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幸觀點:曹興誠的代理人戰爭

2022-08-07 07:10

? 人氣

2022台海危機,中共軍演鎖台,解放軍對台灣海域發射火箭(AP)

2022台海危機,中共軍演鎖台,解放軍對台灣海域發射火箭(AP)

我在研究兩岸關係的過程裡,非常仔細看過曹興誠相關的言論。很多觀點,我不一定贊同。但有些意見,我認為非常有創意,不是兩岸一般泛泛的分析,所能企及。例如,他倡議的台灣「統一公投」,大多被人辱罵,但如果比照北愛爾蘭和解中「星期五協定」,大膽給予當時少數天主教北愛爾蘭居民得與愛爾蘭和平統一公投的權力,終於說服天主教好戰派放下屠刀,這種建議不是出於老朽昏庸,晚節不保,不論同不同意,實在可以嚴肅考慮辯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過,他幾天前表示願意捐出30億以幫助台灣「抗中保台」,譴責中共及大陸民眾是類似黑幫的地痞流氓,而不同意見的人多是「貪生怕死,已被收買」。從和平研究的角度檢驗,那就完全可以預料─誠屬不幸。

衝突的結構

想要了解曹興誠整篇聲明的套路,不能不從了解衝突的結構開始。導致暴力和衝突的因素有心理文化,制度結構各種層面:

(一)心理:弗洛依德(性本能出發的愛和侵略交織的社會人際關係);馬基亞維利(「雄心」);鄂宏(RaymondAron):優越,自尊,榮耀(國際關係衝突)。

(二)文化:道德宗教思想中彌漫的「善惡之分」,「上帝與魔鬼」;生物及人類學指出的:「你我之別」,「非我族類」(kinselec-tion)。政治及國際關係觀念中視為當然的:「無政府狀態」及叢林規則(修昔底德;馬基亞維利;霍布斯;盧梭;荀子等);「國安問題」(即國防和戰爭,和平是副產品);克羅塞維玆:「戰爭是政治的另一種形式」);兩岸的「敵我分明」;雷根著名的「邪惡帝國」(蘇聯)。

(三)制度結構:社會的持續的實踐日久成為習慣成自然的制度結構。多數社會(包括台灣)現存的社會結構帶有許多基於例如:國界,國籍,階級,性別,貧富,貴賤等兩極,疏離,宰制,壓迫等的不平等關係。這些不平等結構,除了受到「合法」與非法的暴力支撐之外,本身就是隱匿性暴力的表現。其他也有直接關係暴力和戰爭,例如「工業——軍事複合體」,甚至像美國二次大戰以來的「軍事凱因斯」發展模式(即以軍火工業,而非福利支出,帶動需求),都是衝突暴力結構的表現。

20220805-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5日召開記者會,宣布捐1億美金加強台灣國防。(顏麟宇攝)
曹興誠5日召開記者會,宣布捐1億美金加強台灣國防。(顏麟宇攝)

兩岸一些衝突文化結構現象的例子:

從以上的分析就可以非常容易地看出兩岸當前對反對和平倡議的「戰鬦」氣息的無聊和謬誤:

(一)所謂「投降主義」

既然人類基本的生理或心理需求受到阻擾,阻擾得不到解決就產生仇恨。仇恨引發勝利,壓制,或消滅對方的情緒,最終導致暴力,一如上述。矛盾升級和惡性循環的過程中,(1)必須至少有一方先認識到:從矛盾到使用暴力不是當然或必然;(2)必須雙方,或至少一方主動切斷惡性循環的鎖鏈。

聰明如曹興誠者,却與台灣一些好戰分子何其相似,但抹黑和平主張是投降,只不過是不瞭解(1)及(2)。而下意識地延續一向的錯誤慣性思維。

(二)所謂中國人天生愛好和平

自有「文明」記載以來,人類在人的關係,尤其是族群之間,使用暴力和戰爭處理矛盾或衝突,史不絕書,視為當然。

中國大陸很多人自認中國是王道政策,既不侵略,也不使用武力。中國經典裡較少競爭的理論(例如易經主張陰陽調和),宗教也不興為我獨尊(沒有聖戰;十字軍)固為事實,但也不能自我陶醉,自認愛好和平是中國古已有之的思想和實踐。中國不幸也有像「夷夏之辨」,中原與邊陲,中央與地方,三綱五常,這些,明顯或隱匿性的「你/我」,「上/下」,宰制和暴力思維。一部史書「戰國策」,幾乎全是戰爭的策略和記錄。史書對帝王將相「武功」,「用兵」的歌頌等等。所以,不能以為兩岸人民天生知道如何成就和平,不需和平教育。所以,我同意曹興誠的觀察:寧願不要盲信所謂「中國人不打中國人」。要同時對兩岸人民,經由對話,提升和平意識。

(三)所謂張伯倫的綏靖主義

台灣很多教義派喜歡以智者的高度教訓思考和平的人道主義者,勿忘英國首相張伯倫與希特勒簽署慕尼黑協定,終究不能避免二次世界大戰的往事。認為與中共協商和平,同樣重犯張伯倫被納粹耍弄而失敗的綏靖主義。

