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中國經濟救急寶典換配方,大搞新基建新概念

2022-06-30 11:00

? 人氣

2022年6月,北京街頭一景。(美聯社)

2022年6月,北京街頭一景。(美聯社)

過去,當中國面臨經濟挑戰時,就會大興土木。而今,中國的摩天大樓、大壩、公路和機場鱗次櫛比,面對新的經濟動蕩,中國正在轉向新型基礎設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一次中國政府沒有召集戴著安全帽的建築工人,而是制定了連接數據庫、協調交通流和居住空間的藍圖。中國正在拓寬基礎設施的概念,不再局限於塵土飛揚的建築建設,主要是因為在這方面已經做得太多。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基礎設施是一種可靠的救命稻草,2008年,中國為了應對全球金融體系的亂局出台了5,850億美元政府刺激措施,其中主要是基礎設施。這種支出勢頭除了避免了經濟衰退之外,還將中國推上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位置,建造了全球最長的鐵路和高速公路網路,在50多個城市建立了某種形式的地鐵,並最終使中國在港口、大壩和5G移動通信方面成為全球領軍者。

這是國家規劃的一個壯舉,是20世紀90年代的重現,當時中國政府同樣通過將數千萬人投入到現代經濟的基礎建設中,避免了麻煩。

如今,中國的需求不同了,正面臨現代社會中一些最深刻的經濟挑戰。疲軟的房地產境況和政府自身抗擊新冠疫情的嚴格措施,使人們對政府是否能實現今年的就業目標和5.5%的經濟增長目標產生了懷疑——這已經是逾25年來的最低目標。

對於中國這樣一個中等收入國家來說,原先那套大興土木的老辦法意義不大,不僅是因為大量的基礎設施已經建成,還因為這些基礎設施是如何建成的。資金雄厚的貸款機構、廉價的建築勞動力以及對環境後果的漠視,都是支撐以往活動的因素,有時還會產生一些雜亂無章的結果,比如平行的高速公路和不必要的商業區。

如果說速度在過去很重要,那麼需求可能是今天更重要的考慮因素。首先,政府機構的財力不足,過去10年,政府債務與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值增加了一倍多。

5月份時國務院公布了「穩經濟」的33項措施,其中只有一項涉及基礎設施建設。這些計劃似乎與過去備受青睞的鋼筋混凝土公共工程有很大的不同。

中國中央政府顧問劉志今年與他人合著的一篇論文稱,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正處於一個轉折點。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呼籲「全力以赴」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但他把重點放在可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上,比如推進城市群一體化,而不是上馬新計畫,還包括一些為國家安全利益服務的計畫,比如現在正在建造的一個新太空站,涉及的模塊可能會有軍事用途。

劉志是麻薩諸塞州劍橋非營利性組織林肯土地政策研究院(Lincoln Institute of Land Policy)的專家,他稱,中國這是在布局建設「新型基礎設施」。

有別於過去的刺激措施,中國國務院最新公布的穩增長方案強調,採取措施促進消費者支出和減除涉及中小微企業的繁瑣而不必要的手續。該方案還包括碳捕捉計劃等環保計畫,以及植物園、水淨化和實驗農場。

該方案為鐵路、公路和航空航天工程預留了專項資金,但大筆相關支出表明,其目的是為了保留現有工作崗位,不是在建設中創造數以百萬計的新崗位。

例如,該方案強調要對現有的農村公路、水力和燃煤發電廠以及鐵路進行維修,從而提高這些設施的效率。有一條穩經濟措施提出,將增加民航應急貸款220億美元,以支持中國困難的航空公司渡過難關。新冠疫情期間,這些航空公司的客運量出現了斷崖式下滑,尤其是通常利潤豐厚的國際航線。

在談到基礎設施建設時,中國官員語氣低調。

本月,一個由負責監管鐵路、機場和物流的政府決策者組成的專家小組在北京舉行了一場90分鐘的媒體活動,但在活動上沒有官員提到他們的部門即將有建設計畫上馬。

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董志毅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過去十年裡,中國共建設機場168個,目前機場數量達到250個。董志毅表示,展望未來,將重點發展科技創新引領工程。他強調,要加強科教設施保障能力、加快行業重點人才培養,以及發展「智慧民航」,即由數據來主導決策。

中國一些最大膽的傳統基礎設施計畫促使一個大數據計畫在今年獲批。該計畫預計將耗資數十億美元,這是新型基礎設施,性質類似於遠距離輸送自然資源的複雜管道建設,如將南方的河水輸送到乾旱的北方,或將天然氣從遙遠的西部輸送到沿海城市。在這種情況下,來自技術先進的東部地區的數據將在中國各地交叉傳輸,到達可以享受廉價水電和風力發電的西部地區的伺服器上。

支持者表示,政府建設的數據高速系統不僅將刺激對光纖技術、電腦伺服器、軟體和工程師以及一些基礎建設的需求,還將壯大中國的數據處理器市場,就像中國的高速公路體系在一代人的時間裡讓一個自行車大國發展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一樣。

北京軟體計畫區塊鏈服務網絡(Blockchain-based Service Network, 簡稱BSN)的經營者何亦凡說,中央政府確實將數字經濟視為未來10年的主要驅動力。BSN正在談判加入被稱為「東數西算」(Eastern Data and Western Computing)的算力資源調配工程。

當然,中國仍在進行一些令人炫目的建設活動。在南方科技中心深圳附近,一條全長15英里(約24公里)、集公路、隧道和橋樑於一體的超級計畫正在建設中,其中一段工程的高度相當於90層摩天大樓。

中國的工程師們雄心勃勃,不過一些更加腦洞大開的建議可能在一段時間內仍停留在圖紙上:修建一條12英里長的海底隧道,將中國最南端島嶼海南島與內地連接起來,以及打造一個引水系統,從數百英里外的青藏高原為新疆沙漠地區農業生產提供灌溉用水。

中國官員和官方媒體經常引用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一句話,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發揚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精神。

習近平這番話顯然是說給國際聽眾聽的,聽起來像是在為中國的建築團隊做宣傳。事實上,中國工程師在海外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尤其活躍,比如肯亞首都奈洛比耗資6億美元的高速公路等計畫。

最近,一個傳統類型的基礎設施計畫被中國官方媒體廣泛報導,但也許主要是出於政治原因。這個計畫是中國跨越中國與俄羅斯遠東地區之間一條河流的第一座橋樑,幾年前完工,但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而推遲開通。當卡車通過這座橋樑,這一畫面似乎成為中俄關係更緊密的象徵。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