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一個無效卻持續加碼的政策─育兒津貼

2022-07-12 07:20

? 人氣

因此實際情況是育兒津貼持續加碼、用力越來越深,但新生兒人數也不斷減少,到近2年,台灣已進入「生不如死」階段─死亡人數高於新生兒人數,人口也較預期更早進入負成長。政策效果幾近零,甚至只純粹從數據取其關聯,是屬於「負相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更無奈的是:即使數據上反應出育兒津貼無助提升生產率,這個政策還是要繼續下去、甚至加碼再加碼;一個原因是「政策慣性」,特別是對有相當族群受惠的政策,一旦推出啟動,非萬不得已絕對不會喊停,政客對並無意願承受其反彈與政治後果。另一個原因則是:不這樣作、不推這些政策,政府(還有許多專家們)也不知道還能作些什麼了。

造成少子化的原因很多,而且大家看法也未必相同,最表面看是現代人晚婚、不婚、或是結婚卻選擇當頂客族,讓生養孩子的機會與時間變少、因此新生兒數變少;但進一步看不生小孩或生得少的原因之一,是因扶養孩子的經濟成本越來越高所致。那些以增加各種津貼、補助,作為回應少子化的政策,基本的思維及假設就是撫養孩子成本過高讓民眾不願、也不敢生育。

只是從結果論來看,這些各種生養補助無助於提升生育,每年新生兒人數仍如在溜滑梯上般下滑。因為有更多「其它因素」才是少子化的原因:那些觀念的改變、對養育的辛苦與風險的懼怕、職場環境的不友善、對未來前景的不確定性…..等等「形而上」加「形而下」的因素,都可能對少子化有更大的貢獻,政策幾乎毫無著力點,那些補助、津貼頂多處理了「冰山的一角」,而且,一次房價大漲、一個通膨,就可能把津貼效益削減到零。

但當政者只好假設是因籌碼下不夠,因此繼續加碼政策,而社會也只能無奈的接受,因為已想無對策,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不過,政策效果就不必寄望了,那些吹噓「政策成效顯著」的謊言更別聽。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