將軍因為以重兵圍堵延安,遭到史迪威批評。(作者提供)
胡宗南將軍因為以重兵圍堵延安,遭到史迪威批評。(作者提供)

美國限制國府反共

《日蘇中立條約》在1941年4月13日的簽署,象徵蘇聯終止對國民政府的軍事援助,所幸9個月後美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才讓中華民國走出孤軍奮戰的局面。對蔣中正而言,美國的參戰意味著日本被打敗只是時間上的問題,讓他相信自己終於等到了與共產黨撕破臉的大好機會。因為消滅中國的共產主義運動符合中美兩國的利益,美國沒有反對的理由。

更何況蘇聯沒有參加對日作戰,還與日本相互承認彼此扶植的傀儡政權蒙古人民共和國及滿洲國,讓蔣中正自認有更多正當性消滅蘇聯的代理人共產黨。要國民政府放過共產黨,只有一個條件,那就是蘇聯立刻對日宣戰。然而如果蘇聯對日宣戰,就要同時與納粹德國和日本帝國打兩面戰爭,最後的結果就是納粹主義、軍國主義還有共產主義一起滅亡,自由世界大獲全勝。

當然蘇聯沒有上當,直到德國戰敗後的1945年8月以前都拒絕參加對日戰爭,蔣中正的如意算盤自然是失敗了。既然蘇聯拒絕對日宣戰,重慶完全可以將中共視為叛亂團體或恐怖組織予以殲滅,卻沒想到美國又淪為國民政府剿共的另外一大障礙。也不是說美國不希望重慶剿共,而是美國需要依賴蘇聯廣大的土地與龐大的人力在東線戰場牽制納粹。

為了穩住蘇聯,防止史達林與希特勒(Adolf Hitler)媾和,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只能要求蔣中正繼續採取聯共政策,甚至禁止國軍使用美式裝備剿共。美國為了綏靖蘇聯,要求蔣中正跟著一起綏靖中共,是導致當年中美爆發衝突的根本原因。駐中緬印戰區美軍司令史迪威(Joseph W. Stilwell),就以蔣中正派胡宗南部隊包圍中共為由,向羅斯福總統指控蔣中正消極抗日。

同樣也是為了防止蔣中正動用美援武器打共產黨,引發美國與蘇聯的進一步衝突,史迪威將多數裝備陸軍用的武器扣留在印度,用於裝備他指揮的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反攻滇緬。結果1944年「一號作戰」爆發,國軍無法即時取得美援裝備抵擋日軍的大規模攻勢,可見戰時中美雙方的矛盾有超過一半以上是來自對蘇聯還有中共的不同看法。

20220810-日軍不甘心輸給重慶,寧願幫助中共壯大也要瓦解蔣中正在大陸的統治基礎,圖為與汪政權和平建國軍共同作戰的日軍。(作者提供)
日軍不甘心輸給重慶,寧願幫助中共壯大也要瓦解蔣中正在大陸的統治基礎,圖為與汪政權和平建國軍共同作戰的日軍。(作者提供)

最大的反共障礙是日本

儘管有來自蘇聯與美國的制衡,蔣中正仍認為自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共已取代日本成為重慶的首要打擊目標。因為美國的參戰,注定了日本帝國必然失敗的命運,讓蔣中正認為自己的首要任務是防制中共在淪陷區發展壯大,以免日軍投降後,國軍連重返淪陷區的機會都沒有。所以除了命令裝備蘇聯武器的胡宗南監控延安外,他試圖利用日軍之手壓制共產黨在淪陷區的發展。

為了確保戰後的中國不再有共產黨,蔣中正不惜默許孫良誠、吳化文、孫殿英與龐炳勳等雜牌軍將領,甚至是陳孝強等中央軍將領投效汪精衛政權推動所謂「曲線救國」,希望通過和平建國軍及日軍聯手發動的清鄉剷除赤禍。或許蔣中正認為,支那派遣軍方面也知道日本終將為美國擊敗的事實,不如好好集中兵力撲滅中共,可換取戰勝國中華民國戰後替日本爭取寬大的投降條件。

