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能源危機》荷蘭與德國開發新天然氣田,卻逼近世界遺產、可能破壞生態

2022-08-04 12:00

? 人氣

2022年,烏克蘭戰爭,歐洲經濟,天然氣能源危機(AP)

2022年,烏克蘭戰爭,歐洲經濟,天然氣能源危機(AP)

烏克蘭戰爭造成的能源危機籠罩歐洲,天然氣供應讓許多國家大傷腦筋。部分政府訂出明確計畫,試圖逐步減少天然氣使用量,也有國家打算開發新的天然氣田,或者擴張原有的天然氣田確保供應。荷蘭和德國將在領海交界處開發氣田,建設新的海上天然氣鑽探平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荷蘭北岸的斯希蒙尼克島(Schiermonnikoog)擁有歐洲最長的沙灘,三百種鳥類,該島被譽為荷蘭最美的地方,旅遊業興盛。但是荷蘭和德國將在該島外海約19公里處開發新的天然氣田,這讓斯希蒙尼克島市長范亨特(Ineke van Gent)擔憂開採工程會影響島上生態,她說:「我們非常擔心鑽探天然氣會破壞這個地區,我們也認為並沒有必要鑽探新的天然氣,反而應該投資更多再生能源。」

烏克蘭戰爭開始後,俄羅斯對歐盟國家祭出減供與斷供天然氣等手段報復,其中對德國逐步減供天然氣,也對荷蘭斷供,對歐洲各國經濟造成嚴重打擊。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上週歐盟達成天然氣限制協議,目標在2023年之前減少15%使用量,確保冬天有充足能源,不受莫斯科威脅。而烏克蘭戰爭連鎖的能源危機,也讓歐盟與英國重新審視新的天然氣開採計畫,斯希蒙尼克島的天然氣田就是其中之一。

能源緊縮會進一步提抬高價格,可能會引發停電潮並讓弱勢家庭付不出帳單,新天然氣田理應能夠舒緩歐洲的能源危機,但科學家、倡議者和當地居民卻不太看好新的天然氣田。他們相信政府利用烏克蘭戰爭作為掩護,送新的開採計畫過關,新的氣田根本來不及在這個冬天開始運作,而且最終會讓全球暖化持續惡化。

荷蘭皇家海洋研究所(Royal Netherlands Institute for Sea Research)主任多爾曼(Han Dolman)便反對新天然氣田的開採計畫,他說:「原則上,我們需要盡快停用所有化石燃料,而這個(計畫)沒有辦法及時應對俄羅斯天然氣危機。」負責開採計畫的荷蘭能源公司ONE-Dyas表示,他們從2018年就一直在與開發預定地的利害關係人頻繁聯繫,環境影響評估也交由監管單位審查。ONE-Dyas還指出,和進口天然氣比起來,國產天然氣的碳足跡較低。斯希蒙尼克島的天然氣田預計2024年才會開始向荷蘭和德國輸送天然氣,運作許可證的有效期限則是2042年。

能源危機推動天然氣熱潮

對於歐洲各國支持烏克蘭,俄羅斯以天然氣減供、斷供作為報復手段,例如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便決定把經由「北溪1號」(Nord Stream 1)管線出口天然氣量減少至每日產能的20%。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執行董事比羅爾(Fatih Birol)警告,歐洲的能源狀況會更加嚴峻,且必須為「又長又艱辛的冬天」做準備。目前歐洲各國競相確保天然氣供應,但國際能源署表示,就算能將天然氣儲存量提高到90%,俄羅斯也可能從10月起就完全切斷天然氣供應。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聖彼得堡總部(AP)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聖彼得堡總部(AP)

能源危機促使各國節約能源,並找尋替代燃料來源,政界也轉而支持天然氣產業擴張產量的計畫,例如取消產量限制並通過新的鑽探地點,這在數年前是無法想像的,而目前的實務壓力暫時壓過了對於氣候考量。像是丹麥2020年已經宣布逐步停止化石燃料生產,現在也暫時擴大北海氣田的開採量;匈牙利將把天然氣產量從15億立方公尺提高到20億立方公尺;英國政府6月也推翻先前出於環境考量的決定,批准了荷蘭殼牌集團(Shell)的北海天然氣開發計畫。英國商務、能源與產業戰略大臣克瓦滕(Kwasi Kwarteng)透過推特表示:「我們正在加緊開發再生能源與核能,但也必須現實地考量目前的能源需求。」根據諮詢公司BFY Group的最新報告,英國大眾1月的平均能源帳單可能高達500英鎊(約1.8萬)。

