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蓋焚化爐不是解決垃圾問題的唯一解方

2022-07-22 05:30

? 人氣

雲林科技工業區焚化爐案遭到地方人士反對。(取自雲林縣政府網站)

雲林科技工業區焚化爐案遭到地方人士反對。(取自雲林縣政府網站)

日前由於經濟部工業局宣布要在雲林科技工業區(雲科工)設置處理事業廢棄物的焚化爐,這項政策也立刻引起地方政府與民眾強烈抗議,質疑聲浪除了指控經濟部未做好事前溝通外,也讓雲林鄉親認為中央在雲科工設置焚化爐是在政策上走回頭路,而且經濟部所謂的「一工業區一焚化爐」政策是不是與環保署行之多年的「區域合作」處理廢棄物的政策有衝突之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談到廢棄物焚化爐(或俗稱的垃圾焚化爐),就必須得從陳水扁政府時期,環保署推動的「一縣市一垃圾焚化爐」的政策說起。

當時台灣因為面臨廢棄物掩埋場地飽和及污染的問題,因此時任環保署長的郝龍斌規劃全台興建36座焚化爐,用以解決台灣日益增加而掩埋方式已無法負擔的垃圾問題,也因為每個線縣市至少興建一座以上的焚化爐,所以被稱為「一縣市一垃圾焚化爐」政策。

眾所周知,後來因為地方抗爭加上政府同時期推動的垃圾減量政策有成,所以部分縣市的焚化爐取消興建或未啟用,也因為隨袋徵收等垃圾和資源回收等政策收到效益,造成全台灣垃圾處理的量能大於產生的垃圾量,進而引發擁有各焚化爐搶垃圾來燒的奇特現象。

由於「一縣市一垃圾焚化爐」政策因種種因素無法符合客觀需要,2005年環保署也改成推動以「區域合作」來處理垃圾,換句話說,中央政府會協調有焚化爐的縣市,支援鄰近無焚化爐的縣市處理相關廢棄物,而這套做法也一直延續至今。

然而,最近雲科工焚化爐的議題,卻徹底曝露出中央決策混亂的局面。首先,經濟部工業局去年才釋出彰濱工業區內9.07公頃的環保用地作為資源回收處理中心,預估每日可以處理700噸的事業廢棄物,今年就可以啟用,這也是中部規模最大的事業廢棄物處理中心。

為什麼彰化已有大型事業廢棄物處理中心,還需要在雲林設置事業廢棄物焚化爐?為什麼經濟部不能協同環保署做好事業廢棄物處理的「區域合作」,非要在雲林設置焚化爐?這些都是雲林鄉親心中的疑問。

日昨,經濟部透過中央社連發兩稿,強調「雲科工環保用地卡關30年,經濟部擔心影響雲林地方產業難發展」,又說「工業廢棄物多到燒不完 經濟部推SRF拚歸零」。但是如果經濟部真的憂心雲林產業發展,應該是協助地方政府招商引資,活絡地方經濟,蓋焚化爐跟產業發展有什麼關係?而且經濟部所謂的SRF就是要蓋焚化爐,但雲林縣早已啟用不用再蓋焚化爐的垃圾處理系統。

雲林縣從2020年開始啟用「零廢棄資源化系統」(ZWS),每天約可處理100噸縣內垃圾,至今已處理家戶垃圾超過38,727公噸,目前雲林縣政府也已引進第二套ZWS系統,每天約可再處理100至150噸家庭廢棄物,也就是說,等第二套系統上線,雲林將不用再將垃圾外運其他縣市委託處理,也能多於量能可以逐步去化以往打包堆積的垃圾山。

綜觀台灣處理垃圾的趨勢以及雲林當地處理垃圾的現狀,興建焚化爐不僅是政策上走回頭路,也與目前環保署採取「區域合作」處理各縣市垃圾的方針有重大矛盾之處,再加上雲林縣處理廢棄物的ZWS系統頗具成效,雲科工焚化爐的興建安是否必要?確實有許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隨著經濟部將環評撤案,雲科工興建焚化爐的事件暫且落幕,但是整起事件也讓我們再次得到蓋焚化爐不是解決垃圾問題的唯一方法的結論,20年前如此,20年後不是應該更進步嗎!

*作者為自由業者,高雄人,現居台北,也曾在雲林工作與居住過,因此對雲林垃圾處理頗有感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