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任昌觀點:都在台大─勇敢做自己的李敖VS在醫學院好痛苦的王尚義

2018-05-27 06:40

? 人氣

賈伯斯、比爾蓋茲…等人在大學走的路,李敖已經走過;不同的是,前者創業,改變歷史軌跡,後者寫歷史,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讀者的觀念、思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商業週刊》率先做「狀元如今安在?」報導

首先說明,在我醞釀與撰寫「抱股置產、大富大貴:複利18%成就百億身價」以及「1954年的大學聯招榜首,如今安在?」二篇文章時,不知道《商業週刊》「昔日聯考狀元如今安在?」的存在。如果已經知道它的存在,也參酌它的架構,卻在撰寫自己的文章時,沒有提及這篇報導,這是不道德的行為!甚至可能踩入學術倫理與著作權法的紅線。

我在這兩天才看到《商業週刊》第870期的文章,節錄部分內容如下:《商業週刊》整理1961至1971年的歷屆大學聯考榜首名單,再用各資料庫、網路搜尋、電話追蹤調查等方式,追蹤53位大學聯考「狀元」的現況,其中許多是隱沒於芸芸眾生中。

《商業週刊》提問:「為何資優的聯考狀元,會淹沒在芸芸眾生中,面孔逐漸模糊?」第一個原因是,所學非所長,「聯考狀元」選擇的最熱門科系,不一定是自己最大的興趣與能力。第二個原因是,升學主義篩選出的「出類拔萃者」,往往只是一群「文字與數字的在行者」。

「昔日狀元」vs「今日狀元」的「兩種狀元」

持續節錄《商業周刊》第870期(2004月7月22日)部分內容。「聯考狀元」被冠上聰明、資優的光環,高高在上,受人矚目;在褪去光環後,延伸的,是否是卓越的成就?《商業周刊》再剖析「社會狀元」的智能,找出生命的價值空間,舞出自己的人生。

為何「社會狀元」超越「聯考狀元」?創造力研究者西蒙頓(Simonton)在《天才源泉》中說明:「要在學校中取得高分,往往必須在待人處事方面高度符合常規」(壓抑自我意願、興趣和感受),「而成績差的聰明人恰恰相反,他們聆聽自己內心的呼喊,做他們覺得有趣和正確的事情。」

聆聽自己內心的呼喊做選擇

李志村、郭台銘、李遠哲…就是所謂的「社會狀元」。選擇常規,別人鋪好的路,前人走過的明顯軌跡,走起來安全、安心。想要另闢新路,要付出成本,更要承擔風險!造就驚天動地、驚世駭俗成就者,都是勇敢做自己。

但可能有更多想做自己,卻在過程中遭受遍體麟傷,最後僅能暗自在角落沉默。所謂「聆聽自己內心的呼喊做選擇」,必然是預期那是人生更好的選擇,既然預期更好(的報酬),勢必要承擔更大的風險!

李遠哲在高中畢業之前,就選擇放棄保送台大醫學系。在台灣化工業蓬勃發展的時候,他選擇從工學院的化工系,轉學到理學院的化學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