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日武觀點:忠於綠營或忠於台大?可能壓垮台大的千斤重擔!

2022-08-10 05:40

? 人氣

台大社科院長蘇宏達9日針對畢業生論文涉及抄襲的學術倫理案召開記者會,經審定委員會認定林智堅先生抄襲余生碩士論文情節嚴重,建議撤銷林智堅碩士學位。(顏麟宇攝)

台大社科院長蘇宏達9日針對畢業生論文涉及抄襲的學術倫理案召開記者會,經審定委員會認定林智堅先生抄襲余生碩士論文情節嚴重,建議撤銷林智堅碩士學位。(顏麟宇攝)

註:台大學術倫理審定委員會9日對林智堅與余正煌涉嫌論文抄襲案,認為余生沒有抄襲,林生抄襲嚴重,做出撤銷林智堅碩士學位的決議。至於指導教授陳明通,後續也會依學倫程序調查。

只要你對政治鬥爭深感興趣,看熱鬧也看門道,那麼民進黨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的台大碩士論文抄襲案,絕對稱得上是「連台好戲」。目前藍綠雙方都殺紅了眼,流彈四射,不但同屬台大國發所碩士的關係人余正煌被迫站出來自證清白,連無辜受傷的富邦悍將外野手林哲瑄也中槍,蒙受「改行當演員」之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放在學術風氣和台大聲譽的視角下,不論是重炮還是流彈,說穿了都只是旁支末節的鬥爭技倆,也都只是證明台灣社會那「內鬥內行,外鬥外行」的膚淺本質。本文不想湊熱鬧,只著眼於台大首任和現任社科院長那「近乎一日新聞」的呼籲,從「專業忠誠」和「組織忠誠」的觀點出發,點出可能的結局──林智堅抄襲案最後表決以未過3分之2門檻結案─為什麼真的讓人憂慮。

兩位院長的呼籲和憂慮

20220728-余正煌委任律師曾威凱、張祐齊28日召開記者會說明,並標示林智堅論文(左)與余正煌論文(右)雷同處。(顏麟宇攝)
余正煌委任律師曾威凱、張祐齊於7月28日召開記者會說明,並標示林智堅論文(左)與余正煌論文(右)雷同處。(資料照,顏麟宇攝)

只要看過林智堅和余正煌論文那滿是紅線的比對畫面,就不可能有人敢宣稱「沒有抄襲」,問題只在於「誰抄誰」,包括國安局長陳明通和林智堅本人在內,也都是針對後者來做文章。換言之,只要三頭六面彼此對質舉證,任何謊言都會立刻破滅,根本沒有爭議的空間。

那麼,為什麼身為台大審定委員會召集人的社科院長蘇宏達,會透過社科院辦公室發信給院內所有博士、碩士、學士和碩士專班學生,宣稱該案「已嚴重傷害台大和本院的聲譽」,並宣示「委員會一定依據法規,毋枉毋縱......全力捍衛台大與社科院的榮譽」?

同理,為什麼即將步入90高齡,已經退休23年的首任社科院長許介鱗會突然在臉書發文,呼籲台大教授拿出學術良知,秉持學術客觀公正態度勇敢面對處理,絕不能隨便當了廉價的御用學者,也絕不能與當權派妥協?

前後兩位社科院長的呼籲和宣示,用台北市長柯文哲的口頭禪來說,就是「該怎麼辦就怎麼辦」,那麼以兩位院長的資歷與見識,竟然不知道自己所言根本就是毫無作用的屁話(bullshit)或官方說法(official speaking)──意指表面上冠冕堂皇,但經常與事實不符的語言──這點顯然講不通。

我能夠想到的唯一解釋在於,他們很清楚台大教授的心態,而台大有很高比例的教授並不在乎學術風氣和學校聲譽,因為他們的「愛業心」和「愛校心」出自於理性算計,而他們對綠營的認同與情感,卻遠高於對學術工作和台大的認同與情感。

