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先打通膨,今天先不反中!美國媒體爆料:拜登將取消部分對中國關稅

2022-07-06 10:40

? 人氣

美國最快可能本週宣布取消部分對華關稅,不過由於拜登政府內部嚴重分歧,加上為了制衡與北京的貿易關係,該決定仍存在變數(圖片來源:德國之聲)

美國最快可能本週宣布取消部分對華關稅,不過由於拜登政府內部嚴重分歧,加上為了制衡與北京的貿易關係,該決定仍存在變數(圖片來源:德國之聲)

多家外媒引述知情消息報導,美國最快可能本週宣布取消部分對華關稅,不過由於拜登政府內部嚴重分歧,加上為了制衡與北京的貿易關係,該決定仍存在變數,拜登也可能為此祭出妥協方案。

為了緩解美國國內嚴重的通貨膨脹危機,華府就是否取消部分對華關稅已爭執多時。多家媒體最新報導指出,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最快可能本週宣布撤銷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執政時期所實施的部分對華關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華盛頓郵報》週一(7月4日)引述知情人士的說法報導稱,拜登近幾週一直深思熟慮此事,最快可能本週公布決定。取消關稅的商品可能包含服飾、學校用品等消費性商品。此外,也可能推動一個更廣泛的框架,允許進口商申請關稅豁免。然而,由於政府內部意見分歧,拜登迄今遲遲未能做出決定。

該報導指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正在對特朗普時代徵收的對華關稅,進行四年一度的強制審查。企業和其他受益於關稅者的評論期將在週二(7月5日)結束,這也是拜登政府調整政策的時機點。

此外,《彭博社》亦引述知情消息稱,拜登最快可能在本週撤銷部分對華關稅,但尚未做出最終決定,且宣布時機可能存在落差。該報導並指出,若拜登宣布取消部分對華關稅,這將標誌著他在世界兩大經濟強國的貿易關係之間,做出的第一個重大政策轉變。

但與此同時,為了在解決通脹問題與制衡北京之間取得平衡,《彭博社》報導指出,美國可能針對中國對高科技項目的工業補貼展開新調查,這可能導致美國在技術等戰略領域向中國徵收更多關稅。

通貨膨脹加壓

最近幾週,美國通貨膨脹危機持續加溫,輿論要求政府壓低消費者為日常商品所需支付的價格,解決物價問題,這帶給美國官員相當大的壓力。為此,拜登政府考慮放寬對3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部分關稅的可能性也因此增加。

根據路透社報導,儘管有證據表明通脹可能已經見頂,最糟糕時期可能快要過去,但美國5月數據顯示,以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衡量的通脹年率為6.3%,與4月持平,仍是美聯儲官方2%目標的3倍多,創紀錄的通貨膨脹速度幾乎沒有立即緩解美聯儲(Fed)下個月再次大幅加息的趨勢。

為了解決居高不下的通脹問題,拜登6月表示,他將「很快」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交談,並表示他正在就是否取消對華關稅做出決定。此前,拜登政府5月亦表示,正邁出審查關稅的第一步。

華府內部嚴重分歧

美國政府內部對於削減對華關稅,一直存在巨大分歧,這也為拜登是否會宣布取消部分中國商品關稅增添變數。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與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傾向削減對華關稅,以緩解國內通脹;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等則擔憂,取消對華關稅恐讓美國失去制衡北京的利器,接下來將更難改變美方聲稱中國不利於美國企業與勞工的貿易措施。

耶倫今年6月初曾表示,特朗普時代的對華關稅是根據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向中國商品徵收,「真的不是為了服務我們的戰略利益」。

由於調查認為中國從美國公司竊取了知識產權,並強迫它們轉讓技術,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利用301條款從2018年7月開始對中國征收關稅。

耶倫當時表示,儘管關稅政策並不是解決通貨膨脹的萬靈丹,但部分現有關稅已對美國消費者和企業造成傷害。

商務部長雷蒙多上個月則表示,政府已決定保留對鋼鐵和鋁的關稅,但正在考慮放棄對其他商品的關稅。

另一方面,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則明確表示,她不相信任何關稅舉措會對價格壓力產生影響。在最近的一次國會聽證會上,她表示「關於短期挑戰,我們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特別是通貨膨脹。」

《彭博社》指出,拜登在考慮取消部分對華關稅的同時,也面臨著激怒工會的風險。工會反對任何此類舉措,稱徵收關稅有助於保護美國工廠的就業機會。

拜登曾多次承諾要成為美國史上「最支持工會」的總統,民主黨在11月關鍵的國會其中選舉,也希望得到勞工支持。

工會方面表示,白宮已要求零售公司承諾,之後若有任何關稅削減,必須降低價格,但公司高管已回絕此一要求,並表示這是不現實的期待。

根據官方數據,雖然中國經濟受到因新冠疫情停工的影響,但2022年前5個月,中國對美國的出口按美元計算同比增長15.1%,進口增長4%。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