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會讓中國孤立台灣」 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國會跨黨派壓倒性支持台灣現狀

2022-08-05 12:30

? 人氣

2022年8月5日,美國聯邦中議院議長裴洛西率領的訪問團在日本舉行記者會(AP)

2022年8月5日,美國聯邦中議院議長裴洛西率領的訪問團在日本舉行記者會(AP)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所率訪問團5日在印太行程最終站日本舉行記者會,她強調此行目的並非改變亞洲,甚至是台灣現狀,直批中國可能拿這次訪問當藉口來進行實彈演習,「我們不會讓他們孤立台灣」。對於被說訪台是追求個人定位,裴洛西認為此說法很荒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團4日抵達日本,隔日上午在美國駐日本大使館舉行記者會。她重申,安全、經濟、治理是此行3大重點,並聆聽、學習、分享各種觀點,並主動提到外界好奇中國在這次訪問期間的所作所為,「我們一開始就表明過,訪團此行不是要改變亞洲,甚至是台灣的現狀」。

「這關於《台灣關係法》(TRA)和美國的對中國政策。所有立法與協定塑造的關係模式,旨在於讓台灣海峽擁有和平,並維持現狀」,裴洛西稱,中國可能只是拿這次訪問作為進行實彈演習的藉口,「讓我總結,中國試圖孤立台灣...... 我們不會讓他們孤立台灣」。

裴洛西表示,中國無法靠阻止美國訪團出訪來孤立台灣,「他們沒指點我們的訪問行程...... 我們與台灣的友誼強健,(國會)參眾2院壓倒性支持和平與台灣現狀」。對於部分評論認為這次訪台是追求個人定位,裴洛西直批此想法「很荒唐」,稱此行是慶祝台灣是個經濟欣欣向榮、尊重所有人的偉大民主政權。

不能為了商業而對人權噤聲

裴洛西再次強調,若美國為了商業利益而不談論中國人權,將會失去在世界各地談論人權的道德權力。她也說,美國和中國的關係相當龐大,且面臨長期的挑戰,同時認知到要在特定議題上合作,像是氣候變遷,「此行無關我想做的事,而是美國對中國關係的公平坦誠」。

裴洛西稱,她不希望這趟很久前就安排的訪台行程目的失焦,還說許多國家在中國及美國都有朋友,「我們沒要他們做任何選擇,而是想要能與他們合作」。同行的眾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米克斯(Gregory Meeks)強調,未來中國駐美大使要求會面時,會繼續提出要討論的議題,眾院處理中國議題的模式不會改變。

2022年8月5日,美國聯邦中議院議長裴洛西率領的訪問團在日本舉行記者會(AP)
2022年8月5日,美國聯邦中議院議長裴洛西率領的訪問團在日本舉行記者會(AP)

米克斯在致詞時也說,美國想要台灣保持現狀,沒有任何改變,「我們不是來改變台灣現狀,也從未這麼做」。他提到,美國的盟友和夥伴希望在印太區域看到美國更多參與,並稱中國不會想談新疆維吾爾議題,但美國會持續為人權、人類尊嚴和民主進程發聲,「這也是此行用意之一」。

2021年11月率團訪台的退伍軍人事務委員會主席高野(Mark Takano)則稱,當時全團議員都收到中國信函,要求他們不要訪台,「我們一笑置之,因為國會訪問台灣已是常態。(中國)對這次議長(裴洛西)訪台的怒火也有點荒唐」。他表示,此行也有和到訪國談LGBT+人權。

獨裁政權動武要負起責任

身為日裔的高野,是美國首位出櫃的亞裔國會議員,且是國會LGBTQ+平等小組共同主席。他直言,做為真正的民主政權,該如何保護弱小族群,這是經常要自我發問的道德問題。眾院歲計委員會副主席戴碧妮(Suzan DelBene)指出,此行有談印太經濟架構(IPEF)和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

戴碧妮亦稱,訪問期間也討論國會剛通過的《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因為這些重要夥伴涉及的不單是供應鏈,還有包括半導體產製能力等關鍵零件,讓該區域有不間斷的新創能力。眾院情報委員會成員克利胥納莫提(Raja Krishnamoorthi)說,該區域國家更清楚未要獨裁政權負責的後果。

2022年8月3日,台灣總統蔡英文與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所率訪問團會面(AP)
2022年8月3日,台灣總統蔡英文與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所率訪問團會面(AP)

克利胥納莫提表示:「這地區的人更清楚,可能全世界所有人都知道,當獨裁者或專制政權武力侵略他國,卻能免除刑責,且無人發聲,這些獨裁者和專制政權就會再犯,甚至鼓勵他人仿效。」他重申,這次訪問是為了保持區域現狀,與盟友和夥伴互動,讓美國及該區域人民共享繁榮。

眾院軍事委員會成員金安迪(Andy Kim)是訪團最資淺的聯邦眾議員,也是首位民主黨籍韓裔國會議員。他提到,冷靜是此行學到的課程之一,而每個進行對話的夥伴,都很清楚美國堅決執行事情的冷靜和目的,並直言美國政府與另一方互動是常態業務,且都會尋求對話合作,共同達到目標。

喜歡這篇文章嗎?

簡恒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