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信觀點:林智堅否認論文抄襲的證據都不夠有力

2022-07-27 06:30

? 人氣

國發所研究生碩論更改題目這麼重大的變化,指導教授真的「被徵詢而同意」?陳老師說改就改,那麼2015年12月余生的計畫書口試,不就成了行禮如儀?而余生3月把計畫書給陳老師(不是自己的指導教授,也沒有經過所上)到了2016年7月19日,「余同學念了6年碩士,論文終於通過了」。令人不解的是鄭運鵬對余生所提出的計畫書表示「所以當時這個檔案,林智堅要抄也沒得抄,因為余同學在後,林智堅在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余生是從3月開始到7月19日通過論文口試,不到半年就完成論文,不是如有神助?鄭運鵬所言就是指林生因為在前所以無從抄余生,反而余生因為抄林生所以才會那麼快就寫完論文。可是完全沒有考慮到三位口試委員在審查論文時過程與建議,更重要的是余生真的就像林生與律師所言的他的論文全靠陳老師、林同學,自己和自己的指導教授全部都像空氣一樣不存在或者只是走走場子而已?)

最後整理一下:

(1) 林智堅的論文架構與學長余生幾乎完全相同(按陳明通老師的說法:「林余兩人的論文基於同一組問卷所蒐集的資料,在『操作性定義』當然會完全一樣,這不是抄襲,因為不完全一樣才是問題。」兩生都是依陳老師所提供的研究設計版本,若是林生是原創,那麼陳老師的期刊論文同樣使用林生所提供的數據,因此是否可以說陳老師也抄了林生的原創?),兩生都使用6份問卷數據,主要研究對象,林生鎖定蔡仁堅(第三者槓桿者),余生則主攻林智堅,由於林生是問卷數據的擁有者,所以林智堅團隊堅持他才是原創者沒有抄襲的問題。真的擁有原始數據就是原創者,那麼只要發行這6份數據就可以當做論文,那余林兩生與陳老師又何必再寫什麼研究論文呢?

(2) 論文研究對象既然不同,數據分析的重點應該有所不同,林文應多著墨在蔡仁堅所造成的影響,余生則應深入談林智堅。但是,兩篇論文內容卻是相似度高得驚人。依陳明通老師的說法:「因為兩人使用同樣一組多次調查的電話訪問結果,而這些問卷是林智堅與其競選團隊的原創,余正煌在論述這些變數時必須忠於原來設計;且依變項、研究對象、問題意識與研究發現不同,即使使用同樣的統計模型,數字也不會一樣,講的也是不同的東西,這毫無『抄襲』問題。」可惜,陳老師並未幫大家釋疑,而林文同樣與陳明通的期刊論文有高度相似,理由相同。問題出在兩人與老師的論文研究對象既有不同,相同的數據論述可以相同,但是不是更應該著重研究對象的不同處,才更能顯示出自己論文的研究特殊發現?

(3) 最值得注意的是:陳明通表示,「林智堅論文與余正煌論文的相似處,主要集中在第一章的研究設計以及論文的章節安排;林余兩位都沒有抄襲的動機,這些相似與他的教學及指導學生論文寫作有關。」請注意真的只有第一章是高度相似,其餘章節真的都不同?陳老師難道忘了余林兩生論文寫作最關鍵的就是民調分析,第一章只提到研究設計,後面章節在數據分析與論文論述余林兩文真的沒有雷同?顯然林智堅只強調資料的原創性,陳老師只強調研究設計的相同性,既然相同研究架構,數據又相同,但研究對象不同,為何論文內容還是有高度的雷同?

*作者為銘傳大學新聞系主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

孔令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