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中國與俄羅斯「同一陣線」可長可久?《外交事務》52位專家華山論劍

2022-07-05 06:20

? 人氣

2022年6月2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南非總統拉瑪佛沙、巴西總統博索納羅、俄羅斯總統普京、印度總理莫迪出席。(美聯社)
2022年6月2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南非總統拉瑪佛沙、巴西總統博索納羅、俄羅斯總統普京、印度總理莫迪出席。(美聯社)

中立派:中俄必須維持自身的戰略自主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內華達大學(University of Nevada)的蒲曉宇屬於「中立派」。他認為中俄關係要看「時間表timeline)」,未來幾年或許同一陣線,但長期而言變數不少。首先,中俄都必須維持自身的戰略自主性冷戰初期的中蘇分裂至今仍有陰影;其次,缺乏深層社會與經濟連結的結盟難以為繼;最後,強權國家的國內政局與國際體系的架構都有可能改變,中俄關係難免發生變化。

不同意派:中俄只是「權宜夥伴」,俄羅斯遲早回歸歐洲

不同意派」當然更著重中俄的本質歧異與關係裂痕,而且不乏現居中國、俄羅斯的學者。俄羅斯科學院(RAS)的阿爾巴托娃(Nadezhda Arbatova)認為,中俄號稱擁有「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但其實只是「權宜夥伴(situational partners)」,以對抗西方世界為基礎。俄羅斯在本質上屬於歐洲文化,遲早有一天會回歸歐洲,揚棄反西方主義(anti-Westernism)。相較之下,中國卻是道道地地的亞洲文化、亞洲國家,追求成為21世紀的超級強權。這意味中國與其遠近鄰居都難免要發生矛盾。

上海復旦大學的馮玉軍指出,中國與俄羅斯整體國力的落差日益擴大,俄羅斯其實對中國滿懷戒心。現行的國際秩序成就了中國的發展,俄羅斯卻處心積慮要將它顛覆。另一位中國學者、北京大學的王緝思也不看好,他強調「同一陣線」關係要可長可久,前提是雙方要能對彼此的歧異開誠布公。1950年代的中蘇關係也曾「牢不可破」、「天衣無縫」,但是當歧異出現,邦誼很快就變質為敵意。

不同意派:中俄各懷鬼胎,對彼此的倚賴沒有那麼高

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的考特金(Stephen Kotkin)認為,國際體系沒多少事情「可長可久」。俄羅斯經濟命脈是大宗商品輸出,非常需要高端科技與投資,但中國無法滿足俄羅斯這兩方面的需求。俄羅斯今日面對中國的附庸國地位,對自身的人力資源、基礎設施與國家治理並無助益。另一方面,中國也沒有那麼需要一個「反西方幫手」,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也有否決權,尋求其他的大宗商品供應國並非難事。

弔詭的是,西方既是中國與俄羅斯的敵人, 也對中俄兩國不可或缺,程度甚至更甚於兩國彼此倚賴,只是西方一直未能好好運用這項優勢。短期而言,西方的施壓會讓中俄越走越近,但是走得近對中俄有何實質好處?頂多就是雙方不必在數千公里的共同邊界部署重兵。如果俄羅斯陷入動亂,中國作為一個掠奪性的強權,必然會趁機攫取利益,例如阿穆爾河/黑龍江流域。當然,在這段期間,西方必須保持實力、團結與決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