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中小學校長考試能考得出行政幹才嗎?

2018-06-03 05:40

? 人氣

中小學校長的產生方式是考試,先筆試再口試,以此選拔一個管理眾人、領導一校的人才。(圖/pixabay)

中小學校長的產生方式是考試,先筆試再口試,以此選拔一個管理眾人、領導一校的人才。(圖/pixabay)

人才,是強盛的關鍵,從來如此。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找人才,除了「用香蕉只請的到猴子」這思維外,制度、環境、文化的影響有多少、有多大?本文以倒楣的中小學校長為核心,認識它的起、承、轉、合,與制度、環境、文化的對應關係,來檢視我們的用人取才。

誰來當校長?

是的,就是它---考試。先筆試再口試,並以此選拔一個管理眾人、領導一校的人才。

這方法,就是以前的科舉制度,自隋唐以降,已逾千年,我們再熟不過。考試的書寫方式,以前稱之為「八股文」,現在叫「申論題」。千年傳統,全新感受,用新的瓶子裝著千年老酒,喝多了,還是能醉人的。

以此產生領導人才,即使有人不認同,畢竟這方法除了有傳統、資格老、威望高,最重要的是它「看起來公平」。「公平」可是一把殺豬刀,它遇神殺神遇佛殺佛,誰來都一樣。當初台大校長遴選如果用考試這把刀,不至於搞到現在這局面,難以收拾。最好,從小紮根,中小學班長的產生,就以考試方式開始,題目大概是「如何當好一個班長」之類的吧。

歐威爾式的「教育正確」

二十幾年前,一群人走上街頭嚷嚷著教育要改革,敲鑼打鼓好不熱鬧。經過一陣努力與忙碌,立了法、確認了一些原則,「多元入學」就是其一。遺憾的是,二十幾年來,對教改的評價,以失敗的居多,顯然大家仍有許許多多的不滿,與好多好多的迷思。

針對迷思,近日,教育部國教院有人說話了:「家長最常見的一大迷思---考試是最公平的人才篩選方式。」他呼籲大家:「要對考試的公平性有所省思。」以教育理念、教育改革的角度來看,這種話完全符合「教育正確」,真的是什麼位置講什麼話,懇切!

可是,等莘莘學子出了校門,踏入社會找工作,谷狗搜尋、長輩介紹、打開4個1人力銀行。一看,我的媽,要進政府部門工作,一律考試!高考、普考、警察特考、司法特考、教師甄試、校長資格考……等,都是考試。連考個清潔隊員,都得了解「蒙特婁議定書」內容是什麼?小黑蚊的觸角長在哪裡?

一方面,政府官員苦口婆心的勸著:「要對考試的公平性有所省思」;一方面,政府部門用實際行動宣示:「考試是最公平的人才篩選方式。」人家是一手蘿蔔、一手棒子,您是哪招啊?搞得我好亂。

有迷思的到底是誰?

說一套、做一套

試想,一個拼命讀書、死背活背,練習了無數考古題、參加了多少的讀書會,考到年華老去,好不容易金榜題名。一當上老師校長,卻要開始苦口婆心的勸著有迷思的家長:「要對考試的公平性有所省思。」你剛剛才經歷一場廝殺佔到位置取得勝利,現在轉過頭來跟我說暴力不對!這是換了位置壞了腦袋,還是歐威爾式的胡言亂語?

關係到孩子的未來,家長沒迷思;涉及到生存,誰也不笨。官員跟教授靠著說「教育正確」的話生存,老百姓憑藉「一層層的考試」謀得職位跟您們當同事一起講幹話。為了活著,大家都不容易,不用互相指責誰有迷思、誰講幹話。只是害怕,這種歐威爾式的胡言亂語,說多了,聽多了,那個誰誰誰就當真了!

紙上談兵

回到主題--高國中小學校長的產生,一個領導性質明顯的職位,竟是用考試來篩選。拿小學班長來當例子,一般產生方式有二種,一種由同學票選,在群體中高人氣的人容易選上;一種由老師指派,依老師的經驗與觀察,班上誰較具領導、管理才能,那是瞎子吃湯圓---心裡有數。

第一種,我們很熟悉,就是所謂的選舉制度;第二種,概念上較接近於遴選、推薦,通常會有一個委員會來負責。不管哪一種,就是沒有考試那一種。說明白了,領導者需要的特質、要件,例如:格局、擔當、魄力、慈愛、管理、用人、分配、執行……等。這些,寫的出來,但是,測不出來。

現狀的我們,只要寫得出、說的好,就給你桂冠加冕,就賜你法仗恩典。這故事說的,不是國王的新衣,而是我們的紙上談兵……

防腐劑

應該這麼說,沒有哪一種選才方式稱的上最好。但不管哪一種,為了體制的健康、環境的永續,務必要有明確的退場機制,也就是防止腐敗的機制。在校園就是,校長8年任滿,回任教師。回任教師,係指回到校園並擔任有實際授課的級任教師、或科任教師,絕不是假回任真借調教育局,或進入輔導團、搞專案研究。當校長知道自己終究會回到教學,而且回任後年紀也已不小,面對更不利的工作條件,他應更能理解,行政工作原來是支援教學、協助教學、成就教學!更健康的落實教學、尊重教學,就是對孩子的最大保障。流水不腐,滾石不生苔,許一個更健康的環境,唯有校長回任教師。

*作者為自營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