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日武觀點:今年第一盞橘燈─宣示我們的電力政策真的錯了!

2022-07-04 06:30

? 人氣

於是,抽蓄發電全面啟動(圖中最上方灰色的部分),一度衝破151萬瓩,達到當時總供電量的3.88%,被稱為「慣常水力」的傳統水力發電也加開不少(圖上方藍紫色的部分),遠超出平時佔總供電量2%左右的水準。另外,和部分燃氣機組一樣扮演支援角色的民營電廠,同樣從早上就開始加入,接近中午時也瀕於極限,無法再大幅增加供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些應對原本已經足以確保供電,並且讓燈號繼續維持黃燈,但墨菲定律(Murphy's Law)出現了。台電前一天估計的最大供電量是4154瓩,因此午後雖然供電吃緊,但還是落在黃燈的範圍內。然而,其後卻發現意外因素導致當天估計最高只能供應4036萬瓩,於是雖然已經過了用電尖峰時段,台電還是按照規定將之改為橘燈。

換言之,台電可以理直氣壯的按照慣例,以前一天估計的最大供電量為準,從而避免出現橘燈的警訊,但台電並未隱瞞。我不知道背後原因為何,但以設置備轉容量率燈號的原始用意而言,隨時配合新資訊而進行調整方屬正道,所謂的慣例只是得過且過圖省事的官樣文章。

為什麼說台灣的電力政策錯了?

上述說明指出一個事實:目前台電的尖峰負載非常依賴太陽能。這個事實點出了台灣電力政策的問題所在,但是在深入討論之前,先用圖3說明為什麼太陽能在6月29日很不爭氣,而且綠能信徒倡議的「光風互補」也未能成真。

圖3,來源:氣象局
圖3,來源:氣象局

圖3當中的兩張彩圖都是取自氣象局,左側是6月29日午後的真實色衛星雲圖,右側是氣象局提供的風場預測動態。這兩者說明了問題所在…台灣典型的夏季氣候中,午後經常因為熱對流旺盛而出現陰雨,太陽能發電受到一定的壓制,而在太平洋高壓籠罩下,本島和台灣海峽風勢偏向微弱,不利於風力發電。

右側彩圖在風力發電廠預計將最為密集的「雲彰隆起」標示出風速…每秒1公尺,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個品牌的風電機組能夠在這種風速下發電。不難想像,雖然預計幾年後,這個地區將擁有相當於兩三間台中火力發電廠的裝置容量,但是在我們最需要電力的夏天中午前後,這些發電裝置卻經常變成能看不能用的擺設!綠能信徒喊出的「光風互補」,只是點出兩者在冬夏之間的發電量變化正好相反,根本無法應對夏季午後的用電尖峰。

基本負載水準的重要性

回到為何政策錯誤的議題。如前文所述,台電必須區分基本負載和尖峰負載,前者必須使用供電穩定的核能與火力發電機組,而較不穩定的水力、風力、和太陽能等機組,則只能做為彌補尖峰負載需求的備胎。這個原則沒問題,但基本負載應該設定在什麼水準,仍然可能出現很大的爭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