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終將接受北韓擁核的事實」中國學者大膽預測:朝鮮半島不可能無核化

2018-05-28 19:00

? 人氣

首爾火車站的電視螢幕顯示美國總統川普(左)和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畫面。(美聯社)

首爾火車站的電視螢幕顯示美國總統川普(左)和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畫面。(美聯社)

眾所期待的美朝領導人會晤一波三折,目前看來柳暗花明,在南韓領導人積極斡旋下,美朝雙方正在按原計劃進行川金會的準備工作。中國官方對此表示歡迎。但北京一些分析人士對可望下月舉行的美朝歷史性會談和朝鮮半島非核化等相關問題發表了不同看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近日一度陷入僵持的美朝首腦峰會又有了戲劇性變化,美國總統川普26日表示,仍然希望6月12日在新加坡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舉行會談。美國已經派出先遣小組前往新加坡,籌備即將到來的美朝領導人峰會。與此同時,南韓總統文在寅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週六在板門店朝方一側舉行了會談。此次朝鮮半島南北首腦會晤與上次會晤時隔僅僅一個月。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週日表示,中方對於各方展現的善意和對推進半島無核化、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展現的積極態度表示讚賞。陸慷稱,中方堅定支持美朝領導人舉行會晤,並期待會晤如期舉行並取得成功。

南韓總統文在寅在宣布會談結果時表示,雙方就盡快履行4月簽署的《板門店宣言》以及改善南北關係、美朝關係達成了一致。另外雙方同意在6月1日召開南北高級別會談,雙方認為原定於6月12日的美朝領導人峰會應成功舉行。

此前北韓方面稱,鑑於美韓開展聯合軍演,單方面叫停了原定於5月16日舉行的南北高級別會談。美國總統川普5月24日致信金正恩,表示要取消原定於6月12日的會晤。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最新的表態中說,中方始終認為,朝美領導人直接接觸對話,是解決半島核問題的關鍵。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滕建群認為,金正恩和川普都有意願見面對話。 

滕建群:那兩人想見,(美國)國內不管是彭斯還是波頓,要阻攔也攔不住。北韓巴不得跟美國建立雙邊對話。

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認為,儘管南韓總統文在寅近期遭受了很大挫折,但是仍然會盡可能維持甚至發展朝韓之間的緩和,儘管美國與北韓分歧很大,但中國將進一步改善中朝關係。 

時殷弘:不管美朝峰會能否在近期舉行,美朝之間在核問題上還是有重大的立場差距。而且這種非常明顯的差距很難消除。無論如何,不管有沒有美朝峰會,中國將維護,如果有可能的話,進一步發展新近積極改善的中朝關係。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4月在板門店會晤南韓總統文在寅前後,分別在北京和大連秘密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儘管中國多次表示支持美朝雙邊開展對話,有評論認為,中國擔心在北韓問題上被邊緣化。金正恩在大連棒棰島與習近平會談後,對美國的態度發生了轉變。

滕建群對美國之音表示,中國在處理半島事務發揮著積極作用,中方對此樂見其成。 

滕建群:中方肯定是樂見其成的。這個談判對於中國來說是有好處的,應該沒有壞處,我覺得。現在很多人講,想把中國甩到一邊是不可能的。實際上中國肯定已經盡全力了。中國再繼續掐北韓,恢復經濟援助。川普說棒棰島兩個人見面後,金正恩變態度了,不可能。絕對不是的。現在第一個我們是樂見其成,確實希望。第二個,我覺得北韓不可能脫離中國的,或者掉過頭來反對中國。

儘管中國外交部多次表態支持朝鮮半島無核化,北韓當局也表態將「分階段、同步地」實現無核化,時殷弘大膽預測,北韓似乎不太可能實現完全無核化,至多是實現「部分非核化」,而美國最終將接受北韓擁有以核中程飛彈為內容的最低限度核威懾力量這一既成事實。 

時殷弘:北韓跟過去相比,已經和平得多,理性得多。因為北韓過去記錄很差。更加側重於外交活動為重心。所以,一個擁核的北韓,如果通過美朝會談能夠實現部分非核化,同時它的外交政策和過去相比,和平得多,理性得多,全世界還能得到比這更好的結果嗎?

時殷弘認為,除非訴諸武力,北韓才有可能完全棄核,不過發生的概率極低。 

時殷弘:除非美國發動非常成功的對朝軍事打擊,非常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同時,敢不敢發動,美國國內國際上的牽制也非常大。最後,美國總統,不管是不是川普,都最終將會接受,默認。

韓朝領導人兩度會晤,川普表態美朝峰會將如期舉行,美中韓朝對於「川金會」持積極態度。距離「川金會」的預定時間還有近半個月,半島局勢是否還會發生變數,北韓是否會信守棄核承諾仍是未知數。

時殷弘認為,儘管南韓總統文在寅近期遭受了很大挫折,但是仍然會盡可能維持甚至發展朝韓之間的緩和。他說,這兩項一定會持續下去的變動,跟去年相比,實際上顯著減少了川普在北韓問題上的主導作用。

這位北京學者指出,不管美朝峰會能否在近期舉行,美朝之間在核問題上還是有重大的立場差距,而且這種非常明顯的差距很難消除。他說,無論如何,不管有沒有美朝峰會,中國將維護,如果有可能的話,進一步發展新近積極改善的中朝關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