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打出「能源牌」施壓 德國絞盡腦汁應對天然氣缺乏危機

2022-08-01 19:00

? 人氣

德國的天然氣儲存設施(AP)

德國的天然氣儲存設施(AP)

因入侵烏克蘭而遭歐美制裁的俄羅斯,近來對仰賴其石油及天然氣的歐洲國家大打「能源牌」,且特別針對高度仰賴俄羅斯天然氣的德國。德國周刊《明鏡》7月29日指出,為了避免冬季面臨沒有能源發電的情況,德國除了要增加天然氣儲存量,也尋覓從其他國家進口液化天然氣,試圖緩和能源危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德國經濟部聯邦網路署(Federal Network Agency)主管全國電力、天然氣、電信、郵務和鐵路業務,而署長米勒(Klaus Müller)是在2月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前夕上任。他向《明鏡》(Der Spiegel)坦言:「對於天然氣短缺,我希望之後壞的選擇變少。」

「我們(德國)先前從未想過會有這樣的情況」,米勒直言,他上任以前,德國政府都沒有任何應對方案。身為全球第4大經濟體的德國極度仰賴俄羅斯的便宜天然氣,卻沒人認為有必要擬定應對策略。他強調:「我們要對抗挑戰,否則對正在發生的事毫無防備。」

米勒已提醒德國大眾,要為冬季會收到的高昂暖氣電費存錢,「基本上,當每個人洗澡時,就要開始想這個問題,大家必須存錢,這麼做能保護氣候、自己的荷包,還有出於產業和工作的團結」。不過俄羅斯才決定減少對德國的天然氣出口量,米勒表示,這對德國境內的天然氣供應增加龐大壓力。

從沒天然氣短缺應對方案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7月25日決定,減半透過「北溪1號」(Nord Stream 1)管線出口至德國的天然氣量,理由是燃氣輪機進行維修。原本俄羅斯經由北溪1號出口4成天然氣量給德國,米勒稱,若是此進口量,還能同時儲存用量,有些微機會避免天然氣短缺。

由於天然氣可能面臨短缺,有權負責分配用量的聯邦網絡署,要決定在關鍵時刻,哪些公司仍有天然氣可用。米勒顯然陷入難題,他告訴《明鏡》,起初認為紙業和玻璃業不具重要性,但藥粉及藥丸都需要紙和玻璃瓶包裝。比利時智庫Bruegel稱,若北溪1號的出口量不恢復,德國勢必會面臨天然氣短缺。

從俄羅斯輸送天然氣到德國的「北溪一號」(Nord Stream 1)管線(AP)
從俄羅斯輸送天然氣到德國的「北溪一號」(Nord Stream 1)管線(AP)

《明鏡》提到,歐盟可能會在2023年3月用光存量,德國則是早1個月,而歐盟在此情況發生前1年,要節省約11%的用量,德國是要節省2倍,即22%的用量。《明鏡》直言,德國已宣布天然氣短缺緊急狀況為2級,最糟狀況是升為3級,屆時聯邦網絡署能決定切斷供給大企業天然氣。

德國能源商Uniper供應的天然氣量約占6成用量,而該公司減少向俄羅斯採購便宜天然氣量,改進口價格較貴的天然氣。德國政府先前已宣布,會很快批准Uniper向客戶調漲費用,不過調漲期限於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4月1日,許多家庭可能每年會增加1000歐元開銷。

缺乏天然氣衝擊重要產業

另外,德國政府也宣布要重啟燃煤發電廠,對此營運許爾特科納普薩克(Hürth Knapsack)天然氣發電廠的能源公司Statkraft解釋,純粹是為了符合所需用電量,以補足天然氣的缺口,「因其他技術尚無法達到需求程度」。不過並非所有產業都能接受天然氣被替換,像是玻璃產業。

奧迪如今也爆出造假。(美聯社)
奧迪汽車生產過程需要用到天然氣。(美聯社)

《明鏡》指出,德國圖林根邦(Thuringia)的玻璃產業對其未來感到憂慮,因為約有9成的可回收玻璃瓶在當地製造,而玻璃強化爐仰賴天然氣全天候燃燒,一旦天然氣短缺,就會毀了所有玻璃瓶。專門製作鍍鋅金屬的Zinkpower集團合夥人柯普夫(Martin Kopf)亦稱,該公司產業也不能不用天然氣。

柯普夫表示,Zinkpower集團目前還能節省20%的天然氣用量,但若聯邦網絡署要求減少更多,整個產業恐怕會停擺,「對我們來說,就是有跟無之間的選擇」。由於高壓桅杆和太陽能、風力發電廠需要熱鍍鋅鋼,柯普夫說,若該產業停擺,德國想放棄核能及燃煤發電,轉換乾淨能源的目標也變得不可能。

鍍鋅鋼也對汽車產業極具重要性,而汽車產製過程中,也同樣需要天然氣。奧迪(Audi)汽車的生產及物流董事沃克(Gerd Walker)稱,奧迪可節省20%天然氣用量,但加工用熱能所需的10%天然氣無法被取代。此外,德國公司仍在疫情打亂供應鏈的狀況中恢復,可是又遇到通貨膨脹。

阿拉伯國家卡達的液化天然氣運送船。(AP)
阿拉伯國家卡達的液化天然氣運送船。(AP)

要和亞洲搶購液化天然氣

除了節省用量,德國也在尋找其他可替代能源。德國經濟部委任的歐洲貿易中樞(Trading Hub Europe)正扮演關鍵角色,從阿拉伯半島到美國、加拿大採購液化天然氣。挪威與荷蘭也增加出口至德國的天然氣量,而擁有4個液化天然氣站的法國,在未來數周也會向德國伸出援手。

米勒證實,正在與法國協商,而輸送管線過去因技術問題未運作,但這類問題可快速解決。美國是歐洲最大的液態天然氣供應方,但美國第2大天然氣供應商Freeport的出口站7月發生火災,導致出口量減為原本的1/6,且要等到2022年底才能恢復原供應量。

《明鏡》提到,亞洲國家對液態天然氣的需求也會增加,成為歐洲的競爭者。德國總理蕭爾茨(Olaf Scholz)支持提供50億歐元,協助地方政府節省天然氣用量,但仍需執政聯盟成員同意,可是立場親商的財政部長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態度冷淡。1名執政聯盟成員透露,林德納已把自己逼到死角。

喜歡這篇文章嗎?

簡恒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