這些自以為抓到「歷史定律」的算命家,不過是不懂具體分析的書呆子。我們不否認和平運動有時遇見「流氓」或「精神病患」,你既使用一百倍的同理心,對方也沒有與你交流對話的可能。希特勒及許多納粹就是此種貨色。希特勒其實對必須以締約取得蘇台德區,十分惱怒。認為是英國無理剝奪德國以戰爭改變歐洲的「自然權利」。而事實上,二次大戰的真正起因,不是慕尼黑協定的失敗,而是一戰英法等戰勝國以凡爾賽和約對戰敗的德國,巧取豪奪,必欲置之於死地的野蠻行為的必然結果。所以,連英國的凱因斯都出書指出和平何價?預測歐洲必然再度發生戰端。果不其然,短短二十年後,二戰爆發。

所以,張伯倫之被譏笑為「綏靖主義」而失敗,有其特定的歷史脈絡。不能將兩岸和平的努力,擬於不倫。當然,我們雖是菩薩心腸,認為應該與所有人溝通.只是如果好戰派一定要將中共抹黑為希特勒和納粹,那我想遇到這種「流氓」和「精神病患」,神仙也無能為力。

(四)和談無用論

和談無用論是集所有暴力心理文化制度於一爐的表現。此種意見不僅彌漫台灣社會,而且為許多大陸好戰派(尤其是網民)的觀點。不僅是台灣台獨教義派的口頭禪,而且是不分「翹首以待王師」的「統派」希望。其共同的心理態度和文化價值是「善惡之爭」,「敵我分明」,「秀才流氓」,「愛國敗類」,「你死我活」的鬥爭。或是歌頌戰爭榮耀(「為祖國犧牲」)。或是接受暴力戰爭為當然的政治和社會實踐(槍桿子底下出政權)。

請注意:對岸的政策到目前為止是「堅持以和平手段統一祖國」,大致在暴力的惡性循環留有一絲破口。台方不應充耳不聞,也不能不以「以談促和」回應。我們說:「戰爭不能是選項;和平是唯一選擇」,「和談無用論」卻來個倒栽蔥:「和平對話不是選項;暴力戰爭唯一可能」。這是對自己的知識和智慧,生命及財產的挑戰。

2022台海危機,中共軍演鎖台,台灣民間反應(AP)
2022台海危機,中共軍演鎖台,台灣民間反應(AP)

兩岸的和平的要以同理心對話

如何逃脫使用暴力的慣性思維?我想必須用同理心看待衝突的對方,這是重新評估衝突局勢的第一步。面對矛盾和衝突的局面,希望有所改進。首先,必須認識和承認自己有許多導致仇恨的情緒和心理,諸如譴責對方,抹黑對方,被害情結,自以為是,道德高度。這些情緒就像被黑盒子裝載,阻止我們與衝突對方接觸,交流,對話,協商的意願和行動。其次,必須願意設法跳出這個黑盒子,以不同的視角審視衝突的現象。也就是說:有意願和勇氣跳出仇恨,被虐等等自設的心理框架。然後,以同樣是人的人道態度看待對方。從這個角度思考對方為何感到挫折。開始思考自己和自己一樣的人的什麼行為引起對方的憤怒或仇恨。只有這樣,才能希望截斷互相仇恨的鏡子裡的影像反射。

將同理心的態度具體運用到兩岸局勢,曹興誠和很多人都說:「祈望與中共協商談判,簽署和平協定,只是與虎謀皮,秀才遇見流氓。」這是國際及族群衝突中,屢見不鮮的慣性思維─「善與惡」,「天使與撒旦」,「自由與奴隸」,「民主與極權」,「光明與黑暗」的鬥爭,還有更多。當然自己總是「善」,對方一定是「惡」。我們不是主張黑白不分的虛無主義,而是要求運用「同理心」試圖(即使是暫時的)理解對方。如此才有可能得出不同的看法。即使真的是遇見「流氓」,流氓也要「管訓」(和平教育;和平對話);更不必自己也變成「流氓」(放棄對話,認同暴力)。「同理心」是解除矛盾和衝突絕對必要的心態與視角。

建構兩岸和平關係之時,看似自然規律的衝突惡性升級,必將蛻變為和平的良性循環:

需求慾望=共同=兼愛=惻隱=問題=對話=協商=和平

絕對不必是:

需求欲望=你我=敵我=憤怒=矛盾=衝突=暴力=戰爭

所以,不要以陳舊思維,諸如發明更為有效的方法制服對方,或以更多的軍備嚇阻敵人,捐贈100億進行「抗中保台」的心理戰及認知戰等等,企圖「解決」衝突。事實上既超越不了衝突模式,更無法建構和平的新現實。堅決面對衝突,難道必須是面對飛彈?我相信以曹董的智慧,定能悟出關鍵,拒绝匹夫之勇的狂言诳语。不再為台灣好戰份子搖旗吶喊,給兩岸廣大人民的生命和財產一個卑微的機會?

*作者是律師/前教授。曾任陸委會諮詢委員。哈佛大學法學博士。著有「兩岸新視野」,台北,印刻,2022)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