結果蔣中正高估了日本人反共的意識形態,先是在1943年4月派遣李仙洲的中央軍嫡系部隊第92軍進入山東拔除8路軍的據點,結果卻遭到日軍與8路軍聯手夾擊,不得不退回安徽。雖然蔣中正身為同盟國四強領袖,仍必須要部署重兵與日軍抗衡,但是等待美國擊敗日本,集中優勢兵力消滅中共仍是他心中的首要目標。

對此蔣中正毫無保留的在1943年8月31日的事略稿本中指出:「自本月之戰況效果而論,我聯盟國之勝利基礎已經確立,而且最後擊滅軸心與倭寇之期亦可如所料當不出明年之內。自此我國受倭之危險雖未能完全祛除,然已減少大半。今後之問題全在對內之共匪如何肅清,國家統一基業如何鞏固。」蔣中正還不忘強調:「共匪不滅則對內對外之隱憂皆不能消除。」

這一次蔣中正又失算了,日本沒有如他所願在1944年投降,還集中52萬人的龐大兵力發動以消滅中央軍嫡系部隊為目標的「一號作戰」,試圖在自身戰敗以前瓦解國民政府對中國的統治。日本不只拒絕配合重慶反共,還默許8路軍利用「一號作戰」的機會發展壯大。可見妨礙蔣中正消滅共產黨的,永遠都是外國人,尤其是中國人最討厭的日本人。

不曾存在的國共合作

蘇聯、美國與日本等列強,都出於不同的目的阻止蔣中正在抗戰時消滅共產黨。中共是蘇聯在中國的親兒子,反對蔣中正消滅中共本來就天經地義。美國則從聯合蘇聯對抗軸心國的角度出發,鼓勵共產黨加入國民黨領導下的多黨制聯合政府,試圖以民主政治為手段撲滅共產革命的溫床,同樣不支持蔣中正以武力改變現狀。

日本方面則是確認自己注定戰敗後,決定與重慶來一個同歸於盡,寧願中國戰後陷入共產革命浪潮也要終結蔣中正對中國的統治。總結下來,包括蘇聯、美國還有日本等3個外國在內,通通都是試圖阻止中國爆發內戰,或者至少降低內戰爆發可能性的力量。其中日本還是讓國共短暫團結到一起的頭號功臣。沒有這三大外力的干預,老蔣早就對共產黨痛下殺手了。

所以蔣中正與毛澤東的內戰,還真的不能怪外國勢力的挑釁或者見縫插針。愛打內戰是中國人,尤其蔣毛兩人的天性,與任何外力都無關。如果真的有外力入侵中國,他們首先想的也都是如何借用外力打擊彼此,絕對不是聯合起來共禦外侮。過去中國人100年的悲劇,就是因為毛澤東與蔣中正兩人一山不容二虎的心態所導致。

國共兩軍內都有大量愛國將士主張聯手共禦外侮,比如曾經在山西戰場上並肩作戰的第9軍軍長郭寄嶠與第18集團軍總司令朱德,對此就相當有感觸,都希望蔣毛兩人心中多點國家,少點私心,卻沒能改變,導致中國在靠盟國協助下擊敗日本後又爆發了內戰。慘烈的內戰與兩岸分離的悲劇,讓「國共合作」四個字成為戰後中華民族主義者所強烈期盼,卻每每總是落空的願望。

比如在上個月國民黨舉辦的座談會上,有一位80歲老者站起來,痛心疾首批評朱立倫的親美反共政策違背了蔣公「一個中國」的主張,因為「一個中國」與「九二共識」都來自於蔣中正的《廬山宣言》。事實上這段發言荒唐至極,因為「一個中國」與「九二共識」都和《廬山宣言》八桿子打不到一塊,且蔣中正本人就是親美反共政策的始作俑者,而且哪怕沒有美國支持,他都要反下去呢!

*作者為軍事史研究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