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核四燃料外送─真的需要對核四廠斬草又除根嗎?

2018-06-06 06:10

? 人氣

「一年半只要8個貨櫃(60噸)的核燃料進廠,它就可以默默的替大家服務, 一個全新且對安全及廢料考慮如此週詳的核電廠,就爲了一個政策的理念,就不用!」(前廠長王伯輝提供)

「一年半只要8個貨櫃(60噸)的核燃料進廠,它就可以默默的替大家服務, 一個全新且對安全及廢料考慮如此週詳的核電廠,就爲了一個政策的理念,就不用!」(前廠長王伯輝提供)

在酷熱及空汚的陰霾下,核四廠(龍門核能電廠)的存在似乎被刻意的淡忘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核四廠一號機的發電量1350MW,二部機加起來共有2700MW,它的影響力有多大?以今天6月4日電力公司預估的全島最高用電量而論,若此時核四廠二部機能供電,它佔全島電力的7.6%左右,那麼政府不必再擔心任何供電不足,也不需要用什麼降壓、降頻的方式來供電,甚至也不需要在北部都會區附近增加任何燃煤機組,小小一個比較,就可以了解它的重要性!

103年4月28日,當時的行政院院長宣布「核四一號機不施工,安檢後封存」「二號機停建」。個人當時擔任核四廠的廠長雖百般的不捨,也只能勉勵同仁將一號機努力的做好封存的工作,為台灣這塊土地做個交待!及至個人再兼任龍門施工處處長時,也竭盡所能的搜集、整理施工中的檢驗資料,期待他日可再施工時,檢驗文件可以佐證當時施工的完整性!凡此種種印証一件事,只要政府的政令下達,工程師們都會努力的去完成它!

所以,只要政府一天不啓封核四,工程師絶不敢擅自主張,將燃料放入原子爐內。在這種狀況下,政府真的犯不著急著將核四燃料運回原廠。這種決定雖美其名為「異地儲存」「尋找買主」「節省廠內的儲存費用」(據台電自己估計一年約一億元)。換方式的思考,難道異地儲存就不要錢了嗎?試想一個做生意的廠商會幫臺電免費儲存嗎?若它願意,當年為什麼要求的儲存費用高達2至3億元呢?此次台電燃料運費結標價是6.9億,以此價錢,在台灣就可以繼續儲存7年左右,如今的燃料外送除了政治意義之外,又有什麼好處呢?真是不把納稅人的血汗錢當錢看,只為了表面上展現政黨非核家園的政策罷了!

核四廠究竟有多麼恐怖?多麼不安全?要譲當今的執政黨非除掉它不可⋯

話說安全性,核四廠比目前運轉中的核一二三廠,安全度大10倍以上!
這個假日,個人在跳蚤市場偶然間聽到二個商家的對話,我忠實的引用他們的對話略做解釋,或許他們的對話能反映一般老百姓的看法。第一個商家說,天氣這麼熱,政府為什麼不趕快啓用核四廠,而要建火力電廠,我覺得空污比核能更可怕,核能的發電量也夠大,我們國家不是那麼有錢,為什麼一個新的電廠不用,要這麼浪費呢?電力供應不足,工廠一家家出走,到時候我們靠什麼做生意!另一商家是這麼回應的,我部分同意你,但地震及海嘯怎麼辦?當時我僅是個過客,聽到這段對話,了解它是一般百姓心理的疑慮,並未參與任何意見。

但我願意再次的舉個例,來消除人們心中的疑慮及恐懼;在日本311地震及海嘯中,並不是所有日本的核能電廠都毀了,僅僅福島第一核電廠毀了,距離震央最近的女川電廠不但度過了地震及海嘯,而且還收容了附近的災民,龍門電廠的耐震能力大於女川,而且龍門電廠距離海岸及海平面高程都大於女川⋯⋯這樣簡單的比較,女川能度過這麼大的災難,龍門一個更新、更完整的設計,難道不行嗎?

而福島第一核電廠它距離海岸太近,且東京電力公司一直不聽奇異公司的建議,調整緊急柴油機的位置。發生事情後,又政治力介入,無法及時灌入海水,政治干預了科技才導致這場大災難,難道們的國家還要重蹈覆轍⋯⋯政治干預科技嗎?

再說核廢料的處理:當年在設計時,龍門電廠就預先考量了40年的用過核燃料及低階核廢料的處理方式。高階的用過核燃料先放在廠房15年,再移到一個名為輔助燃料廠房,這個廠房可以放一號機及二號機的用過燃料25年以上。15年再加上25年,總共40年,高階核廢料都不必運出。低階的核廢料,廠裡有一個,廢料處理廠,它可以焚化及壓縮減少它的體積,再用水泥固化,預計18個月一部機會產生120桶的低階核廢料,龍門電廠在山凹處建有一個廢料儲存倉庫,地下2層,地面一層,可以儲存2萬桶。40年之內,所有的輻射廢料都不必外送,對環境也沒有什麼影響!

一年半只要8個貨櫃(60噸)的核燃料進廠,它就可以默默的替大家服務,一個全新且對安全及廢料考慮如此週詳的核電廠,就爲了一個政策的理念,就不用!

錯誤的政策比貪污更嚴重,這是個千苦名言!
我以一個參與的實際工作者,呼籲,吶喊⋯⋯盼望喚醒社會大眾,不要一意孤行!
也寄望目前的執政團隊不要僅考慮一時,要爭千秋!
我敢很負責任的說:燃料外送,是核能工作者,核能學者,專家⋯⋯都不贊同!
最後套句一位實際參與的工作者,無奈地告訴我的話「我默默的付出,譲大自然去反撲它吧!」

*作者為台電龍門電廠前廠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