於是,這些教授很可能做出有利於綠營的「不道德利組織行為(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以傷害台大聲譽和學術風氣為代價,讓審定委員會最終投票無法超過3分之2的門檻。

台大教授很忠誠,但忠誠的原因大有問題

所謂的「愛業心」,在商管和組織心理領域稱為「專業承諾(occupational commitment)」,而所謂的「愛校心」則稱為「組織承諾(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用通俗話來說就是對自己從事的職業和任職的組織所具備的「忠誠度(loyalty)」。圖1簡略的說明了學界對於這兩種忠誠度的主流觀點。

圖1 對職業和組織的忠誠度(作者提供)
圖1 對職業和組織的忠誠度(作者提供)

先談左側的單一成份觀點。原創者認為員工對組織的忠誠表現在相信並接受組織的目標與價值觀,願意付出一定的努力以協助組織獲得成功,以及想要繼續留在組織內任職這三方面。

圖中的認同、努力、和留任就是國內碩士論文當中對這三者常見的稱呼,但原創者實際上認為員工無法明確區分這三者,因此屬於單一成分。後續研究發現簡稱為OCQ的量表包含兩個成分,但多半是因為該量表包含6道反向題所致(反向題是指負向的陳述句,例如「我對這個組織沒有忠誠的感覺」)。

右側的三重成份觀點認為忠誠有三種相互獨立的來源,其一是相當於單一成份觀點的「想要(desire)」留任,其二是源自權衡利弊得失後的「需要(need)」留任,其三是基於「義務(obligation)」而留任,三者分別稱為情意性(affective)、留任性(continuance)、和規範性(normative)忠誠。其中,留任性忠誠是理性算計的結果,因此也稱為算計性(calculative)忠誠。

後續研究顯示,這三種忠誠彼此低相關,顯示三者之間大致獨立,而情意性忠誠則和單一成份觀點的忠誠高相關,顯示這兩者所探索的事項大致雷同。

最後,單一成份觀點的忠誠當中的「認同」,全名是「組織認同(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除了相信並接納組織的目標與價值觀,願意付出努力以協助組織獲得成功之外,還包括對組織的歸屬感,把組織視為一個大家庭,而且以身為這個大家庭的一份子而感到光榮。

後續研究顯示,針對組織認同所發展出來的量表,施測結果和單一成份觀點的忠誠及情意性忠誠高相關,可以視為名異實同,不需要在意名稱上的差異。相關研究也顯示,類似的定義和測量方式也適用於專業上的忠誠。

回到台大教授這頭。毫無疑問的,台大教授對學校很忠誠,幾乎不可能主動離職。然而,這種忠誠是來自於對學校的認同或情意性反應嗎?恐怕不是,主要可能是來自於算計性的利己思維,而且至少有相當比例的台大教授,對綠營的認同與情意性忠誠遠高於對台大的認同與忠誠。

在專業忠誠方面,我同樣不認為台大教授具有高度的專業認同或情意性專業忠誠,但這不是台大的問題,而是文憑主義下的必然──博士學位有助於讓自己獲得體面而且收入尚可的教職,但大多數人對教學與研究興趣缺缺,不寫論文則不看學術著作,然後拿著出版商提供的教學投影片和模擬考卷混日子!

台大教授?算計性忠誠高!

台大教授的算計性忠誠不難理解。首先,只要成為台大教授,其身分地位立刻提升到國內學術界的頂點,可以視全國4萬多名大學教授如螻蟻,會作人的話還會保持基本的人際禮貌,驕縱的話則是根本不把各校同儕放在眼裡。然而,如果他們因故轉到其他大學,尤其是轉到私立大學任教,結果通常只有5個字可以形容──泯然眾人矣!

