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信觀點:陳明通聲明連發,愈護航林智堅處境愈慘

2022-08-01 06:30

? 人氣

七,林智堅的「研究計畫口試通過之後,雖然市政非常忙碌,但我不只參酌了口試委員的建議,進行論文的修補,並在陳明通老師的指導之下,進行實證分析與撰寫。終於在2017年1月13日完成論文口試。」請問余正煌的論文是否也是這樣由陳明通老師指導下完成呢?還是在他自己的指導教授指導下,他在2016年7月19日論文口試通過?最重要的是明明兩人的口試委員除了陳明通以外,另兩位口委都不同,那麼為何還是有高度雷同的地方?陳明通老師4000多字的聲明了自我說明操作定義與引用同樣的問卷數據所以兩人會有高度相似;事實上,操作定義針對研究對象不同(一個是當選者,一個是槓桿者,實證分析雖然使同樣一份問卷設計,對象不同操作性定義與操作過程和分析結果當然會有差異,怎麼會相似度如此高?),論文的分析內容怎麼會高度相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八,至於7/28林智堅團隊指出余文中3個突兀(7/28林的6000字聲明也再次提起):

A,林用「我」,很合邏輯,而余用「我們」不合邏輯。我和我們都是第一人稱,只是我單數,我們為複數。(使用「研究者」更合學術規定。余文在文中引用林所提供的問卷數據,所以用「我們」來稱呼,在誌謝時余就提到感謝林智堅團隊提供民調資料)。

B,至於「依變項」的疑義,在操作上余文主要分析對象既是林智堅,林文則是以「棄保效應」為重點,那麼依變項不就是針對第三者而設計?余文點到蔡仁堅的角色,卻不用當作分析的重點,所以研究架構自然無需「依變項」的設計,林智堅團隊以此為不合邏輯,這樣不是很「突兀」?

C,至於林文假設選民會因為高學歷支持蔡仁堅,但使用同樣數據的余文則假設選民會支持林智堅,這就不太符合前文所述,高學歷的選民會支持高學歷的候選人,前後邏輯相反。請注意余文的研究對象是林智堅,假設自然是以林為主;林文則是以蔡仁堅為研究對象,實證的結果高學歷選民會支持學歷高的侯選人這個說法在林智堅身上是不成立的。拿余的問題與假設前後不一來指他突兀,卻不拿實證結果來證明前面的假設錯了,錯在哪裡?理由何在?…換句話說,這不就是反證了林智堅之所以勝選的新因素,這就是余文所該強調嗎?

D,論文中的研究問題與假設就是研究生初步提出來的方向與未來將執行的問卷設計,實證結果有證實、也有推翻最先的提問與假設,不就是在訓練研究生對於研究從嘗試錯誤或實驗來檢證,找出更正確的方法與推論。林智堅團隊卻拿來反質疑余文前後邏輯不一,想藉此來證明自己才是原創者,顯示林智堅團隊還停在提論文計畫書的階段,還未深入到操作與操作後針對結果產生內容分析。這個歷程余林兩人各不同,能否說出自己這個寫作歷程與實證結果才是論文真正的原創者啊!

九,還有,余正煌指出林文有些和他引用相同的參考文獻,余文都有依規附上出處,(既有附上出處,也列了參考書目,顯示余生有真的看過這些資料)但是到了林文卻把這些引用出處附註都刪除了(林文後面參考書目是否有列出這些資料?若是有列出,前面內文卻沒有附上出處,這不是抄的又是什麼?若是連書目也沒列,不更坐實了林文是抄襲的),結果就是這引文反而成了林智堅所寫的論文內容了,這不但違反寫作規範更等同於抄襲。

十,至於「多明尼克肯大學」與「准」碩士等錯字都相同的尷尬之處,除了有抄的嫌疑之外,對於誰是原創者的問題都還未「還原出來」,還待學倫會找出答案。但是,學術歸學術,陳明通老師和林智堅還是應該到台大社科院學倫會講清楚。小英不是鼓勵林智堅繼續找證據嗎?何不把找到的新事證拿去和學倫會說清楚講明白,也可同時向社會大眾公布。讓這場論文門事件真相公諸於世。別讓大家一直環繞著聲明、媒體報導等二手資料來「臆測」「猜想」真相。也別讓政治插手,就讓學術回歸學術吧!

*作者為銘傳大學新聞系主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

孔令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