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陸文斯基到暴風女:兩個時代的美國總統性醜聞

2018-05-29 10:48

? 人氣

「她不感到羞恥,並且這當中有它的力量在,」曼代爾向BBC表示,「她以掌控事件的姿態出現,並且想說出她自己的故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Monica Lewinsky being escorted through a media scrum in Washington in 1999
1999年的華盛頓,陸文斯基在人員護送之下穿過記者的包圍

#MeToo改變了什麼?

在一系列好萊塢性侵指控相繼曝光之後在社交媒體上興起的「#MeToo」運動,令普羅大眾更加意識到在你情我願和權力以外所存在的問題。

無論是莫妮卡·陸文斯基還是暴風女丹尼絲,都沒有說她們的事件是非自願的。然而,兩個事件中的男主角都曾被其他女性指控過性騷擾,而他們則一直予以否認。

丹妮絲已經明確表態,她的經歷並不是一個「#MeToo」的故事。她聲稱,那樣做會將她塑造成受害者,而她完全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

不過,加拿大新聞雜誌《麥克林》(Maclean's)則指,雖然丹妮絲自己並不這樣認為,但仍然發揮了一種作用。它最近曾指出:「#MeToo從來都不僅是關於性侵害—— 它同樣是關於女性作為陳述者值得信任的問題 。」

在最近之前,陸文斯基的聲音一直都很少被聽到。

在提到自己成長過程中對柯林頓醜聞的感受以及從中學到什麼的時候,伊芙·佩瑟說:「當時,那些著名的女性主義者都沒能理解,政治和媒體當時對待莫妮卡·陸文斯基有多麼強的貶損和性別歧視,這是那麼令人失望。」

她提到了格羅麗婭·斯泰納姆(Gloria Steinem)。後者在《紐約時報》一篇爭議性的文章中淡化了對比爾·柯林頓的騷擾指控。該報之後從網站上 撤下了該篇文章 ,而斯泰納姆去年也向《衛報》表示,要是在今天,她不會寫同樣的東西。

「我們必須相信女人,」她在2017年11月哈維·韋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的轟動性醜聞大爆發時這樣說道。

劇作家凱文·阿門托(Kevin Armento)最近創作了一部關於柯林頓性醜聞的戲劇《穿藍色女裝的惡魔》(Devil With A Blue Dress),當中對女人之間的對話作了一番想像。他覺得,如果案件發生在2018年,事情將會如何?

「很可能陸文斯基的年輕以及當中涉及的權力效應都將會成為討論的一部分,」他向BBC表示,「如果是在#MeToo的年代,她還會那麼熱心地維護他嗎?在她陷入那樣一個無底洞之前,她會不會更能夠看清他倆關係當中的權力差異?」

他同樣會想,如果在今天,希拉里·柯林頓(Hillary Clinton)的回應會不會不同。「很難想像她會離開比爾……她會不會迫使比爾辭職?或者迫使柯林頓表達更深切的悔悟?我不知道。但是它會在某些方面有不一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