同樣讓台大教授難捨難分的是這個身分所能衍生的經濟利益。雖然各大學薪資制度大體相同,但其他收入卻是判若雲泥。不談台大佔有絕對優勢的研究補助、研究案競標、諮商審查邀約等足以讓總收入翻上幾倍的管道,光是校內補助就足以讓全國4萬多名大學教師眼紅──我在一次閒談中得知,一位台大教授一年的行政補助費,比我任教那所私立大學一個系所全年的行政費用高出3倍!

當然,這些社會面與經濟面的利益,在其他頂尖大學任教時也可以享受到,但相對而言絕對沒有台大來得簡單而且豐厚。因此,台大教授對學校的忠誠,絕對有很大的一部分是來自於理性算計的結果,學術上稱為「工作鑲嵌(job embeddedness)」,俗話則是「被工作條件套牢」。

台大教授?學校認同或情意性忠誠低!

那麼,台大教授的學校認同或情意性忠誠又如何呢?答案當然是「因人而異」,但同樣的,絕對有一大票台大教授對學校毫無認同或情意性忠誠可言,相反的對綠營的認同或情意性忠誠卻高得可怕。

20220725-立委鄭運鵬(左)、民進黨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委任律師黃帝穎(右)25日出席「未審先判!政治偏頗!台大學倫會 蘇宏達應迴避」記者會。(柯承惠攝)
立委鄭運鵬(左)、民進黨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委任律師黃帝穎(右)於7月25日出席「未審先判!政治偏頗!台大學倫會 蘇宏達應迴避」記者會。(資料照,柯承惠攝)

先談林智堅抄襲案吧。為什麼會在台大籌組審定委員會之際,就立刻傳出找不到教授志願加入的新聞?為什麼媒體走訪台大校園時,根本找不到願意受訪的台大教授,最後只能找學生充數?為什麼身為余正煌指導教授的李碧涵,在自己的學生蒙受抄襲指控時,從頭到尾只會神隱,不敢公開透露片紙隻字?這些反常的現象指向同一個可能性──台大內部對綠營高度認同或忠誠的教授很多且很有權勢,大多數教授根本不敢妄想螳臂擋車!

再把時間軸往前拉。我稍有涉獵的「卡管案」、「高中歷史課綱爭議」、以及把國民黨打到「財去人空」的轉型正義等等,全部都有台大教授的影子,而且和太陽花事件當中的黃國昌一樣,他們表現得比綠營政要更賣力,更有攻擊性。

不相信嗎?看看卡管案中一位台大教授的評論吧:「包含那些黨國色彩濃厚的前校長們、台大校方高層、特定萬年校務代表和特定媒體等,在不同的利益分贓中集結成一個龐大相互授受的利益共同體」......「在民主化的今天,台大的墮落,實在不配稱為台灣第一學府!」這種評論當然不可能出自一位對台大高度認同,或具有高度情意性忠誠的教授!

台大教授?任憑同事公然受辱!

在我這個商管學徒看來,台大教授只是個「沾台大的光而鬆散結合的利益共同體」,沒有共同的組織目標或價值觀可言,每個人各憑本事在其中爭名逐利,但彼此之間經常形同路人,完全沒有大家庭的歸屬感。

最能夠證明這點的,或許是前疫情指揮官陳時中對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的公開侮辱。詹長權只是考慮到「快篩視同確診」後,必定有許多民眾擔心工作與生活受到影響而成為「確診黑數」,因此建議在確診率之外,也應該重視比較不會受到黑數影響的死亡率,並以當時台灣死亡人數遽增說明死亡率的重要性。

結果呢?陳時中當天並未回覆,顯然是回去叫幕僚研議反擊之道,第二天有備而來,在例行記者會上罵人不帶髒字,抓住詹長權在疫情分析上所犯的錯誤,譴責說「稍微學過算術的人都了解,這個時候是台灣疫情成長最高的時候......以前的數目比較小,要翻倍當然很快」,而且「分子是黑數,分母也是黑數......亂比一通」──意思很簡單,詹長權比小學生還不如!