從俄羅斯輸送天然氣到德國的「北溪一號」(Nord Stream 1)管線(AP)
從俄羅斯輸送天然氣到德國的「北溪一號」(Nord Stream 1)管線(AP)

另一方面,各國也增加液化天然氣的進口。液化天然氣是天然氣的其中一種替代品,它能夠以油輪裝載運送,避開俄羅斯控制的天然氣管線,因此受到各國歡迎。根據美國智庫「全球能源監測」(Global Energy Monitor)統計,自從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歐洲和英國已經開始至少25個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建造或擴建計畫。

天然氣鑽探工程耗時數年 恐趕不及舒緩能源危機

如果普京(Vladimir Putin)切斷天然氣供應,那麼歐洲的因應計畫會讓這個冬天的能源供應量增加。加拿大能源公司Zenith Energy上個月表示他們要重啟義大利東北的鑽井,預計10至12月間開始生產天然氣,產量約為每日1300立方公尺。Zenith Energy的財務長貝內德托(Luca Benedetto)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個決定是出於「歐洲境內對於能源安全的需求以及好的能源價格」。

也有一些能源公司不會立刻開始動作。殼牌估計英國北海的「寒鴉天然氣田」(Jackdaw gas field)會在「2020年代中期」上線,義大利國營天然氣公司Snam近期收購了浮動式天然氣接收站,他們會把接收站裝設在拉文納(Ravenna)鄰近海岸,這項工程最快會在2024下半年啟動。

國際組織「全球見證」(Global Witness)的天然氣倡議專員康納利(Tara Connolly)說她的一項擔憂是,等到這些建設計畫完成、開始運作,人們可能就不再需要它們了。「在烏克蘭(戰爭爆發)以前,人們感覺歐洲擁有足夠的天然氣設備,不過現在情況不一樣了。」此外,據康納利所說,就預定的時間表來看,再生能源其實可以代替天然氣填補能源的缺口。雖然天然氣的碳足跡確實比石油和煤炭低,但仍會造成全球暖化。

能源供應與生態風險之間的抉擇

對於斯希蒙尼克島附近的新天然氣田,市長范亨特主要關心開採工程對環境的影響。鄰近斯希蒙尼克島、荷蘭本土的格羅寧根(Groningen)天然氣田由殼牌和美國的埃克森美孚(Exxon)共同投資,曾是歐洲最大的天然氣供給,這座氣田因為多起地震而關閉。2016年一份報告指出,格羅寧根氣田曾發生271次震度1.5以上的地震。范亨特表示:「我擔心地層下陷,這會影響我們的生活。」

新的天然氣田位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遺產瓦登海(Wadden Sea)附近,建造開採工程很可能會影響生態,這讓許多專家憂心,多爾曼就與432名學者一同簽署公開信,表達反對新天然氣田的立場。多爾曼說:「氣田位於自然保護區,這讓它的影響翻倍。在保護區裡面,做任何事都必須更小心,更別說建造新的天然氣鑽探平台。」

繆倫邁爾(Carsten Mühlenmeier)是德國下薩克森邦(Niedersachsen)礦業、能源與地質局局長,該局負責監管北海地區的開發利用並頒發許可。繆倫邁爾表示「領海是敏感的地區,比起採礦與私人用途,不干擾環境的活動應被優先考慮」,特別現在的大方向是減少化石燃料需求。儘管如此,荷蘭政府一通過新天然氣田的開發計畫,同時柏林的政治風向改變,礦業、能源與地質局還是點頭了。繆倫邁爾說:「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一事,證明了確保能源供給是挑戰,這優先於部分安全考量,其中包括環境考量。」

能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總是難以達成平衡,目前尚不明瞭新的油田究竟會對環境造成何種影響,但從以往的天然氣田開採計畫來看,政府背書常受到質疑。綠色和平(Greenpeace)就控告英國政府批准寒鴉天然氣田,聲稱寒鴉一案的環境評估有缺陷,因為根本沒有調查燃燒天然氣造成的排碳量。氣候倡議者麥克唐納(Lauren MacDonald)認為寒鴉不僅助長氣候變遷,且無法減緩能源價格危機,政府批准又大力補助寒鴉這樣的開發計畫完全不合理,「我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是能源危機的根源,但政府仍然試著推動新的開採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俞妗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