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到底中國該開戰、參戰還是觀戰?

2022-07-31 07:20

? 人氣

然而就如同許多人講的,接受美國援助也是有代價要負的,即便這些代價不見得來自於中華民國或者美國領導人的主觀意識。比如美國參戰後,雖開始援助國軍打擊日本,但是卻又因為需要拉攏蘇聯對抗納粹,不允許國軍以美援武器對抗共產黨。甚至還在政治上,要求蔣中正接受共產黨加入他領導下多黨派的聯合政府,這才是美國與中華民國二戰時主要矛盾之所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47年北塔山事件中,被蘇聯空軍用來炸射國軍陣地的美援P-63攻擊機。(國史館照片)
1947年北塔山事件中,被蘇聯空軍用來炸射國軍陣地的美援P-63攻擊機。(國史館照片)

中華民國無法不選邊站

其實如果能夠選擇,誰又不希望如同二戰時的泰國或者芬蘭一樣,靠著靈活的外交及軍事手段周旋於同盟與軸心兩大勢力,當軸心國佔優勢的時候趁機進行領土擴張,等到同盟國反攻時再調轉槍口回頭打昔日的盟友,進而免除戰勝國的追討,甚至於取得比部份戰勝國還要好的結局。比如曾經幫助日本侵略緬甸與馬來西亞的泰國,等到日本投降後居然連賠款都拿到了,我們如何能不佩服這個東南亞小國的智慧?

可要有這樣的智慧並不容易,哪怕是李君山老師提到的史達林與閻錫山都付出過沉重的代價,蘇聯曾經差點被德國滅國,閻錫山同樣無法扭轉山西戰後赤化的命運,他在重慶、延安與東京「三顆雞蛋上跳舞」的名聲也臭到了21世紀的今天。泰國與芬蘭看似耍了些小聰明,但是他們背後所付出的代價,或許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悽慘也不一定。

蔣中正的悲劇,在於他沒有史達林那麼強,又沒有閻錫山那麼弱,無法靠自己擊敗敵人,又無法讓敵人忽視自己的存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他也期望日軍能把注意力轉移到華北的8路軍身上,讓中日兩軍都能喘一口氣,可支那派遣軍就是不放過他,還動員52萬人兵力發動「一號作戰」,就是為了推翻蔣中正的國民政府,他又有多少選擇?

所以聯合美國對抗日本,乃至於在戰後繼續聯合美國反共,無論從哪一方面的邏輯來看,都是蔣中正唯一能走下去的道路。這未必是絕對正確的道路,但是如果不走這條道路,他就是汪精衛或者閻錫山,不會是蔣中正。當然李君山老師還比較了蘇聯與中華民國對美援武器的運用,似乎蘇聯紅軍有比國軍更高的自主性。

以美國不讓國軍使用美援武器剿共為例,戰後蘇聯在北塔山事件時曾經以美援P-63超級眼鏡蛇攻擊機打擊國軍,顯見蘇聯確實有更高的自主性。這點李君山老師的比較非常正確,但原因還是跟筆者前面講的一樣,蘇聯的工業實力遠超過中華民國,對高科技武器的運用也較不需要仰賴美國顧問的指導,硬是把雙方做對比其實並不公平。

*作者為中美關係研究、軍事寫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