台大有2千多名教授,有幾個人跳出來幫詹長權說句話?我看到多篇陳時中罵詹長權的報導,就是沒看到有人跳出來說一句公道話,更沒有看到台大教授的影子。也因此我這個進不了台大,任教時被諸多頂大教授視為螻蟻的小人物,出於義憤而用媒體投書點出,詹長權教授並沒有犯下「分子分母都是黑數」的錯誤,而且疫情指揮中心的兩次公然邀功也都是「亂比一通」──大哥別笑二哥,大家彼此彼此!

一位台大教授在各大媒體前面公然遭受侮辱,其他台大教授卻完全無動於衷,不但沒有護短,連跳出來說句公道話都捨不得,你說台大會是一個以學校為榮,深具歸屬感的大家庭嗎?鬼都不會相信!

不道德但問心無愧的無恥抉擇

既然有許多台大教授把台大視為「博名聲,賺鈔票」的工具,對綠營的認同或情意性忠誠遠高對台大和學術工作本身,那麼為了綠營的利益,他們很可能會選擇支持綠營,並犧牲台灣的學術風氣和台大的學校聲譽──這兩項犧牲不影響他們的利益,不論投票結果為何,台大仍然會是台灣最高學府,台大教授仍然會在各方面享盡優勢,算計性忠誠所著眼的事物全部毫髮無傷!

圖2呈現了不道德利綠營行為的部分影響機制──當然談不上週全完備,主要只是配合本文的內容。左側列出了幾個重要的個人因素,以及3個群體因素,括弧中的正負號顯示其影響方向,例如綠營認同為正號,代表對綠營的政黨認同(party identification)愈高,則愈可能做出不道德利綠營行為。

圖2 不道德利綠營行為的影響機制(作者提供)
圖2 不道德利綠營行為的影響機制(作者提供)

群體因素只選擇3種倫理氛圍(ethical climate),反映出綠營、台大、和台灣社會對於道德倫理重要性的看法可能有明顯差異。但我基本上是悲觀的,不但是因為「道德一斤多少錢」的俗諺,更是因為台大審定委員會採秘密投票,倫理氛圍的約束力降到等同於零。

個人因素當中的馬基維利主義(Machiavellianism),著眼於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無法無天,道德身分(moral identity)是指個人在意自己是不是一個「講道德的人」,道德發展階段(moral development stage)則是學者從只知趨利避害的禽獸,到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道德素養區分。

我不知道台大審定委員會當中有多少教授會做出不道德利綠營行為,但以上述分析而言,3分之1以上堪稱輕而易舉,因此抄襲案最有可能未過3分之2而否定抄襲,而在那些看過比對畫面的民眾心中,台大將墮落到成為罔顧學術良心的「綠營御用學者集團」,聽到看到台大二字只會嗤之以鼻──這應該就是台大前後兩位社科院長真正擔心的不利結果!所幸結果並非如此。

最後要指出,本節標題為「不道德但於心無愧的無恥抉擇」,原因是這些高度認同並忠誠於綠營的教授,絕對不會因為自己的無恥抉擇而良心不安,不是因為他們根本就是毫無道德觀念的禽獸,而是他們會發揮萬物之靈的智慧,為自己的無恥行為找到自認為合理的藉口,例如悖逆民主、天理不容的「道德無關論」就是其中的一個藉口(相關報導:葉日武觀點:貫穿2道論文門的道德無關論!)。

學界將這類藉口統稱為「道德解離(moral disengagement)」,涵蓋各種將不道德行為正當化,從而降低慚愧或羞恥感的心理機制,目前公認的機制共有8種。實證研究證明,道德解離會促成不道德行為,同時也會壓抑道德良心對不道德行為的約束力。換言之,他們晚上必定睡得很好,絕對不會有絲毫慚愧羞恥之心!

*作者為大學退休教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